夜读 | 你所谓的“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10-01 22:01:2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01

中午在楼下咖啡厅买三明治,看见顾姐正拿着几张纸愁眉不展地坐在床边,脸色阴沉得吓人。我听说,顾姐一大早被老板叫到办公室深谈了一个小时,心想她可能遇上了麻烦,正想走过去问问她怎么回事,还没张口,她就看见我了,急忙招呼我坐下,一边把手里的文件递过来,一边无奈地说:“你看看现在这些孩子,这活儿都是怎么干的。”

我一看,就乐了。

这是一张时间表。

公司最近在拓展业务,要在上海设立一个分公司,由顾姐牵头执行。这其实是件特别简单的事,公司专门聘请了工商代理,只需要在内部找个人负责协调文件签署,汇报工作进度。所以顾姐没有特别留意,把她交给了手下的一个小朋友,一个入职不到一年的九零后。

她的本意是锻炼新人,可没想到小朋友准备的一张小小的时间表,给她添了不少麻烦。

准确地说,这根本不能叫时间表,加在一起不过几百字,全是扎眼的错别字,工商写成了工伤,股东写成了古董,连CEO的名字都写错了。更可怕的是,这张号称时间表的东西,没有一个精准的时间:

租赁协议:差不多下周签署;

营业执照:大概月底能拿到;

税务登记:营业执照拿到后办理。

一句话总结这张时间表:说了等于没说。难怪顾姐气得咬牙切齿,这个黑锅背得冤。

同事们聊天时,经常说起职场上最怕的就是这种人,问起他工作进度,永远是“差不多”“大概”“可能”,总让你的一颗心悬在半空。

很多人不知道,“差不多”这三个字说出口,显得你有多不靠谱。

blob.png

02

精准,是我老板的行为准则之一。他的词典里从来没有“差不多”。

第一次听他给投资人做公司推介,我就被惊艳到了。他不仅把公司成立至今的每个重要日子都记得清清楚楚,说起公司的各种运营数据也都是精确到个位。当他说出:截至上周五,我们公司的员工已经有1174个人的时候,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有赞叹。

后来,有个投资人跟我说,几乎每个CEO都会说,创业,人比钱重要。可他们能清楚地记得公司每年的盈利,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员工。

可能有人会说,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管理者,何必要关心这些细枝末节呢。但也正是这些细节里藏着他对待员工的态度。老板把员工当作“1”还是“约等于”,决定一个企业的文化和它的未来。

有人曾说过:“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时间和更多力气,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

但也正是因为不容易,它才能区分优秀和平庸。

blob.png

03

说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到一家公司应聘采购兼职。经过一番测试后,他和另外两个人进入随后一轮面试。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

第一个人的答案是120美元,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

第二个人的答案是110美元。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可能需用10美元左右。

最后这个年轻人的答案是113.86美元,见到如此精确的数字,2000枝铅笔100美元。从公司到这个工厂,坐汽车来回票价4.8美元,吃午饭2美元,从工厂到汽车站的距离是半英里,请搬运工人需用1.5美元。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也会选择第三个人吧。所以,第三个人不仅成功了,还在教别人成功,他叫戴尔·卡耐基。

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变差,往往是从“差不多”开始的。仔细揣摩“差不多先生”的心态,你就会发现,他不是做不到,而是不在意。

blob.png

04

“差不多”这三个字,细思极恐。

今天,你或许认为时间表上的一个日期无所谓。明天你就会发现,没有日期的时间表执行起来,会白白浪费多少时间。今天,你可能觉得几毛钱不值得在意,明天你就会发现,预算上的一个小数字,会让多少人的奖金泡汤。

当今社会,不分年纪,每个人都有中年危机。仔细想想,无非突然有一天发现,原来那些和自己差不多的人,不知不觉竟然甩出自己几条街。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倒下的。

我们之所以一定要在细节上计较,未必是这个细节真的多重要,而是一旦你的不在意、无所谓变成一种习惯,想要纠正,就会难如登天。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由不得你不信,一个喜欢说“差不多”的人在生活里,真的差很多。

原标题:你所谓的“差不多”,其实差很多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