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向未来,我们准备好了!”1月6日下午,在位于北京石景山区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主入口处,来此探访的上游新闻记者正好赶上了北京邮政员工在拍摄冬奥宣传片,镜头中的背景正是宛如一只超大水晶鞋的滑雪大跳台,而它还有一个更具诗意的名字——“雪飞天”。
“雪飞天”成北京市民热门打卡地
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北京石景山新首钢园区内,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唯一一个雪上竞赛场馆,将承担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两个比赛项目,见证4枚冬奥金牌的诞生。赛后,这里还将成为世界首个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面向公众开放。
1月6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时,看到远处的石景山、近处的群明湖与高耸的滑雪大跳台交相辉映,旁边原首钢厂的四座冷却塔巍然矗立,浓重的工业风与大跳台的现代感相映成趣。
据悉,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建设中,对首钢原有工业厂房进行改造再利用,实现了工业遗产和冬奥会赛场的有效转化和完美结合。如原首钢老厂区的冷却泵站,赛时将成为验票安检大厅和赛事管理办公区,冬奥会结束后将被改造为多功能综合楼,为首钢滑雪大跳台体育公园提供配套服务。
因为设计灵感来源于古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首钢滑雪大跳台丝带在空中飞舞的形态与大跳台赛道曲线十分契合,因此首钢滑雪大跳台得名于“雪飞天”。
因为北京赛区其他场馆都在室内,身处室外、造型优美的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和普通市民打卡冬奥场馆的最佳场地。当天,北京邮政的员工们就来到这里拍摄了一系列冬奥宣传片。
一位北京邮政的员工告诉记者,“我们在北京赛区的各个场馆、驻地都有临时邮局团队,之前也开了冬奥会邮政通信服务保障工作的誓师大会,还举行了授旗仪式,我们一定会为家门口举办的冬奥会服好务”。
整体造雪量约6500立方米
走近大跳台,记者注意到滑道上已经有厚厚的积雪,雪面上还有工作人员在紧张忙碌。
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2021年12月12日凌晨,首钢滑雪大跳台4台造雪机组就全部开启,这标志着场馆正式开始造雪。
不同于北京延庆赛区、河北张家口赛区的雪上场馆,北京城区白天气温高、降温晚、寒潮短,只有夜间至凌晨才可达到造雪要求,工作人员还需要时时监测气候及风向条件及时启动,才能保证成功造雪。
据了解,164米长、60米高的滑道上,整体造雪量约6500立方米,总重量至少都有300吨左右,预计将于1月20日左右全部完成。
此外,滑雪大跳台下方还预备储存着600立方米的雪,将根据比赛的具体情况进行实时补雪,保证运动员每次比赛都是同样的赛道标准。
为了支撑起这近400多吨的雪,整个“雪飞天”都使用了钢架结构,总重量达到了4100多吨,而且全部都由首钢生产。
把雪压实和二次塑形都是技术活
造雪完毕后,为了让雪面更适合比赛,还必须用压雪车把积雪压实,这可是一个技术活。
“由于大跳台坡度较大,压雪车工作时,需使用绞盘连接位于大跳台48米处的出发区锚点,将绞盘钢索固定在锚点上后,为压雪车增添一定的动力,也通过绞盘起到稳定和保护压雪车的作用”,首钢滑雪大跳台场馆运行团队造雪负责人刘麒介绍,“压雪车把雪推到滑雪大跳台上后,宽大的履带在反复地推雪过程中,不断地翻犁雪面,将雪面中的空气排出,将雪牢牢实实地压紧,重复这一过程直至大跳台上不同区域的雪平均厚度在0.5米到4米左右”。
记者了解到,造雪、压实之后,雪面还要进行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二次塑形,这些将由相关专家来完成。场馆团队竞赛副主任韩博介绍,“专家们将根据单板/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两个比赛项目赛道设计方案,对起跳台的位置、高度、仰角、抛物线长度和角度等进行精准塑形,好让着陆坡的角度和运动员起跳后的抛物线相吻合”。
据了解,造雪工作和二次塑型将一直持续至赛前,预计将于2月初正式交付赛道。
记者在现场看到,首钢滑雪大跳台的临时看台、裁判塔、媒体中心等相关附属设施已经交付使用,为配合二次塑形工作,整个区域已提前启动赛前闭环管理,场馆团队各项工作正式进入赛时状态。
上游新闻特派记者 汤皓 包靖 高科 北京报道
相关新闻推荐》》
上游直击冬奥|揭秘“冰丝带”:史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制冰的奥运场馆,碳排放几乎为零
上游直击冬奥|探访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消毒机器人、智能炒菜机……高科技无处不在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