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接受采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于2月4日晚8时盛大开幕,这一次的冬奥会开幕式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开幕式有何不同?开幕式都有哪些亮点?点主火炬采用了什么创意?上游新闻记者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了这些“剧透”,看完你可能会更加期待哦!
看点一:时间更短、演员更少
相比时长约4个小时、演员规模约15000人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考虑到节俭办赛、天气寒冷、疫情防控等因素,从时长和结构上都做了相应的调整,本次开幕式预计不超过100分钟,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创作原则。
曾执导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的张艺谋再挑重担,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他表示,本次开幕式将不再使用“人海战术”,参加文艺演出的演员大概不到3000人。
看点二:科技元素满满,立春元素充分体现
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将人工智能、机器视觉、5G和云等科技成果都会运用到开幕式当中,达到“人少而不空,空灵而浪漫”。
面对鸟巢的超大空间,团队将用创意和科技去实现视觉上的饱满效果,把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五环展示、运动员入场、和平鸽的展现、最后的点火仪式都赋予独特的艺术形式。
开幕式当天正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立春,这一重要元素在节目中也将有充分体现。
看点三:设置热场环节,不设主持人
据悉,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开始之前,约有30余分钟的暖场环节。
张艺谋介绍说,与以往的热场邀请主持人和明星进行串烧表演不同,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热场没有主持人,同时更强调人民性。
在1月22日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全要素全流程彩排中,暖场环节的广场舞表演由最小5岁、最大70多岁的表演者担纲,他们尽情展现不同的风采,表达中国普通百姓对冬奥会的期待。
看点四:突出大众参与,广场舞亮相
对于广场舞的暖场,张艺谋一开始就明确不找专业演员,而是计划从全国各地找普通人。他说,“后来因为疫情原因,最终参与表演的主要以北京和河北两地为主,人员也不全是‘大妈’,而是儿童、大中小学学生、老年人等等都有,不同年龄段的普通人在这一国际舞台上秀自己。开幕式是大年初四,我也希望这些普通百姓可以向世人展现我们过年的氛围。”
“中国是广场舞大国,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看到,人民生活幸福了,才会去跳舞唱歌,所以我觉得(广场舞)非常好。”张艺谋说。
看点五:创意工作就进行了2年半
张艺谋介绍,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创意工作其实开始于两年半以前,从开闭幕式工作部2019年成立到2021年3月,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的四场演出创意方案已基本确定。2021年3月至今,进入演出制作阶段,其中去年3到10月主要进行灯光、音乐、舞美、服装等各方面的设计工作,进一步对创意方案进行细化落实,而从去年10月起则在鸟巢开始了紧张排练阶段,最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是合排和彩排阶段。
看点六:张艺谋准备了一个神秘“道具”
张艺谋在2018年导演上合青岛峰会灯光焰火秀时,他就准备了一个“道具”,因为上合演出场地小没有用,“留给未来的奥运会吧,(虽然)那时候还不知道”,在2019年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中也没能使用,阴差阳错地留下来了。这次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这个“道具”果然能用上,“可以看是一种准备”。
张艺谋透露,这个“道具”和中国的科技实力紧密相连,同时非常简约、安全、可控。
看点七:“鸟巢”改造升级,演员将与雪花互动
为了举办开闭幕式,“鸟巢”进行了一次非常深入的智慧化升级改造,比如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实现对场馆设备运行、能源管控、环境质量的控制,为开闭幕式演出提供了良好条件。
此前,张艺谋曾透露,本次冬奥会开幕式运用了大现场实时捕捉的一种互动感,“也就是说你可能在某些场地上,会看到雪花跟演员的流动,完全是互动的,人到哪里,雪花到哪里,或者雪花就会分开,给人让出来。这样的互动,不是你精准排练或者视频和人的精准合成可以做到的,像这样的一种东西都需要新的科技。”
看点八:采取百年未有的颠覆性点火方式
2008年李宁的飞身点火已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画面。而这一次,张艺谋说:“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方式,是我们最大胆的一个设计和变革,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为了保留惊喜,他仅透露说:“为了体现低碳环保的理念,对于点火的方式,乃至火炬台的设置,我们做了一个最大胆的设计和改革。因为这么做是颠覆性的,我还很忐忑。很庆幸获得了冬奥组委的大力支持,国际奥委会也很肯定。这个方式一般是想不到的,希望大家喜欢。”
看点九:讲述人类命运,一起向未来
张艺谋认为,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相比,本次冬奥会开幕式最大的不同是:讲述角度由“我”转变为“我们”。
张艺谋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注重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则是讲全人类共有的精神和理念,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体现出了文化自信,一起向未来,是“我们”一起向未来。
上游新闻记者 汤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