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中,重庆市有何新作为?1月13日,在两会记者会上,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陈卫介绍了2019年重庆市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取得的新成绩。
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
绿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美底色。2019年,重庆市统筹推进“建、治、管、改”,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打好碧水保卫战方面,以实施“双总河长制”为抓手,深入推进“三水共治”(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累计实施水污染防治攻坚工程与措施3100余项,新建污水管网2752公里,累计建成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厂2600余座,日处理能力达到533万吨。建成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94个。
全年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总体为优;纳入国家考核的42个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6%,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全市无劣V类水质断面,确保一江碧水向东流,
重庆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去年收获蓝天316天
打好蓝天保卫战方面,全市上下深入实施“蓝天行动”,突出抓症结、抓关键、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实施“四控两增”措施,累计完成2000余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措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2019年实现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6天,其中优的天数119天,同比增加23天,为2013年实施空气量新标准以来最好水平。六项主要指标均下降,其中PM2.5浓度为38微克/m³,同比下降5%。
危废“一物一码”管理
打好净土保卫战方面,全市累计建成一般工业废物处置设施9座,年处理能力1444万m³,建成投运危险废物收集利用处置设施76个,年处置能力达166.5万吨。危险废物实现“一物一码”管理,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实现镇级全覆盖。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2019年完成4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印发《重庆市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办法》,完成358块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治理修复污染土壤15.5万m³,提供净地面积208万m³,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重庆市“三线一单”近期公布
2019年重庆市在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中率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并通过部级评审,近期将正式公布。继续严格落实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5公里”管控要求,即1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建重化工、纺织、造纸等存在污染风险的工业项目,5公里范围内坚决禁止新布局工业园区。
严控过剩产能,严格化工、涉重、涉危、造纸、印染、火电等高污染、高排放和资源性项目环评审批,分类推进“散乱污”企业整治,大力支持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地见效。近期主城区正在开展的“无废城市”建设国家级试点,就是要通过源头减废、资源利用、安全处置等措施,倒逼产业升级、消费转型,实现绿色发展。同时深化“放管服”改革,提高审批效率。
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
生态环境安全是绿色发展的底线和保障。2019年累计开展41场综合性应急演练,排查风险企业3431家次,整改隐患530个,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3864件,罚款2.57亿元,移送公安行政拘留90件,涉嫌环境污染犯罪51件,有效震慑环境违法行为。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完成对重庆的集中督察,受理群众投诉3863件,目前整改办结3310件。
2019年,全市新建成水、空气、声环境自动监测站71个,建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动态汇集约40万户污染源数据。动用无人机、无人船、红外热成像仪等手段,在全国率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试点,核实排污口4172个,为科学治污、精准攻坚提供有力保障。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韩政 摄影 钱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