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山多娇 > 正文
宁夏贺兰山:静待青山再为邻
03-05 07:30:06 来源:宁夏日报

“宁夏通过滩区整治,发展葡萄种植,既发展了产业,又改善了生态,变废为宝,值得鼓励。”

—— 2020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贺兰山东麓,察看黄河滩区整治时说。

满眼但知银世界,举头都是玉江山。2月19日,一场姗姗来迟的春雪,让不同角度的“贺兰晴雪”美景占据了大多数银川人的朋友圈。

贺兰山是宁夏人眼中不可或缺的“父亲山”。大青山逶迤绵延的“筋骨”不仅阻滞着沙漠和寒流的侵袭,也在当地水源提供、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贺兰山富藏的煤炭、硅石等资源引发大规模无序开采,山体因此满目疮痍。2017年5月,宁夏正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全面启动实施保护区内169处人类活动点综合治理。两年后,宁夏再次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面启动保护区外围重点区域45处严重损害生态功能和质量点位的综合整治。

重现绿意的“父亲山”

曾经震耳欲聋的机器轰响停止了,山间重新响起啁啾的鸟啼;曾因无序开采留下的“疮痍”被逐一抚平,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沿山铺绿……近五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让贺兰山重现的每分绿色都来之不易,而“绿水青山”的生态愿景,也逐渐成为当地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景。

每年7月底,是贺兰山下的龙泉山庄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一批批慕名而来的游客,在此品美食、玩项目之余,还要打卡留念,拍下贺兰山巍峨挺拔的身姿。山下绿树成荫、游人如织,山上的葱茏也在按部就班地恢复。曾经遍体鳞伤的“父亲山”,正随着采坑回填、削坡降级、平整覆土、设备拆除、植被复绿等措施逐渐恢复。

大山的“伤口”慢慢愈合,原先藏匿深山的野生动物也慢慢重显踪迹:野生动物鸳鸯、白鹭回归视野,久违的岩羊变得常见了,就连它的天敌豹猫也再次露面……贺兰山地区曾一度断裂的生物链,正随着一个个物种的发现或重现而趋于完整。

贺兰山的恢复,不仅让当地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更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题,点出一条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份来自自治区自然资源厅最新数据表明,截至目前,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关闭退出的83处矿山已依形就势恢复地形地貌,清理整治的53处工矿和农林牧设施彻底拆除,保留的33处道路、殡葬、旅游等设施实现共管共治,植被覆盖度增加5%。

保护区外围,11家煤矿依法关停,10个绿色矿山建设初见成效,384处工矿设施全部拆除,石嘴山崇岗、长胜2个煤炭集中加工区561家企业关停取缔、126家整治提升,治理面积达到8125公顷,绿化面积增至209公顷,老旧矿区“黑、乱、差”状况彻底改观,重点区域“散、乱、污”现象根本扭转,损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基本消除。

生态修复的“进行时”

2021年,在自然资源部为宁夏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修复等十二个方面量身定制倾斜性支持政策后,宁夏先期确定15个重点突破口,“有的放矢”地开展贺兰山采矿退出区、六盘山移民迁出区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让政策效应尽显。

同时,宁夏坚持以先行区建设为统领,通过抢抓国家编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黄河重点生态区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规划》重大机遇,推动20个县(市、区)纳入国家规划覆盖范围,“一河三山”重要生态功能区总投资369.5亿元的14个修复治理项目包进入中央资金项目储备库。

宁夏自然资源厅于去年年底发布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征求公众意见稿)也明确提出,将构建“一河三山”生态空间格局。通过立足“一河三山”自然地理格局,突出黄河、贺兰山、六盘山、罗山在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的核心地位,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推进森林、草原、湿地、流域、农田、城市、沙漠七大生态系统建设,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贺兰山、六盘山和罗山保护区的每一寸区域,以规划保自然、管活动、促修复的引领作用开始充分显现,所有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绿廊渐次贯通。

去年6月,贺兰山生态保护修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荐的10个中国特色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之一,向全球公开发布。

晴空下,贺兰山上的皑皑白雪清晰可见。而漫山遍野覆于雪下的颗颗种子,也正跟随大山的每次呼吸起伏,静候岁月的厚积薄发。

宁夏日报记者 张唯 马楠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精选
  • 重庆
  • 调查
  • 财富
  • 评论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