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20年村干部 他发展上百个微企和家庭农场
02-09 07:16:11 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1.png

姚世明帮助蔬菜种植户采摘蔬菜。 何轩 摄

从没有一条路,到便道通到每个村民家门口;从一座座荒山,到开荒种树变成一座座果山;村民从零散的种植,发展到上百个“微企”和“家庭农场”……这是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的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离不开一个人。52岁的姚世明是合川区太和镇亭子村村支书,扎根基层已经20年。

带头修好村里的第一条路

说起姚世明,村民都一个劲儿地称赞,“幸好有了姚支书,我们生活变化大哟。”

亭子村是传统农业村,20年前,这里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农民增收也是个大问题,亭子村因此成为当地有名的穷山村。

1998年,姚世明当上了亭子村的村主任,如何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成了他思考的大问题。

那时,亭子村连一条像样的路都没有。通往村里的,只有一块块石头搭成的跳蹬路,住得最远的村民,从家里走到公路上,要走一个多小时。种的蔬菜,村民都是肩挑背扛运出去,费时又费力,也卖不了几个钱。

2000年,为了修路,姚世明把自家的地无偿贡献出来,还自掏腰包2000元购买涵管,带头出工出力,修通了他上任后的第一条村级公路。

通过十几年的道路建设,亭子村修建的村级道路已经覆盖了85%的农户,生产便道通到了每个村民的家门口。“道路方便了,村民才好发展种植、养殖,也方便了他们的生产生活。”

成了远近有名的“微企村”

2004年,姚世明当上了亭子村村支书,发展产业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

“亭子村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村里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导致村里撂荒现象严重。”姚世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经过多方联系,引进了一个种植大户,在村里流转了50余亩撂荒地种植莲藕,带着村民一块儿增收致富。

为了打消群众疑虑,他率先种了30亩“试水”。没想到第二年,姚世明就获得丰收,挣了十余万元。随即,他开设了“月末党课”,为群众讲致富经,还邀请农技专家给群众教授种植技术,大家纷纷跟着他干。

2012年,针对外出创业者众多和当地的农业优势,亭子村被确定为重庆首批试点微企村,拨付专项资金改善交通条件,并给予村民补贴,帮助兴办“微企”。在太和镇的支持下,亭子村专门成立了微型企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在姚世明的带领下,亭子村走上了“产业兴村”的道路,成了远近有名的“微企村”。

姚世明说,产业的带动让村民致富,越来越多人返乡不再离开。目前,亭子村已经有90多家“微企”,去年又发展了19个“家庭农场”,规模都在50亩以上。亭子村总人口4620人,2017年人均收入10500元,全村总产值达到4850万元。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蒋艳 摄影 何轩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