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央视财经发布的一则调查将健身房行业再次拉入人们视野。调查显示,由于房租、人力等成本持续上涨,竞争愈演愈烈,北京传统健身房接二连三倒闭,而纵观全国,传统健身房的生存状况也不容乐观。
但现实生活的另一面,却是人们对减肥的“高需求”。《2018健身支出报告》显示,2017年用户人均健身年支出为1502元,同比2016年增长了11.9%,且一个人减掉一斤肉平均需要花450元。
面对强竞争和高需求,重庆不少健身房都作出了改变以抢食市场。
服务之变
重庆健身房“跨界”定制服务
重庆健身房品牌GYMCARE VIVA就以多业态融合,以及高达70%的私教转化率,在重庆行业内“傲视群雄”。
2016年,创始人陈佳做了大量数据的市场调研,发现健身的主力人群以白领居多,同时这些人群也都渴望能够有一家高品质高服务的健身中心,所以把场馆选址在白领居多的金开大道。
之后,她对整个品牌的定位做了详细的规划,场馆除了用顶级室内空间设计、海外全进口器械、高颜值教练团、百种特色课程等来打造高品质健身服务中心之外,更兼具浓郁的社交属性,让健身房涵盖健身、办公、餐饮、娱乐等多个业态。
如果说硬件齐备让VIVA有了形,那陈佳在软服务上的精致打磨,可以说是注入了VIVA的灵魂。
首先,她要求团队每个员工必须在健身一线待半年,包括行政和前台。这样才能浸入顾客中,通过面对面交流、服务了解顾客。然后,她将健身服务标准化,做到极致服务。大到带领新顾客参观流程,健身器材、餐椅的摆放,小到餐巾纸用到还剩三分之一就要添加。最重要的是,“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时不时会举办会员活动,免费的指甲美容、头皮护理、皮具清洁等等。
由于第一家店发展迅速,很快VIVA在嘉州路新光天地开业了第二家店,主题定位“未来城市健身试炼场”,一方面与这座全新的商业综合体呼应,另一方面各种高科技的设备,让顾客的健身更有趣。
“我们的全息影像课,大家在跳操的同时,能够在大屏幕上和脚下的屏幕看到实时身体情况,立体感受到健身效果。”陈佳补充。另外,VIVA还耗时近一年,开发了自己的IT系统,涵盖了用户信息、体测表、运动计划等。既让用户们预约挑选喜欢的教练为自己上课,也搭建了一个用户、健身房考核教练的平台,便于内部管理。
当一切都恰好满足需求,GYMCARE VIVA自然收获高质量用户,创造了远高于行业水平的75%的私教转化率,新光天地店预售更是3天突破350万元。
模式之变
24小时健身房“席卷”全国
近两年来,24小时智能健身房依靠“全时段”、“自助健身”和“高性价比”三大标签,迅速挤进了健身行业的市场。
2015年成立于杭州的24小时连锁健身品牌乐刻运动,在全国已有400多家门店。他们于去年来到重庆,以互联网平台加自建线下的模式,抢食重庆市场。目前已开业14家店,均为写字楼、购物中心、社区附近,健身房面积在300—400平方米。
走进无人值守的24小时健身房,里面大多是年轻人,他们可以在APP上约课、付费,购买健身装备和食品,锻炼时扫码入场。结束后,可在APP看到课程情况、锻炼记录,还可以给服务打分。
“定位于25到35岁人群,健身房大多距离目标人群500米范围内,让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人能够便捷前往。”乐刻运动重庆负责人张立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4小时健身房市场还有很大的潜力,但光做健身房还不行,乐刻最终想成为运动健身的平台。
会员可通过预定来自其他健身房或个人的私教教练,只用在APP上预定,再到乐刻运动的线下店上课,价格一百元到几百元不等,平台会向教练方收取一定服务费。
张立一介绍,“这样为行业内的私教们提供了‘兼职’机会,提高了师资利用率,省去了不少自有教练的支出,从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开自有健身教练流动性大的问题。”另外,平台会争取将健身场所从线下带到线上,整合起来,让用户可在平台“一站式健身”。
管理之变
传统健身房纷纷“上线”
在大石坝商圈,半径200米的范围内就有近10家传统健身房或健身工作室。每当有新的健身房工作人员给自己推销时,重庆青脉健身有限公司负责人邓维新都会陷入思考,传统健身房到底要怎样活下去?
2013年就进入健身行业的他,还记得当年的热闹。那时健身房少,新式健身房也没出现,开店只用发发传单就能招揽许多用户。他在重庆大学附近开的一家小型健身房,轻轻松松就卖掉上千张年卡。
很快,邓维新又在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附近连开几家店,依然是传统的地推和打折优惠,会员人数也不见少。可从去年开始,他察觉到了不对劲。
首先是竞争大,业内大打价格战;其次是用户见多了跑路的健身房,办卡变得越来越难。另外,健身房的教练们积累了一定客人,就会带走客人自立门户开工作室。
“传统健身房只有变革,才能活下去。”从今年起,他多次去外地考察,为健身房的未来做规划。
既然减肥是刚需,花费又高,如果针对减肥做文章,传统健身房是不是会更好过?
邓维新面向现有的几千名会员成立了“脱卡减脂营”,提供包括食谱、健身指导、健身过程监督等服务,且将这些服务全部转到线上。
会员们只需花费几百元就可以享受到私人定制,且这些服务都通过社交媒体提供。例如,每日,教练会要求自己负责的会员线上打卡,拍饮食照片、运动照片或视频给私教,私教根据照片做线上指导,再根据实际情况提供每日食谱。
“目前,线上已经有700多位会员了,下一步在会员人数扩大的情况下,会用标准化的后台系统管理。”邓维新补充。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