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富 > 正文
“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说这话的一个农家孩子全世界圈地买矿,如今成了“最隐秘的中国富豪”
10-11 16:30:20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中国企业家杂志消息,40年前,在安徽省潜山县梅城镇,一个10岁的农家孩子煞有介事地嘱咐妈妈:“我上学时的书本千万别丢了,万一哪天我成了大人物,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了。

看似一句玩笑话,这个孩子却真的没有食言。

在昨天最新出炉的“2018胡润百富榜”上,当年的这个孩子以超过1100亿人民币的身家,跻身榜单前10名。

他就是正威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被冠以“世界铜王”头衔的王文银↓↓

提起王文银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

如今中国的富豪们哪个不是天天生活在镁光灯下,被一众人“爸爸”“老公”追着叫,还时不时蹭个热点、拍个电影、闹点绯闻……花式霸头条,红透半边天。

而王文银就在这样的圈子里悄无声息地杀了出来,成了外界眼中“最隐秘的中国富豪”

此前媒体调查的国内几大富豪的舆论热度排行,王文银垫底。

外形上,这位千亿富豪看起来也很不起眼:微胖、个头不高,发量稀少……但一张嘴说起话来底气十足。

他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们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不要做那个‘出头鸟’,我们的目标就是‘隐形冠军’。”

这个冠军梦他正在一步步逼近。

今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他从前两年一直徘徊在15名左右的位置,成功跻身前10名,与小米的雷军齐肩↓↓

他一手打造的“正威国际集团”从2013年第一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起,排名也不断前进。

2018年更是凭借727亿美元(约合5000亿人民币)的营收一举跃升至111名↓↓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上,正威集团更是佼佼者,不仅实力摘得季军宝座,还将大名鼎鼎的京东都甩在了身后↓↓

作为国内杰出的企业家代表,王文银还曾得到过国外领导人的盛赞。

2015年10月,在纽约参加活动的王文银见到了赞比亚总统埃德加·伦古。伦古异常兴奋,甚至激动地将自己的帽子摘下,戴在了王文银的头上,向王文银致以赞比亚的最高礼节↓↓

一场朴素的“加冕”仪式,背后的意义却很深远。这代表着王文银手里的“铜业帝国”版图已岿然成形,并且享誉海外。

在国内,它的矿区连接了珠三角、西三角、中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所拥有的产能已占全国的10%。

在海外,王文银在北美、南美和非洲等20多个国家坐拥多座矿山,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总价值超10万亿,铜矿储量在2400万吨到3000万吨之间,而全球铜矿的总储量只有7亿吨左右……王文银“世界铜王”的头衔也由此而来

闷声发大财,大概说的就是王文银这种人。而他今日的辉煌却与他的出身完全挂不上钩。

王文银家祖上三代都是农民,家里一穷二白。他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割猪草喂猪,周末不是放羊,就是在田间地头卖力气。

夏天一到,水田里布满蚊子和蚂蟥,王文银时常被咬得满脸包,腿上也鲜血直流,小小年纪算是吃尽了苦头。

但人穷志不短,他从小就立志要出人头地,也就有了本文开头和妈妈的那句狂语

王文银(右)留存的学生阶段的书本整齐码放在书橱内。

考大学时,他以超出录取线50分的成绩顺利进入南京大学。由于个子矮、颜值低、又没钱,没女孩子喜欢他,他索性就天天泡在图书馆里啃书本。

1993年,25岁的王文银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海一家大公司工作,每个月领着近400元的工资,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准白领。

如果想要安稳的生活,这个工作也是极好的。可满脑子想尽快出人头地的他,没熬几个月就辞职去了深圳。

当时王文银选择深圳并不是一拍脑门的决定,而是恰逢邓爷爷刚在深圳画了一个圈,王文银觉得那里将成为创业者的天堂,自己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业,于是带着一腔热血上路了。

当他来到深圳的时候,浑身上下就只剩10块钱。就是靠着这10块钱,王文银硬生生撑了3天。这3天里没地方睡,他便睡在水泥管里。邻居中有“盲流”,也有不少失业的人。

但不管环境多恶劣,他的心里始终燃着一团火。

王文银大学研究的主要是天体物理、万有引力这些领域,开始找工作时他才发现,这些专业实在不接地气。3天下来,愣是一个对口的工作都没有。

无奈之下,王文银破釜沉舟,索性把本科毕业证收起来,掏出高中毕业证。

别说,这招儿还挺管用。很快,他就被一家名为“恒都”的电线插头生产厂看上了,岗位是仓库保管员。

一个90年代的大学生跑去干仓库保管员!

听起来有点“二”,可王文银就是要从最底层开始卧薪尝胆。

库管干了一个礼拜,他就能熟练背出仓库所有类型物料的数量和编码。老板视察时,经理回答不出来的问题,他都能轻松作答。

此后的3年间,王文银连升8级!从仓库保管员一直升到恒都总经理的职位,一年拿的奖金和提成上百万,成功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但这些成绩根本满足不了他的“胃口”。1995年,他又辞职了,这次他要成立公司自己单干!

于是有了正威集团最早的雏形——深圳携威电线制品厂。

刚开始的时候,公司规模太小,为了留住供应商,王文银只能被迫先付款后提货,资金链一直很紧张。只要一个单子出错,公司就可能万劫不复。

那也是王文银最艰苦的时期,吃住都在工地,和工人们同睡一个宿舍。他每天开着货车往返于供应商和客户之间,不是在送货,就是在送货的路上。

可喜的是,公司第一个月就实现了盈利,第三个月的月销售额更从头一个月的200万元猛增到1000万元。市场的火爆让王文银有如神助,之后几年,公司以每年新增一个工厂的速度迅猛发展。

1999年,王文银整合旗下几家工厂组建了正威国际集团,总资产约10亿元。接着,他从电线厂开始向产业上游拓展延伸,开办了自己的电缆厂、塑胶厂、铜材加工厂,并把产品卖到了世界100多个国家。

2003年,正威集团已颇具规模,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全球最大的电源线生产厂家之一。

当然,成功的路不可能这样一路顺风顺水,但无论多么艰险,王文银总有化险为夷的本事。

就在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令举国上下陷入危机和恐慌。从消费市场到原材料市场哀鸿一片,很多企业匆忙撤出市场。

但王文银没有被吓倒,决定反其道而行之。他看准资源价格陷入低谷的机会,喊出“如果世界毁灭,要钱何用?不如买矿!”的豪言壮语,正式杀入了上游的矿业资源产业。

说来容易,实行起来却是难上加难。王文银的决定遭到了众人的极力反对,电源线企业怎么敢去买矿山,这是砸钱,也是赌博

甚至有合伙人用离职、撤资来威胁他收手,但关键时刻,王文银没有退缩,他坚信自己的眼光,决定放手一搏。

事实证明,王文银赌赢了!“非典”一过,铜钨矿价值翻番,合伙人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也对王文银独到的眼光佩服得五体投地。

等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王文银决定再赌一把。他“故技重施”选择逆流而上,在铜价暴跌至每吨2万多元时,连续出手并购了一系列贬值的欧美铜加工企业,买入了几十万吨现货铜。

不仅如此,他还趁机大举扩张,在日内瓦、美国和新加坡设立了3个海外总部,将一大批顶尖人才收入麾下。

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这样的大胆做法又一次让集团管理层捏了一把汗。

等到危机的阴霾消散,王文银终于再次拨云见月。当正威最后以每吨4万到8万元的高价将囤积的铜出手时,所有人心里的大石终于落了地。

这次的惊心动魄,与“非典”一役简直如出一辙

不久后的2012年,十八大召开前夕,诸多政策和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放缓之际,王文银再次准确嗅到了商机,迅速在全球储备大量矿产资源和土地,最终带领正威跨越了2千亿营收额的门槛。

三次危机,三次突破,王文银率领正威集团巧妙地“弯道超车”、逆风而行,这套标志性的打法让人直呼过瘾

也许你会觉得王文银的成功裹挟了太多运气的成分,但俗话说得好,运气只留给有准备的人,那些毒辣的眼光、精准的策略,背后都是他多年潜心修炼的结果。


看似爱玩“投机取巧”商业套路的他很清楚,在产品质量上没有任何花样可玩,能做的就是追求“极致”。

他在企业内部最推崇的就是“毒品”精神——“我们企业的产品是排队经济,别人都会先付款后提货。怎么才能做到这样?你得把你的产品变成‘毒品’,让别人‘吸’了之后戒不掉,这就是成功。如果产品不能出现排队的情况,还不如不做。”

他还总结了一套“神秘的第一法则”——人们只认识冠军,没人会记住第二名,所以做企业一定要做行业领袖,哪怕是在最细分的领域。

这种赤裸裸的极致追求,就是他全部的产品逻辑。

尽管如今王文银的“铜业帝国”发展得一马平川,但他并没有高枕无忧,而是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警醒。

“每个企业都有癌细胞,一两个癌细胞没问题,所有的癌细胞同时病变的话就是癌症晚期,救都来不及。所以,企业家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一定要看到问题的冰山一角。”

他把读书看做是时刻保持进步、保持警醒的最佳姿势。

不仅自己爱读书爱学习,他也把这种习惯和文化植入到了集团当中。在正威,全体员工都要对企业文化入口、入脑、入心。员工还会定期收到推荐书目,并被要求写读书体会,然后纳入年终考核。

用他的话说,“一月不读书,智商输给猪”

能带领正威一路走到今天,想来王文银也是有着大智慧、大格局的人。

作为一家连续6年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正威集团想要上市应该说并不困难,却迟迟没能提上日程。

对此,王文银表示:“不是我们不想上市,应该说正威的作风一直比较低调”。在他看来,上市的目的是为融资,而作为一家利润超百亿元的公司,资金储备充裕,上市的动力也没有其他公司那么强了。

早在2014年,王文银就曾被《财富》评为“年度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在给他的评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他用东方人特有的‘隐忍哲学’带领正威国际低调地前进。

隐忍却又不失适时的激进,对这分寸的拿捏,王文银已修炼得炉火纯青。握着这样的法宝,相信他离自己“隐形冠军”的梦想也不远了。


原标题:从10元到1100亿,这个农家孩子全世界圈地买矿,如今成了“最隐秘的中国富豪”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