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可能又要让一些企业瑟瑟发抖了。记者注意到,随着互联网消费的兴起,每年315晚会都涉及电商维权案例。通过梳理过去一年的投诉和消费陷阱重灾区,对今晚的315晚会可能曝光的网络消费陷阱进行了猜想。
猜想一:个人信息泄露
2018年,关于网民的个人信息泄露的投诉屡见不鲜,信息安全都提到新高度。依据第三方电子商务消费纠纷调解平台2018年受理的全国数百家各类电商全年度真实用户投诉案例,2018年个人信息泄露的事件就多次发生。其中,外卖平台成为重灾区,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多家外卖平台的用户信息存在被泄露的情况,有商家专门出售客户信息,每条售价不到0.1元,部分外卖骑手也参与其中,“当天”订单信息报价1元1条。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李旻提醒:电商平台泄露用户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除了内部员工倒卖订单数据之外,平台本身也可能存在潜在的安全漏洞,黑客很容易利用网络监听流量等手段获取信息。用户网购和下载软件的时候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止信息被盗哦。
猜想二:大数据杀熟
购买产品或服务时,一般心中默认的规则是:老客户相对便宜、VIP用户相对价格低。然而互联网消费却颠覆这样的概念,近年来出现的大数据杀熟,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很多,这在互联网行业被叫做“大数据杀熟”。
最近,有网友爆料,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购买了一张机票,总价为17548元;当他发现没有选择报销凭证退回重选时,提示已无票,重新搜索价格变成了18987元。而在海航官网只需16890元。
据不完全统计发现,包括在线差旅、在线票务、网络购物、交通出行、在线视频等多个领域,特别是OTA在线差旅平台较为突出。对此,各家平台反应不一,有些声明“坚决没有”,有些“含蓄委婉承认”。“大数据杀熟”除了破坏行业生态外,是否涉嫌价格欺诈?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陈礼腾提醒:由于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要依靠企业的自觉,只有平台正视大数据的价值,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应用,才能更好地的服务消费者。
猜想三:电商专供
一款看似一样的电视机,价格相差千元,实则型号仅差一个数字;同一款产品在不同渠道的价格却是天壤之别……这些现象的背后是品牌“电商专供”在“捣鬼”。“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电商专供”商品虽为统一品牌方生产,但也面临服务短缺问题。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这里的“货”不仅仅指商品质量,也包括商品的服务价值。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权益部分析师姚建芳指出,目前“电商专供”商品存在三种情形,即同款不同质、同牌不同质、盗用品牌,应当区别予以认定。广大电商消费者,“一分价钱一分货”,小心被“电商专供”套路了。
猜想四:高额退改签费
高额退改签问题一般出现在通过在线旅游平台购买机票、酒店曾产品发生退票时。以机票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发现有些平台的退票费用竟然是机票价格3倍以上。而且特价机票基本不退不换,一般只退机建和燃油费。
根据江苏省消保委对1250名接受航空运输服务的消费者的调查显示,995名消费者有过退改签的经历,这些消费者在退改签时,30.7%表示提前很早改签但仍然被要求收取高额改签费用,23.5%遇到过退票费用比机票价格高的问题。
陈礼腾指出:正常情况下,由于航空公司及售票平台之间技术、服务差异导致机票退改签费不同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航空公司或者售票平台以强势地位制定高额的退改签费,则是对用户权益的侵犯。提醒消费者在下单的时候记得要先对购买的退票规则看清楚之后在购买,别在购买后因为高额的退改费用后悔。
上游新闻记者 张宇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