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健康险市场愈发受到重视。拥有巨大流量的互联网巨头,争相入场。
5月8日,腾讯微保联合泰康在线、上药集团镁信健康举行“药神保”抗癌特药保障计划发布会,正式推出“药神保”。同日,蚂蚁金服在支付宝上也上线了“老年版相互宝”,专门针对60至70岁的老年人成立单独的防癌互助社群。
两家互联网巨头的两款产品同时对准了“癌症”这一切入点,腾讯微保针对“抗癌特药”切入市场,而支付宝侧重“老年人”市场。值得注意的是,“药神保”是一款保险产品,背后是泰康在线提供支持,而“老年版相互宝”是一款大病互助计划,并不是保险产品。
这两款产品,各有什么不同?
“药神保”vs“老年版相互宝”
投保年龄
药神保投保年龄:0-50周岁只能投保1元版。50-65周岁只能投保升级版及6元以上的版本。
相互保投保年龄:出生30天-59周岁投保相互保,60-70岁老人可投保老年版相互保。
保费
药神保保费:基础版是1元/月。升级版是6元以上/月,每年的保费在1188元至2280元之间。
相互保保费,不需要缴纳费用,是互助金全天成员分摊。
保障范围
药神保保证范围,基础版保费是1元/月,覆盖目前社保目录外的全部12种高价抗癌特药,为用户提供确诊癌症后两年的抗癌特药供药保障和服务。升级版有3年用药保障期,保费是6元/月起,覆盖了目前国家批准引入的所有抗癌特药,并且将随着国家批准的特药目录同步升级保障范围,自动覆盖新的抗癌特药。
相互保保障范围,1、出生30天-59岁保障重疾险,保障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 100 种重大疾病,等待期90天。2、老年版相互保60-70岁老年人若患上恶性肿瘤,可申请最高5万(轻度恶性肿瘤)或10万(重度恶性肿瘤)的互助金。
两者不会形成冲突 实为互补?
进行了一番对比与比较之后,发现“药神保”作为商业保险,其价值与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所折射出的现实如出一辙:由于癌症治疗费用普遍高昂,社保覆盖面广,但报销仍受目录限制,对于部分特效进口药或自费药不予报销,而且上有封顶,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抗癌药物价格高昂是其治疗过程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虽然说目前已经加快境外抗癌新药注册审批,未来越来越多境外已经上市的特效药将加速进入中国,但“幸福的烦恼”也接踵而至:谁为这些不菲的特效药买单?而用户通过保险公司购买了“药神保”后,对于确认患癌的患者,保险公司和药企达成合作,药企来提供对应的药物支持,用户可以免费获得一定金额比例的药品保障服务。
“相互宝”从保险产品衍变为互助计划,其意义在于低门槛、互助、普惠。“相互宝”使得中低收入人群、隐形贫困人群更容易获得健康保障,一定程度上缓解和防范了该部分人群因病致贫、因病致穷的现象。但保险和互助计划完全是不一样的性质。加入互助计划的部分人,是有保障意识的,但却不想为了一个不确定能得到消费回报的产品而多花钱,这也是更多人选择“相互宝”的原因。同时,“相互宝”的保障其实是远不够的,跟目前的重疾保险产品相比,还是无法取而代之,倒可以拿“相互宝”来作为重疾险的补充。
目前来看,其他的商业保险或互助计划因为没有打通保险和供药的全部环节,只能解决用户费用报销的问题,还不能解决抗癌特药的高药价和长期供应的综合挑战。“药神保”秉承了腾讯的互联网基因和连接器定位,打通了保险公司及药品供应链,让药品供应方可以通过保险杠杆率服务更多用户,其实是连接了保险公司、药企和用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宝”和“药神保”两者并不会形成冲突,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互联网巨头应注意信息披露等问题 消费者要当心
互联网健康险吸引互联网巨头布局,除产品自身符合新零售的特点外,最为关键的在于市场对健康险的需求量庞大。
据保险业协会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至2018年三年间,互联网健康险规模保费从10.3亿元增长至122.9亿元,一共增长了11倍。另据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全国癌症报告,中国人0至74岁癌症累积发病率为21.58%。
互联网巨头布局互联网健康险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业界人士看来,首要优势在于平台所拥有的巨大流量。
据悉,“药神保”灰度测试上线7天的数据显示,投保转化率就达到了其另一热门产品微医保的4倍。目前投保人群集中在26-40岁之间,平均年龄仅为33岁。用户平均购买单数为1.37单,逾6成投保人为男性。而截至2019年5月8日,相互宝会员规模已达5784万人。
“我们的相互宝已经有超过5000万人加入,通过互助的形式为36位重疾成员提供了帮助,但主要面向30天-59周岁年龄段的用户“,蚂蚁金服副总裁尹铭介绍,为了让更多用户获得普惠保障,因此上线“老年版相互宝”,为有大病保障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互帮互助的平台。
互联网巨头的入局已经声势鼎沸,在此前,京东也曾联合众惠相互灰度测试“京东互保”,苏宁也在近期内测“宁互宝”。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中保协近期发布的《2018年度互联网人身保险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中,点名了蚂蚁金服和信美相互推出的“相互保”,称其产品创新不当,将网络互助计划伪装成相互保险。
报告指出,“2018 年在网络广泛传播的‘相互保’产品,上线9日内用户数突破1000万,该产品虽然短期内吸引了大量客户投保,但涉嫌存在未按规定使用经报备的条款费率、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而被监管叫停,给公众对保险的认识和理解也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
后来“相互保”改名“相互宝”,由互联网保险变成网络互助计划。在这一事件中,也给各互联网流量巨头敲响警钟,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意宣传、信息披露等问题。
此外,在上述报告中还提到,目前互联网健康险存在同质化严重问题。
业内人士提出,互联网流量巨头除帮助保险公司获客外,还应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优势,根据用户画像和用户的实际需求,实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产品开发,用科技赋能互联网健康险市场。
综合自惠州日报、中国保险报网、亿欧网等
声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