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下午,第八届重庆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论坛——2019中国(重庆)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次论坛分为主题演讲和圆桌会议,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傅小凡分别发表了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精彩观点。
以历史文化为基础 打造重庆文化新体系
在论坛上,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会长周勇表示,重庆3000多年的发展史孕育出了多层次、多领域、多形态的文化现象,居于主体地位的巴渝文化、革命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体系顶层最具代表性和符号意义的文化元素。
其中,巴渝文化、革命文化是重庆文化的基础,三峡文化、移民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是重庆历史文化的特色。周勇认为,做好新时代重庆文旅融合这篇大文章,就要以重庆文化新体系为引领,提升城市人文品质,建设具有中国气象、巴渝特色、万紫千红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他指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首先,增强全市文化一盘棋的意识,把重庆文化推向既特色突出又繁花似锦的新境界。其次,以重庆文化新体系为基础,谋划创作一批文化新作品和旅游新项目,使之落地见效,推动重庆文化在新时代的大发展、大繁荣。第三,抓住各自文化中的重大问题、核心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夯实文旅融合的基础。最后,把培养文化人才放在战略性位置上,为凝聚文化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当地文旅特点 吸收各方优势资源
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傅小凡看来,重庆各区县(自治县)一把手带头晒当地的文化和旅游,这可以让各区县更清楚地认知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并加以开发和利用。
他建议,在展区设计方面,应该更有设计感,让人过目难忘;在展品选择方面,应该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选择当地最具代表性、最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参展。此外,在展商的选择方面,主办方应注重筛选,以提升文博会的专业化程度。“应有针对性地邀请和重庆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产业项目参展,推动这些产业或项目落地重庆,助力重庆文旅融合发展和城市人文品质提升。”
他指出,重庆是一座移民之城,这座城市的血肉中有着开放的基因。抗战时期,重庆包容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民众,重庆应该注重挖掘抗战文化的时代内涵。此外,重庆还应注重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部门提升服务意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助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多方位布局 以文化产业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在圆桌会议上,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朱茂表示,一个城市的文化隐形地体现在城市的人群之中,这意味着要提升人的素养和内涵,只能依靠文化。而城市文化的提升,需要依托文化产业去实现。
他指出,近三年,重庆一直在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每年都有四期全国性的文化产业精品项目对接会,其中一期在重庆举办。通过这个对接会,推动一些项目落户在重庆,并且与重庆本土的企业进行对接。
此外,重庆的城市非常立体,人文也相当深厚。他透露,希望未来把重庆建造成为中国的文旅小镇之都。计划在北碚建立中国西部的文创城,另外还将在北碚建设艺术之城,把所有艺术方面的消费产业,包括手工制造、艺术非遗等都放到这个艺术城里面。
他介绍,重庆已经建设了39个市级文创园区,1个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7个市级文化产业基地。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目前重庆正从多方面入手解决文化企业发展难题。例如为解决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重庆与十几家银行达成协议,帮助文化企业融资。为了突破人才瓶颈,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九所高校签订了双基地合作协议,打造文化产业的孵化基地和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基地。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唐小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