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消息,“对安盛来说,中国最大的吸引力就是中国保险市场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从增长体量来说是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我们相信中国市场未来会成为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9月19日,安盛中国首席执行官卫泽韦(Xavier Veyry)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如此表示。
在进入中国20年之际,法国安盛集团(AXA)全资控股安盛天平获银保监会批准后,将后者更名为安盛保险。8月26日,安盛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出崭新的品牌宣传广告,并更换了全新的logo。
安盛中国的发展战略转向以价值和多产品线为导向
澎湃新闻注意到,原安盛天平网站(axatp.com)目前已自动跳转至axa.cn,安盛天平的宣传材料、文件logo等均已变为安盛保险。不过,目前安盛天平的工商信息等暂未变更。
卫泽韦告诉澎湃新闻,安盛中国的战略是从原来的靠规模化的业务、单一的产品发展,转向以价值和多产品线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将安盛天平改为安盛保险,也是安盛想部署多元的产品或者说业务线这样的核心理念,想为客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以服务为导向的发展理念。
“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战略上的调整,但这和我们集团的愿景是统一的、吻合的,这也是顺应中国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的战略性的调整。”
在谈及安盛在中国面临的挑战时,卫泽韦指出,主要有三方面。
首先,中国的市场非常多元,包括地域、消费者机构等,通过单一的保险产品或者方案难以满足所有的需求。第二,在中国保险市场当中其实已经有很多保险公司,其中不乏做的非常不错非常高效的保险公司。第三,中国市场中,消费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产品需求和设计、经销渠道等方面。
“所以我们要做好市场划分,带着谦虚的心态去思考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我们的独特之处以及我们可以脱颖而出的地方,同时还要考虑到中国更加数字化的消费模式的变化,通过这样的理解更好设计出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
进一步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是“三赢”局面
当前,中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金融领域,保险业对外开放则被业界视为本轮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头戏”。
卫泽韦向澎湃新闻表示,中国现在在金融行业、金融服务领域发出了很明显、很强烈的信号,表明中国政府非常愿意开放这块市场,安盛对这一信号持非常乐观的态度。
他认为,对于中国保险业、保险业的消费者和外资保险公司而言,进一步对外开放可以形成“三赢”的局面。虽然中国的保险业在不断发展,但是还是有更多的成长空间让这一产业变得更加成熟。对于外资保险公司来说,可以更好了解到中国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也能知道中国有很多非常好的机会向他们开放。
安盛中国的总部位于上海。站在金茂大厦29楼的办公室,卫泽韦表示,上海是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有很多能量非常活跃的一座城市,也是一个非常好能够展望未来的都市,在这儿看到很多机会。
不过,卫泽韦同时指出,立足上海并不是说只进入上海市场,中国非常大,安盛相当于从上海出发,从而可以更好接入中国其他地方的市场。
与工行等中资机构合作非常成功,暂不考虑独资寿险公司
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五矿集团建立合资企业金盛保险;后又相继与中国当地企业合资成立浦银安盛资产管理、安盛天平等公司。2012年,安盛、五矿与中国工商银行合资,将金盛保险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在进入中国的20年中,安盛不断参与到中国市场的发展中。
对于与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中资机构的关系,卫泽韦直言,合作非常好,这两家合资企业发展的非常不错,目前来说是非常成功的。
卫泽韦进一步指出,与工商银行合资的工银安盛人寿应该说是中国最大的一家有外资保险公司参与的寿险公司,工商银行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双方合作关系已经有七年了,关系非常不错。安盛和浦发银行也有合资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合作也是非常不错的。
如今,在财险方面,安盛已经全资控股安盛天平。但在寿险领域,安盛在中国的布局仅仅是与工商银行合资的工银安盛人寿。不过,中国将于2020年提前一年实现取消对寿险公司等金融领域的外资股比限制。安盛是否会有这一考虑呢?
“我们肯定要充分发挥合资公司的优势,可以更好的接触中国市场。目前为止,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考虑,并没有其他的一些重要考量或者考虑。我们当然希望在这样的合资公司可以继续保持成功且更加成功。从当下的现状来说,我们暂时没有其他的发展打算。”卫泽韦非常肯定的说。
卫泽韦向澎湃新闻指出,很多合资企业在中国做得也非常成功,安盛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也做得非常成功。但深入到这个市场,不是说只有一种方式,单独的中资或者说外资,也可以有合资的。各种不同的方式可以促进市场发展。
“关于合资企业的未来,我觉得有一点非常关键,就是发展战略和战略执行之间是否吻合是否匹配,是否能够将自己有价值的产品或者服务交付给客户。中国市场还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要单打独斗想了解中国市场是有一定难度的。总而言之,在市场中能否将战略和执行很好匹配起来,才是未来能否实现成功的关键。”
原标题:安盛:中国扩大保险业开放是“三赢”,暂不考虑独资寿险公司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