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方面三令五申,严禁培训机构越过“红线”。 新华社 发
解放日报消息,今年起,《关于加强本市培训机构管理促进培训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和《上海市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确由市场监管部门集中行使原本由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文化旅游、体育、科技、卫生健康等部门依法行使的涉及培训市场的行政处罚权,以及与之相关的行政检查、行政强制权,包括行政处罚案件的立案、调查、处罚等。“一意见一办法”落实得如何?培训市场有何反应?本报记者进行实地走访。
去年10月,老牌英语培训机构“韦博英语”疑似跑路,涉及近万名学员、超亿元金额拖欠;之后,巧恩美语、乐高中心突然关门……过去一年,上海有30余家课外培训机构因经营不善,面临关门歇业。
培训机构倒闭、跑路,无不折射出教育培训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品质参差不齐的现状,而饱受诟病的预付费制度成为培训机构跑路的重要因素之一。
事实上,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出台了《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上海也于去年12月6日出台“一意见一办法”,但记者调查发现,多数中小培训机构仍未贯彻执行,大课时包、号召屯课、一次性付费提供大额优惠等营销路数依然存在。
以“课时”换概念
“付费形式就像美容院、美发店的次卡,有些孩子一周来一次,有些一周来三次,没法按时间付费。”
据记者调查,不少培训机构在预收费的时间约束上偷换概念,兜售“课时”,逃避监管。
对于每个前来咨询课程的家长,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往往以最大限度保障学习进度和质量为理由,说服家长接受一个所谓最优化的学习方案,提出最优惠收费方式,也就是依据课时收费。而设计的总课时涵盖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这样一来,家长交费时,合同中只有课时数的约定,并没有按天或按月计费的约定,就逃避了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政策要求。
记者前往“精锐教育”咨询一对一补习教学的收费情况,被告知学费以次计,每次2个小时,价格根据教师资质从五六百元到一千元不等。课程指导刘老师说:“我们的付费形式就像美容院、美发店的卡,有一次算一次。有些孩子一周来一次,有些一周来三次,没法按时间付费。”他坦言,之前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3个月收费期限”的政策时,精锐实行过一段时间,发现不实用,很快就恢复了长期付费政策。
“大多数人都是一年起报的,费用在3万元左右。”在精锐教育,记者遇到正在等孩子下课的李女士,她显然对3个月一付费的政策并不了解,“孩子来这里都是指纹打卡,有一次算一次。不过你说的3个月一付费倒是挺好,现在跑路的机构太多了。”但她转念一想,又说,“精锐教育连锁店这么多,应该不会吧?而且孩子寒假一周要来两到三次,平时一周一次,这3个月该按什么标准收费呢?”
长付有“补贴”
“去年开始就可以3个月一付了,但这肯定不划算,送的课程少,一般家长都不会考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都是以一年甚至两三年的超长期限给孩子“囤课”。
在“小问号思维训练馆”,课程顾问陈老师说:“现在还没接到通知一定要执行‘3个月一付’的标准。当然您不差钱的话,也可以选择付3个月的课程。”她说,一般比较合算的课程是从8000元起付,平时班每个课时200元,每次2个课时400元,8000元可以上40个课时,大概5个月左右。如果“3个月一付”的话,每个课时价格会比打包价贵几十元钱。此外,长期课程会赠送一些额外拓展课及活动,这些季付的就肯定没法享受了。
倪先生刚为自己小班的儿子在英孚教育青少儿英语报了名,打了9折,花了1.8万元。据销售人员说,他购的这些课时可以上45周,9个多月。“孩子还太小,想先试试看,不敢报太长时间。销售推荐的这个价格比较划算。”倪先生说,他看到还有很多家长付了两三年的。
沈欢的女儿目前读三年级,沈欢吐槽说:“去年底英孚的课程我们买到四年级结束。上周又被班主任游说,建议把五年级第一期的钱付掉,可以送一年的线上语法课和绘本课。”
记者前往英孚门店采访,课程顾问说:“我们从去年开始就可以3个月一付了,但这肯定不划算,送的课程少,一般家长都不会考虑。”
“涨价”套路多
“只要给出足够多的优惠,没有太多人愿意为了买个‘保险’去买贵很多的3个月课程。”
采访中,也有不少家长对“3个月一付”的政策是了解的,但往往因为机构“套路深”,无奈选择“长线套牢”。
“培训机构常常一两个月就涨价,3个月一付要比年付涨价20%,真是打劫啊。”一位家长在论坛上吐槽。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机构每年都会涨价,“3个月一付”政策出来后,不少机构针对季付消费者实施“特别涨价”,鼓励家长囤课成为大多数机构的通用方法。王琳的儿子在乐宁教育学英语,现有课程到今年2月到期。王琳想着结束之后不再一年一交,改3个月一交,没想到班主任立马拿来新的价目表称:“和平时9个月一次性缴的费用比,3个月一付提价了近三成!”这么一来,几乎没有家长愿意去付3个月的课程。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机构从业人士坦言,只要有“变通的方法”,给出长付课程足够多的优惠,没有太多人愿意为了买个“保险”去买贵很多的3个月课程。
原标题:培训机构套路深 学费支付“3个月上限”成摆设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