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去年我市科技成果登记数量达1312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1140项,软科学成果149项,基础研究成果23项。 据统计,璧山、涪陵、渝北、长寿、江津、潼南、綦江、九龙坡、荣昌、大足等区县成果登记项数位居前十位。
去年,璧山区、涪陵区、渝北区登记的科技成果项数在全市各区县中排前三,分别是216项,108项和106项。
“涪陵区登记的科技成果中,包括1项基础理论成果1项,107项应用技术成果。”涪陵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 108项登记成果归属8家单位,包括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应用技术成果——水稻和玉米品种共7项,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专利应用成果55项,重庆南涪铝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专利应用成果17项等。
从成果转化应用来看,涪陵区去年登记的科技成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重庆市渝东南农业科学院1个水稻品种(陵香1优211)已推广种植约10000亩,1个玉米品种今年已制种,明年将推广进行生产种植。6家企业通过专利成果应用,共实现新增产值2.69亿元,节约生产成本6601万元。
去年,九龙坡区登记的科技成果共69项,成果之一“高温伏旱区高品质杂交水稻渝香203的选育及产业化应用”已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农业农村部水稻专家李经勇是渝优水稻团队的负责人,他对上游新闻记者说,“渝香203”是重庆首个国颁二级高品质香型优质杂交稻,已在长江上游七个省市推广种植超过1000万亩,同时,该品种已注册成为大米品牌,并亮相超市,平均每斤米为农户增收0.5元/斤,带来约30亿元的经济效益。
重庆博腾制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登记了4项科技成果,且都属于应用技术成果。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彭伟表示,登记的4项科技成果包括阿扎那韦关键中间体Boc氨基烷的研制与开发,类癌瘤综合征药物关键中间体(S)-3-(4-硼酸基苯基)-2-((叔丁氧羰基)氨基)丙酸的研制与开发等,均为创新药量产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以“阿扎那韦关键中间体Boc氨基烷的研制与开发”这一科技成果为例。彭伟介绍,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阿扎那韦属于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其中Boc氨基烷是该药物的关键中间体,目前市场年需求量在40~60吨。他们完成该项目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实现阿扎那韦关键中间体Boc-氨基烷的产业化以及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该工艺使用酶催化技术,属于绿色化学技术,可以避免大量的化工废物的产生。该项酶催化技术的选择性高,原料被充分的转化成为我们的产品,避免了物料的浪费。在大量减少工业废水废气的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也为大规模商业化生产Boc-氨基烷提供了有效的保证。此外,该项目中使用的酶为我公司自主研发的催化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具有很大的技术难度。”彭伟说。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韦玥
图片视频 韦玥 摄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