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消息,每天早上8时40分左右,李超(化名)都会出现在长沙的地铁站,一同出现的还有一群换电运维员。每天,他都要带着这群同事去给共享电单车更换电瓶、清理泥污,碰到摆放不到位的要及时挪走……
共享电单车在一些城市曾经一度蜂拥而至又销声匿迹,近期迎来“第二春”。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发布的《全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共有超过200家共享电单车运营企业,而在两三年前,共享单车企业只有几十家。目前,全国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近500万辆。
但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欢迎共享电单车,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仍未明确允许进入。今年以来,还有一些城市“亮出红牌”,清理整治已投放运行的共享电单车。无序竞争、乱停乱放等共享单车的前车之鉴,也在提醒着共享电单车的未来:那些“老问题”解决了吗?
借“新国标”东风,共享电单车“卷土重来”
街上的车子多了,手机上的图标也变得密集起来。可没人说得清楚,共享电单车的“第二春”具体是从哪天开始的。
在李超的印象中,变化大概始于2019年年中,大量共享电单车品牌密集进入长沙市场。发展到今天,长沙共有14家共享电单车品牌,其中体量大、位居头部的有两三家。他原本从事建材销售工作,如今已是某共享助力车湖南城市群的负责人。
李超感受到的这场变化,始于电单车行业的一次调整。
2019年4月15日,《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正式实施。这份堪称“史上最严”的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要求,电动自行车最高车速为25km/h,整车质量(含电池)调整为55kg,电机功率调整为400W,对于新标准实施前在用的既不符合旧标准、也不符合新标准的电动自行车,设置过渡期,发放临时号牌,未按地方规定领取临时号牌以及过渡期满后仍上路通行的,公安机关将严格依法处罚。
为适应“新国标”的要求,2018年电动自行车全行业产量大幅下滑,随后的2019年产量恢复,同比增长6.1%。而在今年,电动自行车产量更是迅速增加。工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国电动自行车完成产量1550.1万辆,同比增长18.7%,7月份更是同比增长49.5%。
共享电单车销量迅猛增长的背后,一场新的“彩虹大战”正在上演。
今年4月,电动车电池生产商星恒电源发布消息称,其为滴滴旗下的青桔骑行配套锂电池达100万组,双方又签订了新的战略合作协议。此前,滴滴宣布“0188”计划,目标是3年实现全球每天1亿单,其中共享电单车被视为重要业务方向。青桔单车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低线城市投入大电池、高续航的电单车,在二三线城市投放一些小电池的电助力车,作为公交接驳和中短距离出行的补充。
另一个互联网巨头美团对共享电单车也雄心勃勃。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2020年美团单车的重点是加大投车,“不论多少个城市,全部加大投入”。此后,有媒体报道称,美团向富士达、新日等电单车生产企业订购百万台共享电单车。
共享单车“彩虹大战”中后来居上的哈啰出行,运营共享助力车已有3年,并且下沉到二三线及以下城市。10月9日,哈啰出行宣布进驻新疆乌鲁木齐、阿克苏等地,至此完成对全国超400个城市的覆盖。
“整个下沉城市对电单车是非常欢迎的。”在某共享电单车负责人刘群(化名)看来,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公共交通欠缺,而今年共享电单车的投放和使用规模堪称“井喷”,仅在长沙就“可能有超过10种颜色和品牌在运行”。但他判断,上一轮共享单车的“彩虹大战”“烧钱补贴”不会重现。“毕竟有一轮先例在前了,我相信都会以一个相对更理性的态度在这个赛道上前行。”
乱停乱放等问题重现,管理政策趋紧
就在相关企业持续加码共享电单车投放的同时,一些共享单车时代曾经出现的“老问题”又在一些地方出现。
10月上旬,南昌市民柳芳在去上班的路上发现,在一些非机动车道上,横七竖八地摆着不少共享电单车。原本拥挤的上班路,被这些随意停放的共享电单车挤得更窄了。而这类情况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很久都没人清理。这不禁让她联想起,前几年的共享单车也出现过类似情况。
人民出行研究院院长盖金东认为,共享电动车从业企业可以发挥更多科技力量,实现共享电动车的有序停放管理。人民出行是金台出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共享出行平台,目前已在全国百余城市落地运营。
盖金东表示,城市居民对共享电单车的需求要解决,但也要统筹考虑城建规划布局等问题。作为企业,要合法合规取得准入资格,执行“一车一证一牌”的规定,根据人口分布和城市特点划定运营区域以及投放数量。在停放管理方面,可以借助GPS和北斗定位系统,发挥电子围栏作用,实现有序停放,引导安全出行。
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对共享电单车的运营管理政策也有收紧的趋势,甚至被叫停。
早些时候,广东省江门市交通运输局发文要求4家共享电动单车企业限期收回已投放的共享电单车,逾期未回收的将予以清理。此前,广东省内的中山、东莞、佛山等多地也出台了相似的政策,要求清退共享电单车。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运营企业在未取得相关许可的情况下,就在一些城市大范围投放共享电单车。今年4月以来,南宁交警部门就对乱停放、无号牌的共享电单车开展了多次清理整治。8月,东莞城管部门也约谈了4家未经许可投放车辆的企业,要求企业限期清退。
张彬(化名)是某共享电单车企业的运营管理人员。根据他们的调研,很多城市对共享电单车都有不小需求,但当地不同管理部门对此往往有不同的态度。例如,有些地方的交通部门考虑到可以分担公共交通压力,就给共享电单车“开绿灯”,而交警或城管部门则可能因交通事故隐患、停放管理、电池安全等顾虑,而“亮起红灯”。
“总量控制”下,将迎来一轮洗牌?
在不同城市,管理部门与运营企业的博弈形成了不同的监管策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明确不鼓励发展共享电单车,中小城市则采取“总量控制”思路,在投放配额和运营管理上作出相应规定。例如,浙江针对电单车出台了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江苏南通采用“特许经营”的管理模式,设立准入门槛。
刘群比较赞同“总量控制”的管理思路。“期望这个行业能吸取共享单车前期发展碰到的一些教训,投放要考虑到城市的容纳量。”据他介绍,公司已建立一套模型,根据各城市的GDP、人口分布、单位人口密度、出行距离等因素计算共享电单车的投放数量。
在刘群看来,相比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虽然单位成本更高,但盈利能力更好,所以入场竞争的企业也更多,但“这么多玩家在同一个行业中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很久”。他判断,共享电单车行业将迎来一轮洗牌进程,与前两年共享单车的洗牌过程相比,区别在于“会来得慢一些”。
上述青桔单车负责人也表示,资本市场和用户对共享两轮产品的认知跟几年前不一样了,不能完全依靠投放和低价抢占市场。同时,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也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且多为总量控制、动态调控、实时联动、期限考评。
盖金东也注意到,不同城市制定了不同的调控政策,并设置了准入门槛,对商家共享单车投放量和投放方式作出审批。作为从业者,他也很期待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在他看来,电动车“新国标”施行以来,很多地方给电动车上路设置了1-3年的过渡期,预计到明年年底过渡期就要结束,届时共享电单车的运营、管理也将有更为一致的规范。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行业协会尝试建立团体性标准。8月,由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牵头制定的共享电动助力车系列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对运营服务、锂电池、公共充电场站等方面作出技术或建设性规范。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认为,在停车管理方面,“我们已经做得很好,但还不够好,停车的公共设施供给还要跟上”。他建议,共享电单车的运营管理可以借鉴国外经验。他曾在荷兰的一些城市考察,当地轨道交通企业与市政府合作建设了地下车库,供骑行用户使用。他认为,可以参考这类做法,在一些出行需求巨大、乱停乱放问题突出的地方“不妨试试”。
原标题:新一轮“彩虹大战”袭来 共享电单车可别走了老路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