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记者从北碚区“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十三五”期间,北碚区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其中,2020年北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0天,达到历史最高,位列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成为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个达到340天的行政区。
据悉,十三五期间,北碚以“七个率先”有力保证了全区污染防治成效,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考核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整体推进率均全市排名第一,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排名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
具体包括在全国率先建成大气AI智能监控预警网格化系统,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全方位多手段监测监控;在全国率先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在全国率先完成污染源普查试点;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河流和污染源物联网在线监控平台,形成“三水共治”水治理综合体系,精确水环境治理;在全市率先完成污染地块风险管控标准化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污水治理示范工程建设,完成柳荫镇东升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试点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
以大气AI智能监控预警网格化系统为例,该系统融合了1个综合指挥中心、129套监测监控设备、1套管理信息系统、1支延伸至村社的600余名网格员队伍,能精确预测未来1小时到7天的空气质量和污染状况。同时,大数据、无人机和AI智能识别等新设备和技术的加持,实现了对工业、交通、扬尘、生活等大气污染源的快速发现和处置。
12日,记者在北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生态文明分中心看到,异常排烟、水质变动等情况,AI智能监控系统都能自动识别,并且迅速将信息发送给附近的网格员,以便就近处理。
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系统整合了智慧河流和污染源物联网在线监控平台,实现了大气、水污染治理的同频调动,使污染治理更加及时有效。
除了“七个率先”,“十三五”期间,北碚区还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问题整改为抓手,将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最大的民生问题,扎实开展“清零行动”。以及以缙云山综合整治为契机,推进“两山”理论转化,共享生态红利。
据悉,北碚从2018年6月起,对缙云山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拆除违法违规构建筑物,实施生态搬迁,修复自然生态,谋划产业提档升级。截至目前,北碚区累计投入资金52.1亿元,拆除缙云山各类建筑物62.07万平方米,核心区、缓冲区实施生态搬迁520人,同步引导实验区地质滑坡隐患和生态脆弱区域162人搬迁。通过努力,2019年北碚获评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为了做好缙云山综合整治的“后半篇文章”,北碚还制定了5大体系31个类别共47个重点项目,涵盖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路径转化实践、智慧环保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加快推进“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
这一系列举措,换来的是“北碚蓝”。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嘉陵江北碚段水质由Ⅲ类水质改善为Ⅱ类水质,黑水滩河、璧北河水质由Ⅳ类水质改善为Ⅲ类水质,梁滩河于2017年消除劣Ⅴ类并提升到Ⅳ类水质,均满足其水域功能要求;城市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多年保持100%。2020年北碚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40天,达到历史最高,位列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是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首个达到340天的行政区。与2015年相比,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增加51天,PM2.5浓度从2015年的52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20年的32微克/立方米。
目前,北碚已率先获批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第一个市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已做好2021年创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的前期准备。
北碚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北碚将在巩固“十三五”已有成效基础上,科学编制、高效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动山青水秀美丽北碚建设。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孙琼英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