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主题论坛在贵阳举行。本论坛为2021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2个主题论坛之一,论坛吸引了众多领导、知名专家、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企业代表等,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等目标,积极建言献策。
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英,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戴永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总会计师朱庆锋,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布鲁金斯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齐晔,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籍华裔科学家黎家等嘉宾出席了本次论坛。
论坛现场,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永英在致辞时表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是中国唯一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论坛。贵州省作为生态文明试验区,也在对碳达峰、碳中和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并开展相关实践。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全球碳汇与生态保护’,可谓是正当其时、恰逢其势、意义重大。”
国家林草局生态司一级巡视员郭青俊谈到:“目前,我国年碳排放量100亿吨左右,落实‘双碳’目标,主要靠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产业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及绿色低碳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我们要积极巩固和提升生态碳汇能力,通过扩大林草资源总量,提升质量,加强保护,积极实施生物质能源和木竹材料替代,着力提升林草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充分发挥林草碳汇在实现碳中和的重要作用。”
对于高校在生态文明中发挥的作用,贵州师范大学校长肖远平表示:“贵州师范大学作为省部共建高校,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积极融入和服务‘大生态’战略。”
据介绍,一是该校在全省率先成立生态文明学院(研究院),开设生态文明通识课程,努力培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新人。二是利用学科专业优势,成功助力贵州荔波、云南石林、重庆武隆、广西桂林等9地15片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三是经过学校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的努力,创建了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的“花江模式”,植被覆盖率从3%提高到47%。四是攻克野生杜鹃花期调控技术难关。五是破解水文瓶颈,构建了新的喀斯特脆弱生态系统蓝水绿水调控方法。
如何才能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总会计师朱庆锋表示:“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在节能、可再生能源和循环经济领域,国节能环保集团已经开展了大量减碳、降碳工作,形成了能效提升、清洁供能、减污降碳等一系列‘减碳降碳’服务体系。”
他指出,例如在能效提升方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建立了多项地方供能标准,协助地方编制集中供热指导性技术文件,积极探索多能互补能源供应系统在城市、乡村、园区的推广运用。聚焦破解“卡脖子”技术,全面梳理关键核心技术清单,重点开发基于高比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此外,还将数字化、平台化技术融合运用到节能工作中,与延长石油合作开展的石油数字化节能服务项目可降低20%油井抽采能耗,年减排二氧化碳1.84万吨。
上游新闻记者 唐小堞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