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记者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济信息委”)获悉,截至目前,我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上市企业4家,40余家企业正在上市计划,在今后三年内,力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200家。
9月2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宣布设立的消息振奋了所有的中小企业,也包括我市计划上市的企业,这是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融资平台,预期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通过这一平台发展壮大。
7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并提出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我国已培育4762家“小巨人”企业。
为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以上的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1万家左右中小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视为中小企业第一梯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现在备受关注,哪么什么是“专精特新”?为什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这样重要?
今天,上游新闻记者将通过我市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评选、研发、支持、发展等各面,探索“小巨人”企业对一个城市工业的重要性。
“小巨人”专注制造业,创新是专精特新灵魂和关键
“专精特新”一词最早来源于2011年,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朱宏任在《中国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报告(2011)》新闻发布会上首次提出,意为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面的发展成果。
市经济信息委中小企业处负责人刘群介绍,“专精特新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从专精特新特征出发,专精特新的灵魂和关键是创新。”刘群说,无论是评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还是评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 产品技术上,属于关键领域“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填补国内空白(国际空白);专业化程度上,主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要达到70%以上;创新能力上,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5项及以上……这些产品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其评选条件更为严格。
即使这样的严格条件,截至目前,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301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65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入选数量位列西南地区省市区第二位。
我市“小巨人”研发占比达6.2%,关键领域补短板占比77.97%
记者获悉,我市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生产效益双好,今年1-7月,这些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4%,高于全部监测企业2.7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36.6%,高于监测企业3.8个百分点,利润率为7.9%,高于监测企业0.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高于监测企业3.2个百分点。
“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密不可分。”刘群表示,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在7%左右,平均研发人员占企业全部职工的比重约为25%,平均拥有有效专利约50项。而我市“小巨人”企业既有与全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呼应的特性,这些企业中,上市企业有4家,计划上市企业40余家,这些企业自建或联建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100%。
上游新闻统计,截至9月8日,国家级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在A股上市的企业共有307家,在新三板的挂牌企业共359家,其中精选层12家、创新层131家、基础层216家。
作为“小巨人”研发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2020年研发支出总额占营收比例前十的A股上市“小巨人”企业分别是天智航、科德数控(688305.SH)、赛诺医疗(688108.SH)、国盾量子(688027.SH)、南大光电(300346.SZ)、上海瀚讯(300762.SZ)、安博通(688168.SH)、长川科技(300604.SZ)、欧比特(300053.SZ)、雄帝科技(300546.SZ),其中天智航和科德数控的研发占比超过了营收的一半。
这些上市“小巨人”研发占比高,我市“小巨人”研发占比也不低,来自重庆市“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服务办公室的数据,今年上年度,我市118家“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6.2%,平均发明专利6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企业占比72%,关键领域补短板的企业占比77.97%。
我市“四基”企业108家,力争三年“小巨人”达200家
去年底,在“2019央视财经论坛”上,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工信部原部长李毅中表示,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是“工业四基”,简称“四基”。“四基”是工业强国的基础支撑,也是产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更是支撑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基石。截至目前,我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4762家。其中,超六成企业属于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四基”领域,九成集中在制造业领域。
刘群介绍,我市属于 “工业四基”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8 家,占比91.53%。其中,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领域企业35家,关键基础材料领域企业24家,先进基础工艺领域企业20家,产业技术基础领域企业30家,占比分别为29.66%、20.34%、16.96%、25.42%。同时,今年,我市将新增200余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在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以上的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财政也加大对小巨人”企业的支持力度。
记者获悉去年,市经济信息委给予16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智能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创新研发等方面的奖励 , 并通过专精特新信用贷、专精特新企业典型案例系列宣传、“三服务”及中小企业专家委员会重点服务“专精特新”企业等活动,持续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云和智能化改造,鼓励企业自建或联建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逐步提高“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收入强度。
市经济信息委,力争要今后的三年时间内,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2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到200家,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上游新闻记者 郑三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