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消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经济正沿着绿色低碳之路前进。在此过程中,能源体系如何实现安全平稳转型是一大挑战。多位专家16日在中新社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上指出,碳达峰需要电力系统发挥关键作用,克服短期或瞬时扰动,坚持低碳转型方向。
电力行业是众所周知的碳排放大户。国际能源署电力展望部门负责人布伦特·万纳说,在净零排放路线图里,电力行业应是第一个实现净零排放的行业和部门,这样才能够使整个经济体在全经济范围内实现净零。实现净零排放要求全球电力部门投资在2030年之前增加两倍,并对电网建设规划进行协调。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健表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转型亟需面对的现实要求。这是一个分阶段的长期过程,要实现目标平稳过渡,在此过程中最需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安全性,以应对能源结构变化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特性带来的潜在影响。
随着“双碳”目标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在中国已形成共识。但在转型过程中,“船大难掉头”往往是必须面对的问题。
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长周大地直言,过去30年来,中国电力系统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目前在电力装机、发电总量、电力输送系统建设和规模等方面均位居世界前列。可面临巨大转型,要从大规模集中型的、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电力系统转化成零碳电力系统,过去的很多优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阻力。
但他同时指出,当前,中国在核电、水电、新能源发电技术和装机,以及新能源消纳等方面均处于国际先进地位。特别是光伏、储能电池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领域更位居世界最前列,可以说正引领新能源发展。同时,基于光伏、风电以及储能系统的快速技术进步和大规模制造能力,中国已具备了向低碳转型的巨大潜力。
在此背景下,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高级工程师王虓认为,中国新能源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预计新能源年均增长1亿千瓦。到2025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突破10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30%;2030年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40%,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段时间,中国部分地方拉闸限电,引发社会对冬季能源保供的担心,有声音将该现象与“双碳”目标及相关措施系在一起。
在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看来,“缺电”现象并非因“双碳”目标所致,主要是煤炭价格暴涨。疫情下,多国紧急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救市,石油、天然气、矿石等具有金融属性或美元标的物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应声暴涨。煤炭是油气的替代大宗商品,国际煤价也随之大涨,进而影响中国煤炭价格。
周大地亦指出,近期“缺电”现象实际上是一个电价煤价的理顺问题。当价格被理顺,包括官方通过行政性介入制止了市场上的“投机性暴涨”后,电煤便恢复到储煤较高状态。这说明上述现象完全是市场调度和市场合理管理问题,而不是生产能力或“缺煤”“缺火电能力”的问题,所以今后要对电价进行合理的结构性调整。
谈及如何协调保供和减排双重背景下的煤电定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袁家海认为,近中期煤电主导地位缓慢弱化,煤电以稳定基荷为前提,从电量型电源转变为电力型电源,逐步实现新能源对煤电发电增量的替代。中长期看,煤电退出主体电源位置向调节电源和补充电源转变,重点转向补足短时尖峰资源不足和提供灵活性支撑,实现新能源对煤电发电存量的逐步替代,最终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
原标题:经济观察:迈向“双碳”,中国如何实现能源平稳转型?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