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冰沙奶茶还没喝到一半就成了常温,共享单车座椅温度超70℃,就连高架桥路面都能秒变“煎锅”。连日来,江苏、浙江、上海、安徽持续高温天气让“包邮区”进入了“烧烤”模式。
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注意到,7月14日,上海市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浙江省30个地区一早便发布红色预警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江苏省、安徽省高温天气也仍在继续。为应对高温天气,多地已暂停户外作业。
▲7月13日,杭州网友发文称从菜市场买的虾回到家“熟"了3只。图片来源/浙江天气
“包邮区”连发高温预警 生虾不用加热就“熟”了
随着江南地区相继出梅,7月初,江浙沪皖开始进入酷暑天气,高温范围覆盖了“包邮区”大部分地区。7月12日上午,江苏省气象台从高温橙色预警(最高温度37℃)升级到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温度40℃),这也是江苏省近五年来首个高温红色预警。当天上午10时,江苏溧阳和宜兴以38℃包揽了全国气温排行榜的冠亚军,然而这一纪录不久后就被苏州金阊街道超越。
据当晚江苏官方消息称,7月12日,全省150余个自动气象站,最高气温达到了40℃以上,最高的温度出现在苏州金阊街道,最高气温达到了43℃。7月13日、14日,江苏省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扬州南部、泰州南部等地区继续发布了高温预警。
不过,据江苏气象发布消息称,从14日起,江苏省连云港、徐州等地会出现降雨天气,高温情况将有所缓解,江苏南北之间温差接近10℃。连续两天高温红色预警后,7月14日,江苏省已从高温红色预警变更到高温橙色预警,最高气温在37℃。
而与江苏相邻的浙江、上海依然在接受着高温的炙烤。
从7月10日起,浙江省气温持续上升,7月10日14时,浙江有4个气象站最高气温达到了40℃以上,其中浙江永嘉41.3℃,温州和宁波(鄞州站)今年首次上40℃。7月12日上午,浙江省发布51条高温红色预警;7月13日上午,发布49条高温红色预警,占据了浙江三分之二的版图。7月14日一早,浙江仍有30个地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据浙江天气发布消息称,7月13日有杭州网友报料称,从菜市场买了虾拎到家,发现“熟”了3只。截至7月14日14时49分,13日登上浙江省最高气温榜首的余姚市依然以40.9℃的高温排名第一。另外,当天丽水、温州、宁波、台州等地出现分散性雷雨天气,其中丽水局地出现了暴雨,未来几天浙江多地将出现降雨天气,或许能缓解连日来的高温天气。
上海的酷暑极值出现在7月13日下午,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消息称,上海市区徐家汇站最高气温达40.9℃,追平了上海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历史高温纪录。而上一次出现40.9℃高温极值是在2017年7月21日。从7月10日到14日11时05分,上海市已连续发布3个高温红色预警,而高温天气仍在持续。
相较于江苏、浙江、上海的高温红色预警,安徽省连日来多以高温橙色预警为主,全省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37℃,但也依然面临着高温考验。
▲中午高温期间,警用摩托车座椅温度超过80℃。图片来源/上海警方
有工人因高温死亡 多地已停止户外作业
连续高温天气,已对正常生产生活造成了影响。据江苏气象发布消息称,自7月11日到13日14点,南京市急救中心已接到23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另据媒体报道,7月6日一名49岁男性患者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倒,入院时体温40.7℃,已经休克。经检查,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并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过31个小时抢救,于8日凌晨去世。
据统计,丽水市中心医院近一周已接诊3名热射病患者,其中一名70岁女性在家没注意防暑,午睡时出现高热、意识模糊,送医时体温达42.5℃,多脏器衰竭。7月12日,一名37岁的装修工人连续工作4小时后,出现头晕、频繁呕吐等症状,后经江苏省中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热射病。
急救医生表示,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3个阶段,症状由轻到重,严重的热射病或导致癫痫式全身抽搐。处于前2个阶段的患者需第一时间休息、及时饮水,并用防暑药品缓解。一旦进入热射病阶段,则必须及时急救。医生建议:高温天气要尽量穿浅色、透气吸汗衣物;清淡饮食,少量多次及时饮水;进行高温作业时及时补充淡盐水;尽量避免在每天最热时出门。
上游新闻记者注意到,为应对持续高温天气,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等多地已要求除特殊行业外,停止户外露天作业。此外,浙江兰溪、湖州、永嘉等地区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避暑休息点,并配备了避暑药物、水、生活用品等消暑物品。江苏南京市从7月10日起,免费开放7个人防工程点供市民纳凉,还配备了wifi、电视机、饮水机、微波炉等便民设施。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