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得到的著名作家阿来,是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双料得主;你看不到的,是早在汶川地震灾区做志愿者时他就在思考人和生命、自然的关系。《云中记》《蘑菇圈》,书迷们津津乐道的是这些作品;未曾想到的是,阿来多年前足迹就已踏遍四川阿坝州的5万平方公里土地……
正是这样的“看得见”和“不曾想到”构成了11月30日下午阿来作客南岸区图书馆少数花园分馆分享的主干。从文学出发,反思生死、寄语重庆作家,阿来所谈无所不包。
“现在很多人都是知道大历史,而不知道眼下的,比如自己所在的街道、村的历史就不知道了。”阿来说,自己也是在30多岁时突然发现对身边的历史一无所知,于是就花了四年时间走遍了阿坝州。“整个阿坝州面积7万多平方公里,有5万多平方公里我都去过,我到了每一个乡,并且大部分都是徒步,当时班车都只到县城。”
就像本文开头所提及的,大家日常“看不到”的阿来还包括,他还颇为有趣地提到虽然自己更多写的是小说,但“写作我其实更多是向中国古代的诗歌学习的,而不是小说。”
阿来说,首先理论界研究中国文学,主流其实是诗歌、散文,并不是小说。“中国诗歌是把叙事和抒情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并且,在阿来的认知里,文章、诗歌的“节奏”其实就是情感在其中的波澜起伏,这一点和音乐刚好是相通的,好的文学应该有这个“节奏”。
在现场,阿来笑言自己是有积极生活态度的乐观主义者。“物质的东西自然需要,但物质问题解决后,我觉得人们还是会更多地追求精神、情感方面的东西。”在他看来,《云中记》写的就是这个,而写完《云中记》“慢慢地好像我对生命和死亡有了更从容的态度。”
上游新闻记者 高科 裘晋奕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