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庆 > 正文
艾滋病戒毒人员警示录:远离毒品就是远离艾滋
12-01 08:57:01 来源:上游新闻

说起艾滋病,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不治之症”“得了一辈子都毁了”……人们总是谈“艾”色变。那么,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主要通过什么传播?我们应该掌握哪些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呢?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主题为“生命至上 终结艾滋 健康平等”的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我们走进重庆市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一起聆听在这特殊场所里发生的外界鲜为人知的故事。旨在引发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关心、关怀艾滋病戒毒人员,树立起“携手应对包括艾滋病在内的疾病流行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为终结艾滋病、终结疾病大流行而努力”的社会共识。

1.jpg

警示一:永远不要吸食第一口

“我知道毒品不好,但我以为吸一口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很多戒毒人员在谈及第一次吸毒经历时常说的话。毒龄长达10余年、已经是第6次强制戒毒的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一大队戒毒人员李某,至今清晰地记得吸食第一口毒品的感受:头晕恶心甚至呕吐。“吸毒也就这么回事”当时的他心想。殊不知他的人生从这一口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毕业于武汉某财经大学的李某曾经有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股票经纪人。但高昂的收入衬托出的是内心的空虚,吸毒带来的眩晕感竟鬼使神差般令他着魔并逐渐上了瘾,从尝试第一口到吸食摇头丸、冰毒,再到注射海洛因,李某在毒品泥潭中越陷越深,丢掉了工作、丢掉了妻儿、丢掉了家庭。十余年来,李某在戒毒、复吸、再戒毒、再复吸中滑入了深不见底的“毒圈”。在这次强制戒毒中,他被查出感染上了艾滋病,“进来之前,我跟其他‘毒友’共用过针头”李某坦言,“毒瘾发作时想不了那么多了。”

李某一度想过轻生,在管教民警不断鼓励和教育下,给了他重新活下去的勇气。李某说他从来没尽过做父亲的责任,对儿子亏欠太多太多。这次出去后会找个工作,坚决远离毒圈,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尽一个父亲的责任。

民警警示:传统毒品的成瘾性,导致吸毒者会走向静脉注射的吸毒道路,在吸毒人群中一个注射器常常反复使用或多人共用,只要一个是艾滋病感染者,病毒便可通过此途径进入其他人体内。

警示二:任何时候都切莫沾毒

“我不希望其他人知道,我不想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二大队女戒毒人员梅某说道,“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吸毒,如果不是吸毒,我不会染上这种病。”

20岁的梅某出生在一个残破的家庭,从小跟奶奶长大,在勉强读完初中就辍学在家,并和社会上鱼龙混杂的无业游民瞎混。当某一天一个混混说你天天和我们混在一起,不吸这个怎么能行。不可避免的,梅某沾上了毒品——冰毒。

毒品是非常费钱的东西,开始梅某还能跟着免费吸毒,然后混混对她说,你不能白吸,需要等价交换,没钱就拿身子换。从此梅某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冰妹”——陪他人吸食毒品的小姐。在某次吸毒被抓后,她被告知感染上了艾滋病,“吸毒聚会是为了追求刺激,很少会采取安全措施。” “吸毒期间与太多人发生过无保护措施的关系,现在想想感染艾滋病其实也不意外”。梅某很坦然地说。

“吸毒后我经常担心被抓送强戒”,这次强戒对梅某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医生经过检查后告知梅某,目前她还处于艾滋病潜伏期,只要按时吃药,生活工作都会跟正常人一样。在北碚所民警的关爱下,梅某开始正视艾滋病,积极配合治疗,坚持服药。“因为我还有很多事情想去做,生活还有希望。”梅某表示奶奶年龄大了,需要她的照顾,这次出去后她想找一份正经的工作,过平凡又普通的生活。

民警警示:新型化学合成毒品又称为社交毒品,不同于传统毒品,喜欢群体吸食,造成群体淫乱。为了吸毒和发泄,卖淫养吸和陪吸现象越来越频繁,通过这些不洁性行为感染艾滋病的群体越来越庞大。

警示三:你的堕落会害了孩子

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意思就是,父母不管做了什么事都是对的,都是为了子女好,正所谓“世上爹妈情最真” “可怜天下父母心”。那么父母真的做什么都是对的吗?让我们看看张某的经历。

第一眼看到张某,很高很壮实,怎么看也不像吸毒人员,更不像是一名艾滋病患者。张某自诉家庭优越,衣食无忧,家里开酒店,平时花钱也是大手大脚,在他眼里似乎没有钱的概念,在朋友的教唆以及好奇心的驱使下他第一次吸食了冰毒。后来他又主动联系了吸毒的朋友,于是便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因为家庭富裕,哪怕张某结婚后,一些朋友也是经常来找他,吸食的量一次次越来越大,私生活更是十分混乱。

在妻子临盆前三个月,张某因吸食毒品被决定强制隔离戒毒2年,期间他被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并转入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悲剧的是,妻子以及刚出生的孩子也在随后的检查中确诊感染了艾滋病。张某对管教民警痛苦地说到:“如果我不吸毒,就不会毁了自己,更不会害了老婆孩子!”

在给家庭带来如此重大伤害的情况下,张某一度十分绝望,庆幸的是,他的妻子原谅了他,家庭没有放弃他,并且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民警的关怀和教育下,重塑了戒毒和生活的信心。张某表示为了孩子和妻子,出去一定不会再碰毒品,他要带着孩子去最好的医院治疗,守护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用余生来弥补自己的过错。

民警警示:众所周知,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而吸毒行为与艾滋病传播是有很大关联的,吸毒人员通过共用针头注射,淫乱性行为,以及女性受孕感染,将艾滋病逐步蔓延到无辜人群。女性感染HIV,怀孕后会通过胎盘,或临产时通过产道和哺乳感染胎儿或婴儿 。

长期滥用毒品,会导致人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容易感染多种传播疾病,如 HIV、性病等。毒品和艾滋病是我们人类的共同敌人,要远离艾滋病,就必须要远离毒品。禁毒防艾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配合,希望整个社会能够携起手来,共同构建无毒无“艾”社会。

2.jpg

相关新闻>>

“四色”提升戒毒矫治新成效

作为全市唯一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员专管场所,重庆市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积极探索艾滋病戒毒人员科学管理模式,在规范化布局、常规化矫正、个性化矫治、规范化康复和社会化帮教等工作上出新出彩,艾滋病戒毒人员戒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常规教育基色更亮。北碚强制隔离戒毒所创新了“5+1+1”艾滋病戒毒人员教学模式,全程教学备课、授课、辅导、教研、督导、考核等环环相扣,教学质量和课时保障落实到位,实现了常规教育全员化、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戒毒人员参学率达100%,考试合格率达90%。

心理矫治底色更厚。针对艾滋病戒毒人员普遍存在的抑郁、焦虑、敌对、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采取菜单式选学、团体咨询、摄入性谈话等多种形式,培养戒毒人员情绪调解技巧、应急事件应对、人际关系协调、社会环境适应、家庭关系调整等五大能力,帮助戒毒人员确立科学认知、学会心理技巧,从而增强戒毒信念、提升戒毒自信。

康复训练特色更显。借鉴医学和运动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坚持将运动康复运用到戒治过程中,大力开展适合艾滋病戒毒人员身体状况的恢复性训练和体能训练,增强身体机能,提高免疫力。定期举办戒毒人员康复(趣味)运动会,有效活跃了矫治氛围,增强了艾滋病戒毒人员身体素质。

社会帮教暖色更浓。创新亲情帮教手段,举办场所“开放日”,向社会、戒毒人员家属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赢得社会的正面关注。定期召开新入所戒毒人员家属座谈会,还利用重大节日开通戒毒人员与亲属的视频联线,每周定时开通戒毒人员亲情专线,增强戒毒人员亲情感,为制定处方式戒治方案,提升个别教育效果,打开了新的通道。

上游新闻记者 谭遥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

举报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

举报内容
低俗色情 广告 标题党 内容重复 有错别字 排版错误 侵权
获取验证码
请先完成短信验证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