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重庆资本市场刚刚起步,罗栗就凭着一腔热血投身证券行业。股市投资能够享受赚钱带来快感,但是罗栗更喜欢的是研究带来的成就感。26年间,罗栗写了几百万字的研究文章。这份兴趣,为他带来过激情,曾经一个月要写4万字;带来过荣誉,喜欢他文章的粉丝们,为他投票赢得了“金手指”的称号;也带来过烦恼,曾因为发表的研究文章,惹怒了上市公司和庄家。
如果说,股市对于很多投资者的意义,是一种赚钱理财的工具。那么对于罗栗来说,证券市场就是一辈子都放不下的热爱。
描坐标纸自学炒股
“我在这一行待了26年,可以说是见证了重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西南证券见到罗栗时,戴着黑框眼镜的他,给人第一印象是一个冷静而理智的人。但是一聊起股票,他的表情就生动了起来,开始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自己活了49年,大半辈子都是在股市沉浮。
1993年,23岁的罗栗在一家国企做产品调试。彼时,“老三家”才刚上市,重庆的证券营业部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
“当时证券市场很火,一级半市场炒认购券都是大街小巷的谈资,经常听到说有人炒股又赚惨了。”罗栗在朋友的带动下,对神秘而极具诱惑力的证券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自学股票知识。
90年代初的山城,没有如今发达的网络,学习股票知识其实并不简单。“那个时候又不能在网上学习股票知识,我们开始什么都不懂,只有啃书。”罗栗还记得,自己因为完全没有金融知识基础,所以从最基础的开始学,大量的书一本本的啃,一本一本的消化理解。
“在报纸上看了证券知识,就把知识点剪下来,然后贴在杂志上。”罗栗告诉记者,这样的简报他贴了有差不多10本,如今这些简报都还完好的保存在家里。
纸上读来终觉浅,罗栗不仅要啃书,还要实践。学到一定程度后,罗栗从亲戚处借来1万块钱,开始炒股。第一批证券营业部都在解放碑,罗栗每天雷打不动的都从南坪的家中坐车到解放碑的营业部,看每天的行情,并择机进行交易。
“看了行情之后,回去还要慢慢分析。”罗栗回忆,自己每天把指数记下来之后,就回去描到坐标纸上,“现在的指数电脑上可以看,我们那个时候的指数走势,就是靠每天在坐标纸上标点,然后将点连成线绘制成走势图”。
自荐进入证券行业
自己在股市摸爬滚打一段时间后,罗栗对于证券行业的兴趣愈发浓厚。
“我当时就在心里发了一个誓,一定要到证券行业工作。”于是,罗栗在厂里办理了停薪留职,一门心思扑在了股市,等待着进入证券行业的机会。
当时,正好有价证券要在南坪成立营业部,要招聘工作人员,罗栗立即报了名。“当时是直接面试,我一下子就面起了。”罗栗告诉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回忆起来轻描淡写,但是当时面试的过程,对他来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
面试那天早上,罗栗提前半个小时就到了面试点,成为了第一个面试者。罗栗还记得,是时任重庆有价证券公司总裁的亲自面试,他们聊了大半个小时。
“以后还有机会,再踏入这个行业。”整个面试过程,罗栗觉得聊得很愉快,但是面试官最后这一句话,让罗栗心里“咯噔”了一下,觉得可能没戏了。
“给我一次机会,我要是做不好,半年后我自己走人!”
眼看面试要黄,罗栗赶紧表态。正是这样坚决的态度,打动了面试官,罗栗成功进入了有价证券。
进入有价证券南坪营业部后,罗栗做的是柜台工作。“当时很多工作都是靠人工,交易、收保证金、交割等等,柜台很多工作都要做。”当时的股票市场还是卖方市场,股民都把炒股当做一个发财的机会,所以罗栗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
“每天营业部都是挤满了人,递进来的单子,都完全被汗湿了。”罗栗还记得,股民们为了递单子,可以说是挤破了头。很多股民甚至买了烟、零食往柜台里面丢,就是为了吸引工作人员的注意力,希望能让自己的单子早点递进去。
罗栗说,虽然每天很忙,但是他干起工作很开心、很有劲。“一个原因是自己确实喜欢、爱好,另一个原因就是待遇确实比厂里面好。”罗栗告诉记者,他在厂里面工资才100块钱左右,但是在营业部实习的时候,工资就有400块钱。
因为工作很努力,半年之后罗栗不仅仅没有离开营业部,还成为了营业部的业务骨干。
粉丝投票成为“金手指”
在罗栗进入有价证券工作时,和他一同扎入股市的那位朋友,也成功进入了华夏证券工作,两人工作的地点就隔了一条街。
“我们本来是同学,一起进入证券行业,都对证券这个东西十分感兴趣。”罗栗说,两人经常下班后一起分析研究行情。在每天的交流中,一个组建“多空沙龙”的想法在两人脑中成型。
当时,因为股民学习的渠道有限,所以每天都有很多股民向罗栗请教证券知识。“我和华夏证券的朋友一合计,干脆我们就搞个沙龙,每天给股民讲课。”1994年,两个年轻小伙在营业部旁边的楼道搞起了“多空沙龙”,每天收市之后给股民将证券知识,分析股市的行情走势。
“沙龙非常火爆,每天都是一两百人听。”这个沙龙,让罗栗两人成为了附近的“名人”,拥有了第一批股民粉丝。也正是这个沙龙,让罗栗开始走上了研究之路。
1997年,《重庆商报》创刊。“从商报创刊,我就在给商报写研究文章。”罗栗说,自己和《重庆商报》结缘很早。当时证券市场非常火,《重庆商报》的证券版做得很好,有很多股民每天都守着看商报。
不仅给《重庆商报》写,罗栗也给《重庆晨报》《重庆时报》等本地媒体写。到了2000年左右,还开始给外地的证券专业媒体写。研究文章写得越来越多,罗栗的粉丝也越来越多。
“后来我参加2008年的比赛,都是靠我的粉丝给我投票拿了第四名。”罗栗回忆,在参加由渝中区政府、重庆商报等主办的“中国(西部)资本市场投资峰会暨首届重庆理财节”时,他就想看看单纯凭粉丝投票,自己是否能够拿到“金手指”的称号。所以,他没有号召亲朋好友投票,也没有让公司发动同事、客户投票,“没想到我的粉丝还是很给力,拿了第四名”。
曾被庄家威胁
“我很喜欢做研究分析,所以也很喜欢写研究文章。写得最疯狂的时候,一个月要写4万多字。”罗栗告诉记者,有价证券被西南证券整合之后,2001年左右,他就到了西南证券的研究所做策略研究员。下班之后,罗栗一般不会立马回家。而是要在公司待到晚上7、8点,写大盘分析、热点事件追踪、个股剖析之类的研究文章,写完了才会回家。
当时因为网络还不是那么方便,写完之后不是像现在一样通过微信、邮箱就可以进行发送。罗栗都是采用手写的方式,写完之后要誊抄一遍,然后再发传真出去。
罗栗说,自己写研究文章的风格,应该是“接地气”。“我都会尽量写得通俗一点,少一些专业术语,让大部分的读者都能看懂。”不过,在“接地气”之余,罗栗也会犀利的指出问题,还曾因此“惹麻烦”。
当时,在研究一家上市公司时,罗栗在其财报中发现,该上市公司有挪用款项的情况。于是,罗栗将该情况写成了研究文章。“对方看了文章之后恼羞成怒,还找到我们公司。”罗栗说,这个事情就发生在刘姝威“蓝田事件”之前,“后面那段时间,又不少公司都被抓到了财务漏洞”。
还有一次,因为撰写的文章,一个庄家找到了罗栗。“我当时是给上海那边的媒体写了研究文章,提到了一只风险股,做了一些提醒。”没想到,发表之后就有坐庄的利益集团打电话给罗栗,要求他撤稿,“可能是触碰到利益集团的的利益了,打电话过来有点威胁的意思”。
从开始写研究文章至今,已经有20多年。这20多年,罗栗说,他至少写了几百万字。“在证券行业,虽然我并不是什么大人物。但是说到写研究文章,我认为自己还算做得不错,算是小有成就。”罗栗说。
做股票就是要“反人性”
在证券行业干了近30年,罗栗看到过有人成功,炒股赚到了上亿的身家。不过,他看到的更多都是失败。“以前有不少股民朋友大家一起交流,慢慢地很多人都消失了。”罗栗说,这些“消失”的股民大多数都是做亏了,不碰这行了。
在罗栗看来,这20多年来,资本市场的变化很大,证券市场变得越来越规范。股民也心态也有了很大变化,以前都是把炒股当做一夜暴富的工具,现在更多则是把炒股看做一项投资工具。
市场在变化,罗栗自己也在改变。虽然从成为从业人员的那一天开始,罗栗自己没有再做过证券投资,但是这么多年的研究分析,他也构建出了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我以前都是做技术分析,现在更看重基本面的分析。”罗栗说,自己的投资理念是以价值投资为主,而且会倾向于把投资的周期拉长更好。因为股票本来就是概率事件,要在规律中寻找赚钱的机会。时间越短波动越大,时间越长越能找到规律,找到最大的概率。
如何选择股票?罗栗认为,首先要先选对行业。“我会倾向于选择弱周期的行业,比如消费、医药,或者国家扶持的行业、有壁垒的行业。”罗栗告诉记者,在选好行业之后,就可以选择该行业的一两只龙头股做成组合,然后进行中长期的价值投资。
不过,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介入时间点的问题。在罗栗看来,绝对估值是不准确的,更得时候还通过相对估值来找到进入的时间点。而这个时间点,往往是“反人性”的。
“大家都在投入的时候,往往就是卖点;当人家都不想投资时,那就是买点。”要不断的去克服人性,形成一个直觉。这样的直觉训练出来后,就能够敏感的找到买进卖出的时间点。
“在我看来,投资者想要在股市赚钱,必须要做大量的研究、要不断的磨练心态、要经常性的进行‘反人性’的心理训练……”罗栗认为,股票虽然是一个门槛较低的投资品种,但不是人人都能轻松赚到钱的。
上游新闻·重庆商报记者 谢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