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下午,以抗战时期重庆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怒吼剧社为题材创作的本土院线电影《怒吼》,在两江影视城举行了剧本研讨会,重庆本土的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为这部电影的创作建言献策。
即将于本年度7月开机的《怒吼》,由重庆本土电影人参与制作,旨在深入挖掘重庆红色文化和文艺传统,讲述重庆电力系统在抗战及革命时期可歌可泣的经典故事,本片由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好故事影业公司联合摄制,将于11月27日登录重庆院线,央视电影频道以及腾讯、爱奇艺等视频网站。
怒吼剧社于1937年9月成立,由余克稷、陈叔亮、章功叙、梁少候等发起,是抗战时期重庆第一个业余话剧团体,主要由重庆电力公司、成渝铁路局的业余戏剧爱好者及平津地区流亡人士组成。剧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演出收入除维持剧社正常运转外,全部捐献给抗战一线。
怒吼剧社所演剧目有《保卫芦沟桥》《黑地狱》《民族万岁》《全民总动员》《安魂曲》《牛郎织女》等,其中1937年10月1日,首次公演《保卫芦沟桥》连演四场,影响巨大,大受欢迎,怒吼剧社让重庆人民第一次接触现代话剧艺术形式,首开山城进步演剧的先河。
《怒吼》的总导演、重庆著名编剧郑正表示,《怒吼》题材非常新颖,是在历史事件基础上予以虚构,由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穿插而成,两个时空中由同一演员分饰两角,这在红色题材影片中很少见,同时拍摄也很有难度。
郑正介绍,电影讲述了一个当代的戏剧人刘鹤鸣偶然发现了一本怒吼剧社前辈的日记,在受到感召后,以怒吼剧社的故事为蓝本,创作演出了新的作品,故事穿插了两个时空的故事,更贴近于当下的年轻人。
当代著名作家、重庆作协荣誉主席黄济人此次担任了《怒吼》的文学顾问,也为剧本提供了一些自己的意见,他认为这部电影在传统的“红岩故事”之外,发掘了重庆电力系统的红色故事非常难得,弥补了重庆这座红色城市红色基因中的重要环节。
“打造主旋律电影正当时。”著名学者、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荣誉馆长王川平表示,这部电影在把握好史实的基础上,准确体现剧情人物和历史的关系,用独特视角对重庆的红色资源进行挖掘和推广,相信会是一部主旋律佳作。“
著名剧作家、重庆作协副主席王雨认为,《怒吼》的故事在过去和现代两个时空中交错,非常有新意,爱情、理想、追求、献身等元素,有悬念、有包袱、有可看性。
在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普遍认为,《怒吼》的剧本创作严谨,语言讲究,聚焦历史中的小人物,发掘平凡中的不平凡,时代背景鲜明,年轻人物很有个性,对于当下也很有启迪意义。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汤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