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消息,两周前,“中国首例人体全身冷冻手术在山东完成”的消息一经报道,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49岁的癌症患者展文莲成为首个在中国本土冷冻并等待复活的“病人”。“病人”,美国最大的人体冷冻机构——阿尔科生命延续基金会(Alcor life Extension Foundation)总是这么称呼已经被宣判死亡、被低温保存的人。早在1976年,阿尔科进行了首例人体冷冻术,对象是该基金会的创始人佛雷德·钱德林的父亲。
阿尔科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总部。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作为一家提起“人体冷冻”就无法避开的机构,阿尔科至今已经完成152例人体低温保存,包括全身冷冻和大脑冷冻在内,占据全球总实施数的近一半。其中,保存于阿尔科最出名的“病人”是美国棒球明星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也因为传出对威廉姆斯不人道的处理方式,阿尔科曾一度陷于丑闻之中。目前,该基金会拥有 1139名会员和370名准会员。
泰德·威廉姆斯。
乔斯·堪史波格(Jose Kanshepolsky)是一位阿尔科的老员工,现年近80岁的他从1994年起,就以神经外科顾问的身份加入阿尔科。“杜虹,阿尔科第138位病人”,堪史波格在回复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的邮件中提到。
两年前,堪史波格和他的助手亚伦·德雷克(Aaron Drake)飞到中国,为杜虹进行人体低温保存介入,然后将杜虹带至美国进行头颅保存。这成为了中国首例人体(头颅)低温保存。
两年后,他曾经的徒弟、阿尔科前员工亚伦·德雷克跳槽至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作为主力人员,完成了展文莲的人体冷冻。
乔斯·堪史波格(Jose Kanshepolsky)。
堪史波格说,从1994年至今,他几乎全参与了阿尔科在此期间的123位例人体冷冻。在他看来,随着人体冷冻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以人体冷冻作为死后处理的人会越来越多。
数据似乎表明,人们的确对人体冷冻这一尚且没有被证实的技术越来越感兴趣。阿尔科在1976年完成第一例人体保存,到1994年的18年间,共有29例完成。1994年至2004年的10年间,阿尔科完成34例,而此后的11年(2004-2015),新增例数跃升至75例。热情还在高涨,2015年至今的两年时间里,已经有14位新“病人”被置于阿尔科的液氮罐中。
但何时复苏、能否复苏,都是未知的。2014年,阿尔科现任CEO马克斯·莫尔(Max More)在接受BBC采访时承认,他们无法担保人体冷冻最后能成功,“我们无法确认,因为有很多地方可以出现问题”。但他又表示,“并没有基础物理学上的限制说人体组织是不能修复的。”他无法给出具体的复苏时间,“我们可能甚至不知道,未来会用什么复苏技术。”
繁琐的步骤
当澎湃新闻记者问起,40多年历史的阿尔科在近两年在冷冻技术上有什么进展时,堪史波格开始列举:技术人员改进了外科手术台,改造了全新的杜瓦罐,相比以前的那个,“体积更大,容量更大”。“我们还换了一个新的颈动脉插管装置,”堪史波格带着些许兴奋地写道这些变化,有时还用感叹号。
阿尔科的新旧杜瓦罐对比。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如果不了解人体冷冻的操作程序,很难理解,堪史波格提到的变化指代什么。根据公开的资料,澎湃新闻梳理了阿尔科完整的手术过程——
阿尔科会实时掌握,已经明确要接受人体冷冻的会员健康状态如何。一旦进入最后的生命时间,阿尔科会开始几小时、几天或者几周的病床边等待,直到“病人”临床死亡。但有时,会员自杀或意外身亡,阿尔科很难越过警察和法医,对“病人”进行第一时间的冷冻手术。
一般而言,被宣布死亡后,“病人”会立即被置于冰水中,并用心肺复苏器来保证其血液循环和呼吸。静脉注射手术也在这时候实行,一系列药物被注入到体内。这些药物能防止“病人”的大脑受到灌流伤害,而麻醉剂可以降低大脑的氧气消耗,从而进一步保护大脑。大脑是人体冷冻中最被保护的部位,它是记忆的诞生之地。
接下来是运输。如果“病人”所在的医院不允许进行人体冷冻手术,“病人”将在维持心肺支持和冷冻不中断的情况下被以最快的速度送至另外的场所。“病人”的血液通过心肺机循环,其将接管“病人”自身的心脏和肺。在几分钟内,心肺机中的热交换器将使“病人”的体温降到水冰点以上几度,血液也被一种防冻保护剂所代替。
接着是低温灌流。在阿尔科,大血管将和一个灌流电路连接,首选的血管通路是主动脉弓和右心耳,通过开胸手术来完成。传统上,接受脑神经系统冷冻的“病人”也是接受同样的手术。但自2000年开始,对于这类“病人”,阿尔科开始使用直接连接颈动脉和椎动脉的方法。
基本的灌流和在运输过程中使用的保存剂相似,其在接近0℃的状态下,在“病人”体内循环,洗净剩余的血液。防冻保护剂的浓度将在2小时内逐渐增加到最终目标浓度的一半。这种缓慢的注入将降低渗透应力,并留以时间使得细胞内外的防冻保护剂的浓度达到平衡。接着,防冻保护剂的浓度将迅速增加到最终浓度,一直保持到静脉流出浓度等于目标浓度。
阿尔科的手术台。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阿尔科会使用工具在颅骨上打两个小孔,并通过它们来直观地监视大脑的状态。这使得脑灌流能够通过染料注射能到验证,并能够对大脑的渗透反应进行观察。
在灌流结束时,防冻保护剂的浓度约为60%。在被溶液充分渗透的组织中,残留的少量水分将不能冻结,当被冷却到低温,这些组织将成玻璃状。因而在理想条件下,“病人”大脑能够实玻璃化冷冻,即无冰保存。
低温灌流之后,阿尔科通过电脑控制氮气循环,在-125℃的情况下,将“病人”冷冻,其目标是尽可能快地将“病人”所有部位冷却到-124℃(玻璃化转变温度)以避免任何冰晶的形成。冰晶会刺破细胞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这也是防冻保护剂的目的。
“病人”将在两周内进一步冷却到196℃。在这长时间的冷却过程中,“病人”将被密切监视是否有破裂的情况发生。
最后是放入液氮。“病人”都被保存在-196℃的液氮中,这些液氮被装在真空绝缘的杜瓦罐中,每隔几周就需要补充。
阿尔科液氮罐。乔斯·堪史波格供图
遗留的争议
如此繁琐的操作完成之后,只是完成了人体冷冻的一半操作。如何“醒来”呢?尤其是大脑中的记忆,还能在低温中存储下来吗?
和很多人体冷冻的拥趸者一样,堪史波格提到了2015年,阿尔科现任CEO的妻子与同事发表的一篇论文。那篇论文讲道,他们将秀丽隐杆线虫在低温冷冻后解冻,发现秀丽隐杆线虫在冷冻前习得的和食物相关的行为仍然保留。这被解释为,记忆可在低温冷冻中保存并得到修复。但无法忽视的是,从线虫这类低等动物到复杂的高等动物人类,仍有很大差距。
堪史波格还提到了“记忆芯片”。一个大胆的想象的是,人类的记忆可以像电脑数据一样上传、下载。“但目前为止,它还没法实现,即使有电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储存记忆也没有那么容易。”堪史波格表示。
他提到,阿尔科为每个“病人”预留了复活基金,用来支持未来可能出现的复温技术,同时个人也可成立自己的复活信托资金。
除了拥趸者,更多的是泼冷水者。几十年间,300多例人体冷冻,没有一例得到复苏,复苏时间表无限期待定。
甚至,有低温生物学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冻存人体在复苏升温过程中,随时可能在热量的作用下,像玻璃一样碎掉。
当澎湃新闻询问堪史波格怎么看待这一观点时,他回避了谈复苏时会不会破裂。他只是说,起初,阿尔科用过丙三醇(甘油)来做防冻保护剂,CT扫描显示,“病人”脑干和小脑确有碎裂的情况。但在最近的15年里,阿尔科用名为M22的物质取代丙三醇。“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或者不知道有‘病人’用了M22防冻保护剂后破裂。”堪史波格说。
阿尔科一度和丑闻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它所在的行业总和巨额的费用联系在一起。在阿尔科,一例全身冷冻的价格是20万美元,脑神经系统冷冻则是8万美元。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阿尔科的收费逐渐在增长。在1982年,全身冷冻的费用是10万美元,脑神经系统冷冻则不到5万美元。
来源:阿尔科官网
此外,阿尔科的另一笔收入来自千余名会员的会费,数额根据会员期限、年龄、是否为学生等因素而不同,有的年费可高达770美元。
《置于寒冰》的作者克里斯·希尼(Kris Schnee)曾表示,人体冷冻法似乎也不能判定为金融诈骗或是潮流时尚,它更像是一种富人的赌博。但在马克斯·莫尔看来,人体冷冻是一笔普通人也能承担的费用。
“阿尔科是一个非营利组织,但它仍然需要有商业运作。支付员工等一系列正常运营都是有开支的。”堪史波格这么解释外界对其商业运作的负面评价。
另一方面,一本名为《冷冻人体:我所知道的欺骗和死亡》的书曾让阿尔科在2009年遭遇巨大的舆论压力。书的作者是曾在阿尔科工作八个月的拉里·约翰逊。
在书中,拉里披露阿尔科对于“病人”的“处理方式”非常残忍,比如用凿子和锤子完成“断头”、人为加速“病人”的死亡进程等。
该书出版后,阿尔科将拉里告上法庭,指控其诽谤。最后,两方的较量以拉里破产及妥协结束,拉里承认书中有部分错误内容。但这一场风波,仍令不少人对阿尔科开始抱有怀疑的态度。
(原标题:人体冷冻行业鼻祖美国公司阿尔科:冻人已有41年,争议仍存)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