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头条 > 正文
“高铁上改稿”网红院士用掉漆办公桌:搞科学不讲这些
09-21 15:50:52 来源:南方都市报

工作中的刘先林。图片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南方都市报消息,自6月中旬以来,我国知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用了数十年磨得掉漆的办公桌,以及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报告演讲稿的形象,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对于成为“网红”院士,刘先林有些不太情愿。刘先林对南都记者说,他出去作报告,会有很多人围过来照相。“我们搞科学的,不怎么喜欢搞这种事。”

事实上,生活中的刘先林是一个衣着俭朴、不修边幅的老者。刘先林1995年1月出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院长,1996年12月,他开始担任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在采访过程中,刘先林告诉南都记者,他此前一直致力于航测仪器研究,近十年来,他把心思全都放在了扫描车上。他带头研制的扫描车“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后期处理绝对精度可达5厘米,在软件自动建模方面,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一直致力于中国测绘测量事业,在航测仪器、扫描车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刘先林被推选为“大国工匠”人选。

桌子磨掉油漆、坐高铁二等座的白发院士

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用了三十多年的掉了漆的办公桌引起人们热议。在像工厂车间一样的办公室里,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器具和图书,他的办公桌面早已被磨掉了原有的油漆,椅子也是非常简陋的硬椅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的办公桌。图片来源网络

他曾多次拒绝更换新的桌椅,理由是“椅子太舒服了容易走神,只有坐硬椅子,才能出灵感”。刘先林告诉南都记者,他现在有四个办公的地方,这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在三个月前,刘先林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演讲稿的图片就引起过社会公众热议。在图片上可以看到,78岁高龄、白发苍苍的刘先林院士坐在高铁二等座位上,他身穿一件浅白色短袖衬衫,脚上穿着一双看起来非常破旧的鞋子,聚精会神地阅读打印出来的演讲稿课件,还拿着纸笔随时记录。

对于坐高铁照片引起的网上热议,刘先林对南都记者解释,之所以没有买一等座,是因为有几个同事一起坐车,他们要在车上讨论些事情,就大家一起买了二等座。

2017年6月12日下午,刘先林在郑州开往北京的高铁上修改演讲报告课件。图片来源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丁剑对南都记者介绍,刘院士出门乘坐列车都是和团队成员在一起,“团队成员都是些学生、普通科研人员,他们坐不了一等座,所以刘院士就和他们坐一起,都是坐高铁二等座。”

至于刘先林院士在高铁座位上修改的演讲稿课件,丁剑说,是6月14日上午的院士报告演讲稿。“刘院士坐火车时工作的事情很正常。”

刘先林课题组成员魏占营对南都记者说,他们每次出差都是这样,刘先林乘坐火车时,要么写材料,要么修改报告课件,要么和他们讨论问题。“每次都是这样,太正常了。”

对于刘先林的着装,比如脚上穿着一双破旧的鞋子,也没有穿袜子,丁剑解释说,“他习惯这样,他不太在乎这些。”魏占营对南都记者说,其实他鞋子挺好的,只不过没擦而已。

对于刘先林乘坐高铁二等座修改报告课件的事情,李德仁对南都记者说,两院院士也是经常坐火车,在火车站、飞机场等候时,加班工作都是正常的。

刘先林院士与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联合建设委员会执行主任、国家汽车物联网工程专家工作组组长周发强,讨论交通安全问题。采访对象魏占营供图

爱音乐、爱同事的“老父亲”

刘先林是河北无极县人,1939年出生于广西桂林,1962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是刘先林的大学同班同学,两人上世纪50年代末同时就读于武汉测绘学院。李德仁告诉南都记者,在大学一年级时,他就是刘先林的班长。

李德仁向南都记者介绍,刘先林的父亲早年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外交官,他们在武汉测绘学院读书时,刘先林是学校的乐队队长,擅长的乐器是黑管。

刘先林告诉南都记者,他自初中二年级时就开始玩管乐,到了大学后改学弦乐。“玩乐器一直到30多岁,后来工作忙,就没时间玩了。”

虽然不再继续玩各种乐器,但刘先林一直喜欢音乐,习惯用手机听音乐。他告诉南都记者,手机里收集了300多首音乐,有外国乐曲,也有中国民乐。他如数家珍地对南都记者说,外国音乐比如有圣母颂、春之歌,阿兰古斯协奏曲、流浪者之歌、四小天鹅、莫扎特钢琴曲,还一些英文歌曲、苏联歌曲等等。

现在,淡泊名利、本色人生的刘先林,在生活中不拘小节,不修边幅,对人非常和蔼,从来不发脾气。一身旧衣服洗得掉色了他还在穿,他经常做饭、打扫卫生,还经常和老伴一起去接孙子放学。

在日常工作中,刘先林非常照顾同事。魏占营对南都记者说,大家感觉他就像是“老父亲”一样。他性格亲和,待人和蔼,工作上坚持不懈。“你可以犯错误,但他不会打击你积极性。他定了工作目标以后,大家一起努力,他要求团队团结,像一个大家庭一样。”

2004年魏占营买房子时,张口向刘先林借1万块钱,他直接给了魏占营一张存了20万元的银行卡,并把密码告诉了魏占营,魏占营考虑了一下,取了3万,过了一年才还给他。魏占营说,后来他还和刘先林开玩笑,问那张银行卡的密码换了没有,刘先林说没换。

刘先林办公室喝水的咖啡壶没有盖子,就是为了节省开盖和多次倒水的时间,把时间挤出来更多地用在科研上。他对自己要求苛刻,但对于客户的要求丝毫不敢懈怠,如果用户的仪器出了问题或有什么要求,随时都可以打电话联系他,并尽快给予解决。

让魏占营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约在2003年冬天,刘先林带着他们到山东出差。那次,他们驾车冒雪连夜前往,大雪之中路上发生无数起车祸,因为和客户约好了时间,刘先林带着他们只是在路上吃饭稍作停留,并没有找宾馆睡觉。

现在,正在推行院士退休制度,年近八旬的刘先林也已经做好了退休准备。谈到他最近的时间安排,刘先林对南都记者说,因为兼职太多,到处做报告,耽误了很多时间,现在工作上的主要任务都是让年轻人干,他只是有时候出出点子。“年轻时晚上我都是加班到十一点后才回家,现在年纪大了,晚上如果动脑子太多,夜里就会睡不好,现在都是晚上十一点睡觉,早晨七八点钟起床。”

把航测仪器、扫描车带到国际领先地位

上世纪60年代,年轻的刘先林研究出“坐标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法,成为航测规范中第一个中国人自己创立的方法。70年代,他研制的“数控测图仪”、“ZS-1”正射投影仪及配套软件成功问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该类仪器的国家。

1985年,刘先林参与的集光机电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解析测图仪的推出,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搞自己的仪器,与国外的仪器一比高低,夺回国内市场的份额。”

因刘先林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1994年他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首批院士。

1999年,刘先林领导研制的“数字化测绘技术体系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将我国的数据采集技术由解析带入到数字时代,并再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两院院士李德仁评价刘先林“作为科学家,他是拿小钱做大事”。这也正是刘先林的风格所在,1985年以前,我国测绘仪器90%以上是靠进口的,而到2005年,90%以上已成为国产。刘先林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多项国内科研空白,结束了我国先进测绘仪器依赖进口的历史,仅此便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

2007年,刘先林带头研制的SWDC系列数字航空摄影仪,历时五年成功问世,该设备将国家的航空摄影技术由胶片带入到数字时代,再次填补了国内空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设备在汶川地震时发挥了巨大作用,为指挥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他带头研制的扫描车“SSW车载激光建模测量系统”,后期处理绝对精度可达5厘米,可以提取多达50种城市地物要素分类,一公里数据的处理时间只需要5分钟,尤其是软件自动建模方面,在世界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对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室内测绘建模是未来突破方向

扫描车只可做到室外测绘

南都:近年来,你主要做扫描车方面事情,当前我国扫描车研发、应用情况是怎样的?

刘先林:现在我主要工作是做扫描车。我国的扫描车研发在世界上是比较先进的,特别是在后处理软件方面,通过智能化的后处理,实现目标的自动提取,以及在自动建模方面,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

把扫描车开过去,只要车载激光看得见的地方,就会把目标对象自动提出来,比如激光看得见的树木,会把每棵树的树冠、树干分别提取出来,比如电线、电杆、拐弯标识、路上标线、井盖、过街天桥、红绿灯、探头等等,所有能看得见的东西,全都会分类提取。不过,如果车载激光被挡住了,就没办法了。有时候也会用手机拍照作为补充。

而对于室内,要先把室内定位的问题解决,才能做室内建模。

南都:室内测绘建模有什么样的难点需要突破?

刘先林:室内主要是定位难解决。室外可以用卫星定位,但卫星信号进不了室内,所以,先要对室内建立定位网,用蓝牙、WiFi、微基站等各种方法,把室内定位问题先解决。然后,建模移动测量的装置才可以在室内扫描建模,把结构化的三维模型建起来,进而才可以和室外一样进行各种服务。

南都:室内的应用什么情况下会有需求?

刘先林:人的活动主要时间都在室内,室内要进行地理信息服务,首先要把基础数据拿到手。这个基础数据是一个最完整的、结构化的三维模型。有了这个高级数据后,就可以衍生出低级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就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

比如智慧医院,智慧车站,智慧商场,都有这个需求。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大的高铁站,室内没有定位增强网,人员就没法进行位置共享,如果用手机位置共享,接站的人和下车的人就可以方便互相找到了,这是最初级的应用。

更高一些的应用,比如智慧医院发展起来后,在智慧医院云平台控制下,对病人进行引导,全流程在云平台控制下推送手机信息,进行就诊、检查、交费、取药,使病人不至于在医院呆的时间过长。想要实现智慧医院功能,就需要医院的基础数据、医院的三维位置信息。

室内应用的精度要求不高,一般情况下半米、一米就够了,达到这个精度,智慧停车场中,就能找到自己的汽车,智慧医院中,就可以完成就诊等服务。

南都:哪些方面对精度要求高?

刘先林:一个是室外汽车自动驾驶所要的数据,精度要高到10厘米、15厘米。精度要求更高的使用是变形监测,比如大坝变形、房屋变形、地表下沉、预测滑坡灾害等,精度要达到毫米级。

我国扫描车技术位于世界前列

南都:扫描车载有哪些测量仪器?

刘先林:扫描车的传感器最丰富,首先是车载激光,激光过去是单点的,现在是扫描激光,激光头每秒要转200圈,每秒可以输出50万个点;另外还有照相机、卫星定位接收装置、陀螺仪。陀螺仪用来测量姿态,在卫星信号落地时进行补充。这都要集中在车里面,扫描车是测量测绘里面用到的最完整的一个设备。

南都:我国测绘仪器经历了怎样的研发历程?

刘先林:我之前主要做航测仪器。早期的航测仪器全部靠进口,我们研制航测仪器成功时,国外进口需要38万美元,我们是38万人民币,我们卖得比较好,在国内推广很快,占了国内市场的90%左右。另外一种设备叫正射投影仪,价格比进口的便宜很多,也是国内有很高占有率。

另外,从1998年开始销售的全数字摄影丈量工作站,也占有了国内90%的市场。

早期的航测仪器在国产化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成功,当时也是受到科技部的奖励,我也得过两次科技进步一等奖。

后来到了数码相机时代,我们有点落后了,基本上全是进口,原因在于芯片研制困难。但后来我们也做了一套替代方案,做了国产数码相机,占领了国内市场30%左右的份额。

再到后来做扫描车,目前看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的进口也不少,但都不行,都没用起来,只有奥地利的车还可以。现在做实物检测对比,国产设备特别是在软件自动建模方面,国外不能和我们的比。

目前,国内有几个厂商在产品性能、价格、性价比方面比进口的高,设备全部依靠进口的局面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当然,有个别设备,比如测海底地形的机载激光,我国目前做的还不好,不过国内也正在研制。

南都:测绘测量仪分为哪些类别?

刘先林:包括车载、机载、星载,分别是搭载在汽车、飞机、卫星上,还一种是地上人拿着走的野外测量仪器。

在规格上,车载激光视场角是360度,机载激光视场角是70度,星载视场角的角度更小。同样,车载相机视场角是360度,机载视场角就变小了,星载视场角进一步减小。它们都有这几种传感器,一个是定位,一个是定姿,一个是激光,一个是照相,还有高光谱。

南都:你最近还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

刘先林:现在主要还是关注扫描车应用。扫描车把地表三维结构化模型建起来后,要把数据用好,就要接触到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增强现实(AR),所以,就关注了这些方面。需求没搞清楚,后端的应用没有的话,就不可能生存下去。而且,现在正在搞云计算,提高速度,进一步完善后,才能考虑往外出口。

(原标题:穿旧鞋坐二等座,用掉漆办公桌!这位网红院士说,搞科学不讲这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