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更细
复兴号全车部署了2500余项监测点,比和谐号监测点最多的车型还多出约500个。通过监测系统,能够对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列车出现异常时,可自动报警或预警。
值得提到的是,复兴号还实现了车内WiFi覆盖,不过连接效果如何,还需要乘客自己体验。
△和复兴号自拍的外国小伙
中国高铁的“王者”之路
虽然复兴号目前做到了世界第一,但中国在高铁领域里其实还算是一个“新人”。只不过这个后进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把他的前辈甩在了身后。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中国高铁的蜕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大国速度:中国高铁崛起之路》一书的作者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总结为5个阶段,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摘抄如下:
萌芽
中国高铁萌芽于对国外高铁技术的跟踪,1978年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的画面传回国内后,成了高铁概念的一次大普及。但是中国高铁真正的起点是1990年,《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于当年正式完成。随后围绕要不要建设高速铁路,“建设派”、“缓建派”、“磁浮派”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舆论大战。这个阶段从1990年开始,到1998年为止,主要是高铁的思想启蒙阶段。
尝试
从1999年到2002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专开工建设,期间还诞生了以中华之星、先锋号、蓝箭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国产动车组型号。数据统计显示,中国早期自主研发的动车组高达20多个品种总产量达到67列,其中大部分都是在这个阶段完成的。这67列动车组中,现在普遍采用的电力驱动并不是主流:内燃动车组47列,电力动车组20 列。
引进
从2003年到2010年,标志性事件是“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高速动车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个阶段奠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主骨架以及确定了中国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以及运营标准,这个框架与标准至今仍是中国高铁基石。
蛰伏
从2011年到2013年,中国高铁经历了降速与降标,经历了甬温线动车事故后中国高铁建设进入“搁浅”期。这一阶段的主要成就是实名制购票以及互联网售票的推行。
王者归来
从2013年夏天至今,中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逐年恢复并接近2010年的水平,中国干线高速铁路重新恢复时速350公里的建设标准。此外,中国高铁重新赢得声誉并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成为我们国家的一张名片。
原标题:高铁350公里时速的失而复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