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消息,昨天,“拼装上海名媛”刷了屏,从朋友圈到微博、知乎,平台上各种段子、脑补情节,把这个梗玩到飞起。这些“花最少的钱,假装最高端生活”的“名媛”喜提热搜,也承包了大家一整天的笑点。
“名媛”是怎么拼成的呢?
据卧底某上海“名媛”群的写作者说,交500元入群费,就可以加入高端人设的拼团活动:40个人拼单一间宝格丽酒店,6个人拼单丽思卡尔顿的双人下午茶……车、包、甚至是丝袜都可以拼团使用,目的不是真正享受,而是打卡拍照。
看到这篇文章,好多人恍然大悟——为什么社交平台上有那么多白富美、那么多年纪轻轻就财富自由的人,为什么坐在前面工位的小张怎么一下班就坐着游轮满世界海岛打卡——敢情是活学活用共享经济理念,看起来那么奢华的生活,不过是寒酸地拼装出来的。
不知为何,明白了真相的龚先生既有几分“世界真奇妙”的惊诧,也有几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叹。
今天,丽思卡尔顿等多家被提及的商家,慌不迭地出来澄清,说自己那里并不存在“拼单”现象,以力证自己的高端定位没有被“拼装名媛”玷污。刷屏的卧底文章是否存在营销手段,还有待考证。但是打开某社交平台,龚先生就能发现,背倚着东方明珠、吃着同一份下午茶、拿着同一个爱马仕、开着同一辆劳斯莱斯的“名媛”一抓一大把,照片上还必然会写着“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经济独立真好”“爱一个人就要和他旗鼓相当”……
这其中保不齐有你知根知底的同乡、同学、同事、邻居。知名酒店的床单、奢侈品店的橱窗如果会上网,一定会给自己写个标签——“老戏骨、网红的道具”。
网友们调侃“拼装名媛”是“省钱典范”“拉动内需,为平台提供优质内容”。的确,她们拿着自己微薄的收入,精打细算地满足着虚荣心,窥探着想象中有钱人“应该有”的生活,制造着“显贵的人设”,这本身并不触犯道德和法律,也无伤大雅,不过是用小手段伪装了一下自己而已。生活中的某些时候,谁还不装一装呢?比如,有人装温良恭俭让,有人装看尽人间秋月风霜——怎么就不能装“名媛”呢?
只是在龚先生看来,再怎么努力地装,也换不来真实的硕果。通过伪装自己的生活状态,接触到生活在较高层次的人,进而得到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机会,只是一种迷梦。就像段子里编排的,“拼装名媛”极大可能遇上的是“拼装巨子”。既然有“上海名媛群”,也自然会有“北京富二代群”,大家互相欺骗、看破不说破,应该算上一种“社交礼仪”了——虚情配假意,岂不是天经地义?
须知,靠伪装成为天王嫂、明星妻的,只是极小概率的事件,人家背后都有庞大的经纪团队策划运作,并不是普通人能“拼装”出来的。要真正实现阶层的跨越,最靠谱儿的,还是自己踏踏实实的努力。
花着自己钱包中数量有限的那点儿钱,去为美好的幻想、为别人眼中的羡慕买单,真替美女们累得慌。
而另一个问题来了:是谁告诉我们名媛的生活是这个样子?
是商家。
在某宝上,服务于“名媛幻想”的产业俨然已进入流水线、一条龙的发达阶段。从下午茶、点心,到莱斯拉斯、法拉利,再到海外实景拍摄视频素材,只有用户想不到,没有商家提供不了的——即使你头不梳脸不洗地坐在老家土炕上、吃着咸鱼大饼,也能发一条定位比佛利山庄、穿着订制礼服、挎着铂金包和明星喝着下午茶的视频。如果不想这么高调,觉得毕竟明天还要回城里格子间搬砖,那还可以设计成“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比如,去看某某艺术大展,无意间露出豪车钥匙的一个角儿、新款首饰的一个边儿。
总之,花几个小钱就能让自己看起来“非常有钱”——钱包空空、心灵空空、头脑空空的人,就这样为自己搭起了空中楼阁、恋上了镜花水月,难道不担心终有一天,这一切都会灰飞烟灭?
记得心理学有个说法:趣味不分高低贵贱,但一定有消耗型和补充型两种。如果某个“爱好”让人停不下来地焦虑、倍感身心疲劳、实际上也无所收获,那一定是个“恶趣味”。当一个人在用物质去标记自己社会身份的时候,很容易会陷入消费主义的陷阱。
在龚先生看来,真正的高贵来自学识见识的不凡,以及独立的人格和不屈的风骨,而不是打卡、不是点心、不是限量款。名媛之名来自自身的魅力和可钦的作为,巨子之巨源于作出的贡献和担当的责任。
龚先生读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自由和快乐,绝不源于放纵的欲望,而是高级的克制。
可能很多人都难以做到对丰富的物质生活毫不动心,但生活中有诸多值得我们付出真心真情的人和事,还有远方的梦想和现实的目标在等待我们,何必陷在“拼装”的世界,自己糊弄自己呢?
原标题:拼装名媛,人设全靠演技,不怕演砸吗?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