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28日,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北京城,天色阴沉,乌云密布!
这天,由张作霖控制的警察厅,不顾社会舆论,硬以“意图扰害公安、颠覆政府”等罪名为由,判处革命先驱李大钊绞刑。
22天的严刑拷打,并没有抽掉李大钊的信仰和气节。
在围观百姓的悲恸声中,年仅38岁的李大钊高喊着“共产党万岁”,从容走上了绞刑架!
而他的遗体,则被草草装殓入薄棺之中,停灵于下斜街长椿寺,不允许下葬。
当晚,同被囚禁的李大钊夫人赵纫兰和两个女儿得到释放;以为风波过去的母子三人欣喜回家,准备食材煲汤,为即将回家的丈夫接风洗尘!
连日遭受惊吓的孩子接连睡去,安稳的酣睡声让赵纫兰由衷心安。
她忽然想起丈夫的承诺:
姐,我给你保证,等有朝一日,学校可以摆上一张安静课桌的时候,可以传出朗朗的读书声的时候,我带着你,就咱们俩人,在一个教室里头,阳光从外头透进来,我一笔一画一笔一画地教你写字,我就坐在下头等着,我等着你,亲手写一封信给我……
青梅竹马,相爱20余年,这是李大钊和赵纫兰的爱情!
只是承诺未现,斯人已去!
从星夜等待黎明的赵纫兰,还不知自己与至亲的丈夫早已生死相隔。
当满心期待最终换来以死别为代价的绝望,这该是多大的锥心之痛啊!
【16岁嫁给10岁李大钊,她是妻子亦是母亲】
世人敬重李大钊的舍身报国,悲念李大钊的英勇就义;却少有人知道:李大钊毕生心无旁骛奔走于革命事业,幸得贤妻赵纫兰的支持和帮助!
她是传统的旧式女子,亦是李大钊自幼敬爱的姐姐!
与李大钊的贫苦出身不同,年长6岁的赵纫兰生于富饶家庭,自幼衣食无忧!
父亲擅长诗文,喜得爱女那日,便以屈原《离骚》中“纫秋兰以为佩”一句,为她取名“纫兰”;寓意女儿如兰花般高雅、清秀,亦如兰花般高尚、良善、美好。
赵李两家本就同村,,更因祖辈曾多次合伙前往长春等地开杂货铺;因这世交关系,两家长辈也生出结为儿女亲家的想法。
1899年,这对青梅竹马,便在司仪响亮的吆喝声中拜了天地,完成了传统的仪式。
那年,新娘赵纫兰16岁,而穿着宽大新郎服的李大钊,也只是个10岁的孩子。
旧社会早婚现象并不稀罕,只是在新旧交替的清末民初,由父母操办的旧式婚姻多不牢靠;如鲁迅与朱安,郭沫若与张琼华,徐志摩与张幼仪……算下来,最后受伤的终归是女子!
只是两人结婚那年,尚且不知婚姻是何物;对于这张灯结彩的婚礼,两人只觉得好玩!
李大钊自幼贫苦,幼年时便早早失去了父母,幸得高龄祖父抚养,才得以读书求学!
所以李大钊与赵纫兰的婚姻,从本质上看就是赵家对李家的“扶贫”。
赵纫兰虽出身富裕家庭,但因旧俗所困,没有得到读书的机会!
虽然没有学历,但天性纯良的赵纫兰,却知道丈夫聪慧好学;为了帮助丈夫读书,便承担起大小家务,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
可以说:身为旧式女子的她,是用一双小脚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两人结婚后,李大钊尚是年幼,对持家操劳的赵纫兰很是依赖,并尊称为大姐。
而这份称呼从两人结婚到两人生死相隔,始终没有改变!
我想:这份“大姐”的称呼,不仅包含了李大钊对妻子的感激和尊重,更包含了李大钊对妻子多年来的依赖。
1906年,李大钊祖父去世,将不多数遗产留给小夫妻两人;然而亲戚却借办丧前来大闹,赵纫兰只得忍气吞声变卖家产办丧,最后丧事办完,积蓄几乎全无!
但为支持丈夫求学,她毅然典卖衣物,以咬紧牙关的俭省,硬撑了过来!
李大钊在天津读书期间正遇到社会大变革,清王朝土崩瓦解,整个政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时无数爱国青年选择投身政治,改变中国现状,李大钊就是其中一位。
当李大钊为东渡日本犹豫不决时,赵纫兰明知生活艰难无比,却依旧全力支持!
她说:要多少钱,我去想办法就是了!
纵然铮铮男儿苦求救国之道,可赵纫兰这份坚决和豁然,还是让李大钊抱头痛哭!
码头分别时,他万般不舍,然而妻子赵纫兰却开朗笑着,督促他安心学习。
就这样,两人一分别就是三年!
整整三年中,她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们,又要在艰难世道中养家;这个大字不识,小脚蹒跚的旧式女子,在这漫长岁月中付出的辛劳可想而知!
纫秋兰以为佩!遇到李大钊,她的人生朴实无华,却也真正如兰花般,悄悄散发出馥馥幽香。
【因理想聚少离多,因爱情相守不移】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而卖国求荣的袁世凯,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以年号“洪宪”复辟帝制。
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听闻愤懑不已,用六个昼夜写出了震惊中外的《警告全国父老书》,成为备受关注的革命青年;后来随着国内“反袁斗争”进行得如火如荼,日本求学的李大钊毅然回国,参加革命斗争!
由于他崇高的社会威望和丰富的学识,北大校长蔡元培,邀请他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和学科教授。
至此,苦等三年的赵纫兰,也拥有了和丈夫珍贵的相伴时光。
这一年,距离他们结婚已经20年了!
海外归来的李大钊,才华横溢,风度翩翩,引得许多女学生倾慕!
在倡导自由恋爱的民国,很多女孩也写情书勇敢告白;但面对一个个年轻的女学生,李大钊却坚持护爱年近不惑的妻子赵纫兰。
他说:“一夫一妻之制,古来最尚,有百年偕老之格言,最属难得。”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坚守的!
作为留学归来的学者,李大钊为了让妻子适应北京的生活,还亲自为她垒了大炕,长度和方向与农村老家一致。
有时候家里来客人拜访,赵纫兰觉得自己面容憔悴,配不上风度翩翩的李大钊,就想躲到后厢;但李大钊亲自给她整理衣服和头发,大大方方将她介绍给客人。
和赵纫兰一同爬山游览的时候,赵纫兰因为小脚不便,常常走得很慢,李大钊总是耐心地扶着她,实在走不动了就背着她。
民国的文化名流,大多红颜知己遍天下,如李大钊痴情不改者少之又少!
其实李大钊就职北大后,原本可以生活的很好。
每月数百大洋的工资,足以让他在北京买下一座不错的四合院,与家人安稳生活!
但为了党的事业,他每月的工资充当了活动经费,能拿回家的所剩无几,以至于身为教授,家里却经常拮据到没钱买煤,没钱买米。
“黄卷青灯,茹苦食淡,冬一絮衣,夏一布衫”,是李大钊生活的真实写照。
为此,校长蔡元培知道后,还曾特意嘱咐会计每月扣除李大钊30大洋,直接交由其夫人管理。
对于丈夫的行为,换做寻常女子,必然生出几分抱怨,但赵纫兰却无怨无悔,甚至还将剩余的钱,交给李大钊使用!
对于赵纫兰来说:荣华富贵都不重要,能和心爱的男子牵手相守,便是世上最宝贵的事了。
【为承丈夫遗愿,她写信求助周作人】
与所爱之人共白头,大概是这世上最美好之事了!
然而美好之事大抵都难求,特别是那个家国破碎,草木皆非的动荡时代。
个人之幸福,更是如琉璃珍宝,难求易碎!
1926年,“三一八惨案”爆发,北方政治形势日益恶化;而李大钊等革命人士饱受的打压,更是升级到最高点!
因为担心妻儿,李大钊安排革命好友,将赵纫兰和孩子送到乡下避难;但赵纫兰坚决不肯,她决定了留在他身边,福祸相依,与他共生死。
1927年4月6日,素来视李大钊为眼中钉的张作霖,无视国际惯例,派兵包围了苏联使馆,将藏身于内的李大钊家人逮捕,分开关押!
在阴冷潮湿的牢房中,度过漫长的22天,赵纫兰和孩子们才被释放!
尚不知丈夫英勇就义的赵纫兰,深信丈夫也将平安回来,甚至煲好了汤。
那天,她一夜未眠,看着夜空繁星,到黎明见晓!
第二天清晨,她迫不及待地走出家门,寻找丈夫归来的身影!
却由衷感到不安,而往日热闹的街巷也多了肃穆和悲痛!
报童们比往常出来得更早,只是吆喝声似带哭腔:
“李大钊首登绞刑台,英勇就义!”
此时,赵纫兰才知道,自己竟与丈夫天人永隔了!
这份噩耗犹如晴天霹雳,彻底抽走了赵纫兰的求生意志;她先后晕倒三次,每每醒来痛哭不止,而幼小的孩子们看到虚弱的母亲卧床不起,更是手足无措!
这个难求安稳的家庭,已是无路可走!
再度醒来后,悲恸的赵纫兰万念俱灰,一度想要随丈夫而去。
可是看着这几个年幼的孩子,想到丈夫灵柩还没有安葬,她只好忍下心里的痛。
时局特殊,被扣押在阁浙寺的李大钊遗体不允许风光入葬,赵纫兰为保丈夫遗体不损,只得向社会各界求救募捐!
她一生坚韧要强,如今却不得不低头祈求,可见状况之难!
据李大钊好友回忆:李大钊生前每月工资可达300大洋,然而去世后,家中积蓄却仅有1块。
社会各界得知李大钊遗孀的生活困难,也纷纷出手相助,在好友白眉初、蔡元培、章士钊等人的帮助下,众人通过募捐为大钊先生换了上好棺木!
李大钊去世后,反动当局并未放过手无缚鸡之力的孤儿寡母。
屋前屋后都是日夜监视的特务,而孩子们也经常被流氓和地痞欺负。
无奈之下,赵纫兰和孩子们只好在李采言的护送下回到了李大钊的老家。
其中,长子长子李葆华并未跟随,早在李大钊在被捕之时,李葆华正与周作人在城外参加植树节郊游,住在城外沈士远教授的家中。
当李大钊和妻儿不幸被捕的消息传来,周作人当机立断将李葆华藏在了自家后宅,并和友人紧急安排李葆华前往日本留学。
就这样,不满18岁的李葆华沉默吞下了父亲离世的悲恸,一心求学,只愿学成后立刻继承父业;不负少年壮志,成年后的李葆华也追寻父亲脚步,踏上革命之路。
身在乡下避难的赵纫兰,为让孩子们完成学业,继承丈夫未完成的大业,她只得拖着病体托人写信给周作人,希望周作人能够帮助解决李星华和李炎华两个孩子的读书问题。
收到信件的周作人,立马赶往北大与众学者商量;然而时局动荡,各位教授也是有心无力;直到四年后,才通过多方人士的疏通安排,才将李星华和李炎华接到了北京复学。
北平沦陷后,周作人又安排两个孩子去延安,方才脱离各方迫害!
从这种程度来讲,周作人这番做法是值得敬佩的!
【苦等6年终下葬,30天后她悲痛相随】
身在乡下的赵纫兰,无时不在关注北平局势!
她心心念念地期盼革命成功,希望以正式名义安葬丈夫李大钊!
可随着国内战乱局势越发复杂,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赵纫兰等不起了!
1933年春天,她来到北京,请北大学者们帮忙安葬。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等了6年的赵纫兰终于接回丈夫的遗体,迁往香山附近的万安公墓。
这是一场肃穆的葬礼,更是一场无声的抗议和示威;各界人士纷纷加入,来送大钊先生最后一程!
然而这浩荡的送葬队伍,却引起了当局不满;国民党军警以“妨碍治安”为由,禁止送葬的队伍通过,甚至直接开枪射击。
就这样,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葬礼,在这刺耳的枪声和痛喊声中,得以完成!
丈夫的灵柩得到了安葬,支撑赵纫兰的最后动力便也消散了!
6年以来,她东奔西走,只为让丈夫入土为安。
如今,所牵所念之事已经完成,她再无牵挂了!
35天之后,只有49岁的赵纫兰含笑闭上眼睛,随丈夫而去!
从未有过要求的她,唯一遗愿便是安葬在李大钊的墓旁。
16岁到49岁,33年的相守时光太短,她要生死不离地守护在丈夫身边…
人这一生,能有几个33年?
在赵纫兰的人生中,她以全部的温暖柔情,成全激励着丈夫,也牵挂等候着丈夫。
为他而生,也为他死!这是赵纫兰对李大钊的深情!
李大钊在临刑前写的《狱中自述》中,也曾两次提到妻子。
“其时祖父年八旬,只赖内人李赵氏在家服侍。不久,祖父弃世。”
“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他始终觉得太亏欠她了,30多年的婚姻,仿佛只给她带来了30多年的劳累与牵挂;他不舍不忍不愿,可又能如何呢?
教她读书识字的誓言,还未实现,他便要先她而去。
生不逢时的爱情,命不由己的亏欠,统统终结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那些剩下的牵挂,没有等来的守候,只等来世再圆!
赵纫兰,你此生可悔?
掩卷长叹间,我仿佛看到身着朴素罗裙的那女子款款而来,她笑得明媚,答得坚定:
“若有来世,还愿追随!”
原标题:李大钊之妻:为养活孩子求助周作人,丈夫牺牲后她的结局更虐心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