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第十一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国际论坛暨第四届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在重庆举行,吸引了来自清华大学、重庆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常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十组学生队伍参赛。
快速检测细菌、便携式实时了解和检测自身疾病状况仪器……学生们的参赛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快速检测细菌
微米纳米技术是涵盖电子、机械、材料、制造、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多学科交叉前沿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新兴科技。随着微米纳米材料制备与结构加工技术的日趋完善,近年来微米纳米技术已走出实验室,开始了产业化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在通信、交通、医疗、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
重庆大学携两项作品参赛,其中一个作品是新型便携式细菌荧光检测芯片系统及检测方法。
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陈李介绍,这个作品由化工学院和光电学院合作完成。细菌的识别检测在疾病防控、临床诊断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实用意义。传统的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至少要24小时,存在耗时长、过程繁琐、依赖大型检测仪器等缺点;在快速识别和高效检测方面仍然存在局限。
微流控芯片作为一种新型微型化分析平台,易于与其他技术结合,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试剂用量少、可方便携带等优点,越来越多的被用于细菌检测。
本项目建立了一套新型便携式细菌实时检测芯片系统,将被检测物中的细菌汇聚在一起,40分钟左右就可以得到结果,提高检测灵敏度,又能够实现细菌原位检测。
应用于临床检测
重庆大学和陆军军医大学合作的SH-SAW生物传感器,不到巴掌大小,目前主要用于便携式的基因检测。比如地中海贫血,目前临床检测的类型大约50%-70%,而这款仪器可以覆盖90%以上的类型,为患者节省了检测成本。
简单来说,该项目将生物分子识别元件(如:核酸、抗原/抗体、酶、细胞器、细胞以及生物小分子等)与物理或化学换能器(如:光学、电化学、质量敏感型、温度敏感型等)有机结合,通过将待测的生物学信号转换为声、光、电等可检测的物理或化学信号,未来,还可能作为便携可移动设备检测癌症。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芯片实验室带来的便携式恒温扩增实时荧光检测系统,构建一款便携式的全自动恒温扩增荧光检测装置,让人们可以有效的、实时了解和检测自身的疾病状况。本系统相比于传统的荧光检测装置,具有体积小、耗能低、便携、可以进行多样本检测等特点,同时,具有和现实验室仪器相当的检测灵敏度。
据悉,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科研成果转化学生大赛,旨在鼓励在校本科及研究生将具有产业化潜力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和产业化策划,引导和激励年轻学子积极参与微米纳米技术创新与产业化事业。大赛作品都将上传至论坛网站,相关企业都可以到网站查看作品,并与项目负责人联系。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林祺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