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烟囱不再冒烟,老旧的机器结了一层锈斑。时代更迭下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是那个时代、那代人的历史档案,它们具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价值,却渐渐因时代更迭而被人遗忘。在沙坪坝,就有这样一些快被遗忘的工厂,如今的它们逐渐焕发出新的生命,带你追寻那久远的记忆。
新年的第一天,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从沙坪坝区获悉,双碑街道借助嘉陵厂军工文化,以世界军事工业子弹制造历史作为贯穿引线,打造了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子弹公园。目前,公园已建成,供居民休闲锻炼、寻觅历史记忆。
这里有生产子弹的设备
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旧址
曾经流行的四大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
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1938年,25兵工厂迁建入双碑。该厂前身为建于1875年的江南制造总局龙华分局,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兵工企业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内迁至重庆沙坪坝双碑嘉陵江畔。
抗战时期,该厂为军政部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主要生产各类子弹与炮弹,为抗日前线提供了大量弹药补给,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厂内保存有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子弹制造机器20台,保存有修建于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数十个,防御工事分布在长约400米、高50米的挂榜山脚。有防空工事40余个,是当年第二十五兵工厂建的山洞厂房。
据了解,防空工事分布密集,皆坐东朝西,规格相同,开凿于天然岩壁之中,工事由主洞及南北各两个耳洞组成,通长31.7米,主洞宽4.5米,高6米;耳洞长7.1米,宽2米,高2.3米。工事入口处都设有稽查守护,两边耳洞放机器,中间为过道。“兵工署第二十五兵工厂旧址保存较为完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完整保存了抗战时期生产子弹的一整套机器设备。”沙区文化委相关负责人透露。
这里有辉煌的嘉陵记忆
子弹公园焕发新生命
各种子弹造型的座椅、垃圾桶
25兵工厂延续至今,是以嘉陵摩托、嘉陵特装闻名于世的“嘉陵厂”,生产的“嘉陵本田”摩托曾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是曾经结婚时兴的“四大件”之一。
1978年,当中国历史掀开改革开放新的一页时,跟所有的兵工企业一样,嘉陵厂同样面临着经营困境。也就是从那时起,嘉陵开始探索民品生产的路子。
据资料记载,1979年9月15日,嘉陵第一辆“争气车”组装成功,首辆中国民用摩托就此诞生了。到当年10月1日,嘉陵共试制出样车5辆,实现了“造出‘争气车’,向国庆30周年献礼”的目标。1980年,他们着手摩托车批量化生产,并在当年生产出2500辆摩托车,随后开始了快速发展,从最初的5家合作企业逐渐发展到100多家,逐步形成了以嘉陵为龙头的专业化协作配套体系,生产出上世纪家喻户晓的嘉陵摩托、嘉陵特装等产品,深受广大国民的喜爱。
双碑“土著”居民王绪全爷爷回忆,当年的嘉陵厂是人们的心头所爱,街头巷尾总能听见人们的谈论,年轻小伙希望拥有一辆自己的嘉陵摩托,上岁数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到嘉陵去工作。
“作为双碑地区拥有140余年历史的老国企和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承载着重庆工业记忆的印记,拥有种类数量丰富的工业遗产资源,历经风雨沧桑和历史演变,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开发挖掘价值。”沙坪坝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废旧厂房变身新公园
参观者在这里流连忘返
新建的子弹公园位于双碑街道枝元村23号附近
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嘉陵厂,如今沿江的大片厂房已经拆除,拔地而起的高端楼盘,与保留下来的家属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2010年,嘉陵集团整体搬迁至璧山,老厂区的大片厂房被拆除,并进行改造开发,部分职工居住区被保留下来。不少老职工仍居住在这里,生活也似乎从未改变。
作为曾经的军工重地,虽然工厂搬了,但军工文化、军工记忆却无法磨灭 。2017年,双碑街道以世界军事工业子弹制造历史作为贯穿引线,利用嘉陵厂老旧居民区旁的一处空地,打造了一个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子弹公园。如今,公园建成,为居民休闲锻炼、寻觅历史记忆提供了新的去处。
子弹公园位于双碑街道枝元村23号附近。如今,走到子弹公园,远远就可以听到公园里传来的悠扬音乐。沿着楼栋一侧的崭新步道上行,可以发现有子弹样式的指示牌,道路两旁也安放着一些子弹壳、铁桶等形状的休闲座椅。
还是以前的树、以前的路
“双碑这一片,除了工厂,就是职工的宿舍楼,那时通行的路很窄。后来,要走摩托、走汽车,厂里就组织工人在下班后将路面拓宽。”83岁的刘启贵说,她是1958年进厂,以前嘉江路还没有名字,只是一条小道。如今的嘉江路两旁绿树掩映。当时她参与修的就是这条路。
现在,刘启贵还住在嘉江路旁边的居民楼里。“还是以前的树和路,只是铺上了柏油,车辆多了,每日来回散步的路线,和以前上工的路线也没有多大区别。”刘启贵感叹,一切似乎没怎么变,只是没了以前大队上班的工人,少了些新下线的摩托车······
据了解,双碑街区道路两旁的树木最早可追溯到民国时期,树龄最短的也有20余年,其中2株黄果树、1株皂角树已列入市级名贵古木保护名录。嘉陵老家属区内不同时期的“苏式楼”是沉淀时代和记忆相对久远的载物,是曾经嘉陵人的骄傲和身份的象征,其中50年代前建成的老旧房屋就有39栋,全都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来感受重庆军事工业的心跳
苏式榉木板结构的民居(1953-1956年)
松江民居(80年代建)
重庆是军工尤其是兵器工业布局密集的重工业基地之一。随着城市环境治理和企业产业布局,许多重工业生产厂区都移迁至主城区以外,嘉陵厂也是其中之一。2012年8月,重庆嘉陵机器厂旧址也被沙坪坝文化委列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嘉陵厂撤离后,厂房和宿舍区留了下来。
据了解,按规划,双碑街道将建首个中国兵工文化体验基地。利用嘉陵特装厂保留较为完好的军工之魂、兵器工业符号的特征,建成兵工文化现场体验片区,让市民通过各历史阶段的系列机械设备,感受重庆军事工业的心跳。同时,利用嘉陵机器厂旧址突出的建筑风格特色,打造当代艺术创作基地和时尚风情街,利用老旧居民楼的青砖红瓦,把具有老重庆特色的场地,做成“老重庆的样板间”,发展具有历史民俗风情的文创休闲产业。
2012年8月,重庆嘉陵机器厂旧址被沙坪坝文化委列为沙坪坝区不可移动文物
老旧居民楼的青砖红瓦
子弟小学牌子
上游新闻-慢新闻记者 周小平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