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消息,说起陈明亿,在重庆武隆县凤来乡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卖过电脑,种过水稻,养过泥鳅,当过村主任,现在更成了武隆区的电商带头人。利用“互联网+”,他将武隆区的农产品源源不断地送到全国各地,贫困户也凭借“电商+精准扶贫”过上了好日子。因此,他曾获得第五届“重庆市劳动模范” 等荣誉。
他不当老板当农民 回到田里养泥鳅
大学毕业后,陈明亿本在城里开了一家电脑店,吃的是“技术饭”,收入也比一般“白领”可观。但陈明亿心中所系的,始终是家乡。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一直都想回农村去。”陈明亿说,每次回乡,都让他有着强烈的归属感,也许家乡才更能让他找到人生方向。
家乡凤来有“稻米之乡”的美称,一番考察后,陈明亿了解到稻田养鳅这种模式,在同一片稻田里,既能种稻,又能养鳅,形成“水稻护鳅,鳅食虫饵,鳅粪肥田”的天然食物链,绿色又生态,于是他决定在水稻上面“做文章”。
说干就干,流转土地、买种子、买鳅苗……一切都进行得热火朝天。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是从小到大,还真没怎么干过农活。”陈明亿笑笑说,这的的确确给他上了无比深刻的一课。
没有经验,没有技术,加上后来突袭的一场大雨让陈明亿几乎前功尽弃,秧苗、泥鳅全都“打了水漂”。
他加大技术投入 用互联网打开销路
“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只要你不缺少从头再来的勇气。”说起当初的失败,陈明亿显得淡然而坚定。
从那之后,陈明亿加大了技术力量投入,同时,也注重了洪水防控。
终于,一年后迎来“鳅田稻”问世。生产过程的艰辛让陈明亿领悟到,绿色和生态就是“鳅田稻”最大的竞争力,随即,他注册了商标“凤来谷”,还加工设计了“鳅田稻”的包装。
第一批“鳅田稻”,5万斤,一售而空,收入42万元。这让陈明亿满心欢喜,也让他坚定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
在“鳅田稻”成绩喜人的背景下,凤来乡的乡亲们也接二连三加入陈明亿的种植队伍,“鳅田稻”的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拓展。
同时,陈明亿也在积极建立团队,专注网络销售。货好不愁销,依托自建的凤来谷商城、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销售,不仅解决了农村无销路的难题,更让村民们的稻米都卖上了好价钱。
互联网,让陈明亿尝到了甜头,也让他看到了契机。
他变身电商“引路人” 让土特产“飞”到全国各地
“可以尝尝我们的老鹰茶,也被称为‘长寿茶’,它的制作技艺还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仙女山游客接待中心O2O线下体验馆,陈明亿向来往的游客介绍道。
武隆区风景优美,是有名的旅游区,众多的游客都对当地土特产感兴趣。
于是,有着三年多电商销售经验的陈明亿想出了“旅游+电商”的经营模式,建立一个专门销售武隆区特色农产品的电商平台。他将O2O线下体验馆设立在景区,游客来来往往都会经过这个体验馆,通过这种方式,陈明亿将全区有特色的农产品都聚集了起来。
土鸡蛋、肾豆、香肠、腊肉……乡亲们的各种自家土货,通过陈明亿搭建起来的互联网平台都源源不断“飞”到了全国各地。
“把最地道的山里土货带到城里,让城里人尝到这份最朴实的‘土’味,同时,让家乡的乡亲们收益更多,生活更好,这是我认为电商最大的意义,一加一的价值远远大于二。”陈明亿说。
“接下来,我打算进一步整合农村资源,扩大发展规模,让更多的农特产品搭上电商这列快车,走得更远。”对于陈明亿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华龙网记者 祝可
原标题:【德润巴渝·新时代重庆人】大学毕业回乡种田 他将家乡“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