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繁荣美丽离不开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们,建设“劳动者港湾”,便是致敬劳动者、关爱基层劳动者的务实举措,小小港湾,折射出了城市的大大文明。
1月12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从市城市管理局获悉,2020年,重庆建成665座“劳动者港湾”,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极大方便。
暖心
劳动者吃饭休息不怕冷了
“这段时间天气冷,终于有个地方可以暖和一下了!” 从早上5:00就开始忙碌的九龙坡区环卫工人田素珍,在杨家坪中迪广场的一间岗亭里对同路段执勤的城管执法队员曹平文说道。
田素珍是该路段的清扫工人,“我一天要在路面上工作8个小时,原来累了、饿了都只能找个边角地方,冷天坐在地上又冰人。现在有了这个‘港湾’,还安了空调,一进来就感觉真暖和。”
中午11:00,在北碚区北碚宾馆旁的一间屋子里,3个环卫工人正在逐个用微波炉热饭,热好饭的人在一旁的桌子上边吃边聊着天,一旁的“的哥”师傅匆匆进来,往杯子加满了开水又匆匆离开。
屋子里冰箱、微波炉、烧水壶、暖水瓶、桌椅、储物柜等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常用医药箱、无线wifi、书报角;北碚区环卫处碚峡路路段清扫组环卫工人周小红说:“我们几个每天中午都要到这里休息吃饭,这里生活设施齐全,环境好,这样的地方北碚还有好多个,太暖心了”。两位工人提到的“地方”就是我市专门为户外劳动者建设的休息服务场所——劳动者港湾。
点赞
2020年建成665座港湾
“劳动者港湾”是重庆《2020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目标任务。“劳动者”是指环卫工人、市政维护工人、园林绿化工人、城管执法人员、交巡警、协勤协警、志愿者、快递送餐员、公交出租车驾驶员、建筑工、搬运工等户外劳动者;“港湾”是指指配置有必要生活服务设备设施,可以提供临时休息的服务场所。
为了把温暖传递到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让城市管理一线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饭凉能加热,2020年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总工会印发《重庆市“劳动者港湾”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我市“劳动者港湾”建设。
全市全年建成665座“劳动者港湾”,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极大方便,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和工会采取了诸多方式保障“劳动者港湾”建设管理顺利开展。
新闻多一点>>
劳动者港湾建设遵循哪些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可以单独设立,但多数“劳动者港湾”立足已有的设施和场所进行综合利用。如:在环卫爱心驿站、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志愿者服务站、银行网点、政务大厅、商场超市、酒店饭店、高校医院、加油站、通信营业厅、交通枢纽、城市广场等场所挂牌设立。
二是坚持协同共建。“劳动者港湾”建设、运营、管理由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营造全民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务求实效。为减少投入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制定标准形成简约适度建设模式,纳入“五长制+网格化”管理形成协同高效管理模式。
四是坚持以人文本。突出定位准确,功能完善,设施齐备,充满人文关怀的建设理念,打造推广标准示范项目。
劳动者港湾建设标准是什么?
①通过评估劳动者工作地点、交通情况、辐射范围、覆盖人群等因素,综合实际情况合理布局“劳动者港湾”。
②“劳动者港湾”与周围环境及建筑格调相协调,符合消防、应急等相关安全要求即可,外观立面、内装风格不做统一要求。
③在醒目位置挂有易于辨识的Logo标识。
④外部悬挂张贴开放时间、管理员姓名、电话等服务信息。
⑤“劳动者港湾”使用面积一般不小于6平方米,相对独立或半独立,能够同时为2名以上劳动者提供休息及服务。
⑥空间满足正常通风、采光及水电供应要求。
劳动者港湾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制度管理。各地“劳动者港湾”建立了相应管理制度、安全须知、文明公约等规范。
开放时间。“劳动者港湾”开放时间根据服务对象情况和所在区域情况,采取全时段开放、固定时段开放和分时段定时开放等灵活方式。
设施管护。加强设施与设备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其外观完好、功能正常。
卫生管理。坚持“劳动者港湾”内部设施摆放规范、有序,地面、墙面卫生整洁、无污渍。
人员管理。采取专职、挂职、兼职、招募志愿者等方式选聘工作人员,加强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能力。
劳动者港湾具备哪些服务功能?
①具备工余休息功能,配备相应数量座椅(或沙发);
②具备洗手洗脸功能,配置水源和洗涤用品;
③具备饮水功能,配置饮用水源和热水器具;
④具备用电功能,配置多组电源;
⑤具备消暑御寒功能,配置电风扇、取暖器或空调;
⑥具备保存食物及加热饭菜功能,配备电冰箱、微波炉或其它加热器具;
⑦具备简单的应急救护功能,配置常用医药箱。
此外具备条件的还可以设置无线WiFi、书报角、影音设备、卫生间、淋浴间等设施。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刘波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