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
地处中国西南的重庆
成为了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众多革命先贤和仁人志士
誓死不做亡国奴
八年持续不断呼吁团结
激发全民族的士气
许多外国友人也纷纷来到重庆
他们在这里为了理想、信念和事业而奋斗
书写了岁月的华章,留下了宝贵的足迹
而他们的故(旧)居
更是记录他们辉煌人生的有形载体
......
渝中区的天官府8号
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的办公所在地
也是郭沫若的办公和居住地
在这里,郭沫若广泛发动文化力量
并创作了许多名作名篇
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
位于渝中区七星岗天官府8号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又称郭沫若旧居)已于日前试开馆。
顺着渝中区放牛巷的坡道一路向上,一道水泥拉花建成的砖石大门,引领着探访天官府8号的道路。
穿过石门而入,巨大的黄桷树旁,一栋红色柱子、白墙灰顶的两栋三层小楼静静矗立,它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暨文化工作委员会旧址。
三层小楼布局呈矩形,西侧的主楼建筑为砖木结构,歇山顶小青瓦屋顶,与主楼毗邻平行的是副楼,也是一栋三层高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
这处中西合璧的小楼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名“天庐”,最早是国民政府重庆市第一任市长潘文华的内弟构建的私宅。后让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作办公处所。
郭沫若领导下的第三厅和文工会见证了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在政治上的合作和斗争,也彰显了国难当头,文化人精诚合作为抗战奔走呐喊的精神,并以其广泛的影响力筑起了国统区文化界的战斗堡垒,成为文化抗战的引领者。
1938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迁入重庆,落脚于此。在厅长郭沫若领导下,这里承担了抗战文化界的重任,文化名流经常在此聚会。
△曹禺的话剧作品《北京人》在重庆上演
自1938年起,老舍、梁实秋、张恨水、茅盾、巴金、冰心、夏衍、曹禺、田汉等相继抵达重庆,并在山城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
从来没有一个时期、一个城市承载了如此多的大家,诞生了如此多的名作名篇,用满腔愤怒与热情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之中,这一时期也被公认为重庆文化的繁荣时代。
△周恩来和董必武在红岩村同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合影
抗战期间,在周恩来等的直接领导下,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与进步人士积极反对蒋介石独裁专制。郭沫若及第三厅领导各界民众,宣传、组织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运动,为维护团结、坚持抗战做出了卓越贡献。
天官府8号正是这一时期抗日救亡宣传运动,维护团结、坚持抗战的重要纪念地;是开展民主团结运动的一处重要战时首都遗址和历史纪念地,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解散后,1940年11月1日,小楼成为文化工作委员会办公地址。
1945年2月22日,文化界知名人士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陶行知、沈钧儒、胡绳、侯外庐,柳亚子等312人联名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要求召开各党各派和民主人士参加的国是会议,制定战时政治纲领,组建举国一致的联合政府等6项主张及6条具体意见。
这份由312人联署的《进言》,最先发表于1945年2月22日重庆《新华日报》。由于《进言》与国民党针锋相对,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界极大震动,蒋介石对此恼羞成怒,于1945年4月1日解散了文化工作委员会。
△郭沫若在渝中区天官府寓所书房,写下了《屈原》等大量作品
郭沫若作为文化界的领军人物,为了扛起文化大义,1938年到1946年的8年时间,在重庆先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6部历史话剧。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他用10天时间完成的《屈原》。这也是他创作生涯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而天官府8号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
△抗战时期,《屈原》在重庆演出剧照
1942年4月3日,郭沫若创作的《屈原》在重庆国泰大戏院公演,很多当时最红的明星都在这部剧里担当了角色。金山饰屈原,白杨饰南后,张瑞芳饰婵娟,顾而已、孙坚白和施超等人参演。
首演后第二天,中央社报道说:“上座之佳,空前未有。”《新华日报》也发表赞扬文章,还特辟“屈原唱和”专栏。
《屈原》公演17天,卖出32000张票。每场开演前,买票队伍排出数百米,甚至有人半夜带着凉椅到剧院门前等候买票,还有人从成都、贵阳和桂林赶来看戏。
戏中独白《雷电颂》传诵一时,重庆大街小巷,到处可以听到有人朗诵台词:“爆炸啊,你从云头滚下来吧!”,就连人力车夫与警察发生冲突时,也会喊出这句话。
△《屈原》剧照
历史剧《屈原》以爆炸式的激情和对正义力量的赞美与崇拜,更加激励了中华民族的傲骨,进一步昂扬起中华民族强烈的爱国斗志,让人们热血沸腾,让整个山城燃烧了起来。
蓬门陋室等闲视,山城街头响惊雷。郭沫若在重庆创作出大量名作,这也是抗战时来到重庆的文化名人的普遍写照。
△天官府8号旧照
1946年5月8日,郭沫若全家从重庆飞往上海。而天官府8号依然伫立在民居小巷,静静诉说着那段风云际会的历史岁月。
1951年郭沫若重访重庆时,写下《访天官府寄庐》诗一首:
久别天官府,寄庐今尚存。
危楼经寇弹,破壁透朝暾。
抗日争民主,通宵草《屈原》。
呼儿牢记取,饮水要思源。
△天官府8号旧照
1984年寄庐(天官府4号)被大火焚毁,相邻的天官府8号留存,解放后,天官府曾为民居。2016年,天官府保护修复工程启动;2017年2月,郭沫若旧居修缮工程完成竣工验收;2021年,天官府试开馆,它将作为新的陈列馆,继续向人们讲述当年第三厅以及郭沫若的故事。
穿过渝中区的大街小巷
来到天官府8号
它仍然静静地伫立在繁华都市中
就像那段历史并未如烟消散
......
原标题:郭沫若旧居开馆!这座隐藏在七星岗的小楼诞生了轰动世界的新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