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眼-重庆广电消息,南岸区黄桷渡100号,是一处恬静安宁的居民小区。20日晚上,几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闯进小区里,和当地居民发生了冲突。
630-第1眼记者采访时,居民们还在议论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一位大姐告诉记者,晚上十二点多,两辆外来的摩托车通过小区的铁门,直接开进了小区院子里。
这位大姐说,当时她上前询问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来这里干什么。住在小区里的一位年轻住户,也恰好经过这里。越来越多的居民下了楼,上前盘问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对方始终说不出闯进小区里的原因。有居民试图拦住对方,不让车辆和人离开。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小区居民和骑摩托车的年轻人,双方都有人受伤。最后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当地民警也被惊动,前往现场处置。
只不过来了几辆摩托车,小区的住户们为什么会如临大敌,集体下楼去和对方交涉呢?居民们说,他们听到摩托车这几个字,心里就觉得不舒服。居民楼不远处有一条隧道。最近半年来,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摩托车车友在这里聚集。很多视频网站上,都有这些摩托车聚集在隧道里的画面。
这么多的摩托车在夜间聚集在隧道里,发出的噪音带给周边居民们的影响,可想而知。因此,对于这些外来的摩托车,居民们早就很不满。昨天晚上,又有摩托车进入小区,更加刺激了居民们长期积累下来的不满情绪。这也导致了冲突的发生。
那么,这个隧道有什么特别之处?这些摩托车为什么会聚集在这里呢?当地居民说,这条隧道只通向他们小区和旁边一家企业。以前,很少有外人来到这里。去年下半年,一位娱乐明星来到这里,拍了几张照片。照片在网上发布以后,吸引了不少粉丝“打卡”。而这条隧道也慢慢变成了一处“网红地”。
630-第1眼记者采访时,恰好有好几位外地来的女士,拿着相机来这里“打卡”。
一开始,对于前来拍照的游客,当地居民觉得很新奇。对于这些人的到来也表示欢迎。可来的人越来越多,有人开始在隧道墙壁上涂鸦。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脏话和不雅图案。
最后,一些摩托车爱好者发现了这个地方。可能是因为夜间车流量不大,隧道内游客多,有氛围,大量摩托车在夜间来这里练车技。隧道出口距离居民区大约只有100米,这让居民们不堪其扰。
摩托车的轰鸣声,经常吵得居民们无法安睡。几个月前,有居民发朋友圈抱怨此事。大家也曾多次报警。
当地居民说,昨天夜里,是摩托车第一次闯进小区。他们担心,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制止,今后的生活将更难得到安宁。
就在630-第1眼记者采访时,虽然是白天,但也有人骑着摩托车到隧道来打卡。一位摩托车车友说,有专门的车友会,号召大家晚上前来这里,一起玩耍。他们一般是晚上八九点钟来这里玩一玩,就会回家。
630-第1眼记者查看了隧道内的一处监控录像。经常在凌晨十二点多、甚至一两点,有一些摩托车在隧道内各种炫技。当地居民说,住家附近成了网红地,带给他们更多的是尴尬和无奈。
事实上,在全国各地,都存在类似的情况。在苏州,一些游客在某电视剧取景地“苏大强”的家打卡留念,让住户不堪其扰。在成都,居民楼里一处突然走红的楼梯,吸引了大量打卡的网民,也让周边住户饱受困扰。
这些所谓的网红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景区。打卡式短时间的客流聚集,在给当地居民造成影响的同时,也会给当地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今天中午,630-第1眼记者来到了南岸区铜元局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关于这条“网红隧道”存在的涂鸦、噪音等问题,他们已经接到过很多反馈,目前也正在和公安、城管部门沟通,一起磋商对于打卡游客的引导举措。
630记者认为,对于网红打卡地的管理,相关部门如果能从劝、堵、疏三方面着手,也许,“网红打卡地”将会带给当地居民更多的自豪,而不是苦恼。“劝”就是设立警示标志、安排志愿人员对游客劝导。“堵”就是对不文明、甚至违法行为加以惩罚。“疏”则是拓展网红打卡地的承载能力。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谭博治
原标题:隧道成了网红地 居民生活受影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