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梯巷、一人巷、半边巷、屋中巷、巷中巷。
有山必有巷,重庆从不缺能够一览山水美景的制高点。但迂回婉转、四通八达的山间小巷才是重庆人生活的日常。
除了大名鼎鼎的山城巷,还有很多具有重庆的特色的步道、小巷足以彰显其魔幻地形。
新都巷,亦如是。
观江览景
面江临崖、隐于楼宇。
位于上清寺路、李子坝正街与嘉陵江滨江路交叉口,在轨道交通3号的牛角沱站不远处,便是新都巷的5个入口之一。
简单说来,这是一片遍植高楼住宅与些许低矮旧屋的山崖。虽不足两百米的距离,却有着将近50米的落差。
于是纵横交错的石阶梯,承担起了连接桂花园社区和新都巷社区中上万户居民的重任。
新都巷最早形成于抗战时期,而一间作为新都巷名称由来的新都旅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被拆除。
位于新都巷入口对面的天江苑住宅楼,就是以前大名鼎鼎的面粉厂。
于是在新都巷向上延伸的上百级梯坎旁,就留有上世纪的面粉厂和劳动人民生活的日常黑白照片,便于人们了解新都巷的前世今生。
到达一个平层后,这里有一个抚流阁,旁边的步道是一条滨江临崖步道。
沿着步道上行,飞驰而过的轨道2号线仿佛触手可及,还可“侧耳听涛”,赏“仰天纵目”之景。
街巷生活
若是离开崖边,往社区深处走,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
路上是人家,路下也是人家是这里最大的特点,也是新都巷与其他社区最明显的区别。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社区居民从楼内进出,或许很难想象,每天都需要爬很多的梯坎出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穿梭其中,巴适君却发现了不一样的乐趣。
每个梯坎旁的木椅、开在平层中的小卖部和乒乓球活动中心、巨大黄葛树下的凉亭……
摇着蒲扇在树下纳凉的人群过着悠闲的慢生活,旁边的木椅似乎是让爬梯坎累了的人随时可以休息。
喝茶、打牌、等着接孩子放学,这里市井又生活。
不知向上爬了多久,看到居民门牌上变成了桂花园,才知道已经已经进入了社区深处。
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从旁边路过,一抬眼就看到大田湾小学的招牌。
不知道社区中哪户人家的窗口冒出的饭菜香,正在等待着他归家。
时光交错
每隔5分钟,来往于李子坝与牛角沱之间的轨2号线从新都巷的邻崖步道跨山跃水。
站在视野开阔的“揽胜”亭,一边是现代摩登,一边是市井烟火,城市的更迭在这个社区里交错。
无论是新都巷周边的抗战文物遗址,还是大田湾体育场旁边的跳伞塔。
这里一定蕴含了一代又一代重庆人记忆中家的模样,爬坡上坎间都是满满的回忆。
我们可以在这里见证城市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也能在某一个转角处拾起老重庆的印记。
没有一个时代的江湖会永远立于时代潮流,但永远有那么一刻,会重新唤醒老重庆人的爬坡上坎的记忆。
站在李子坝正街抬头看新都巷的入口,梯坎上下的两种生活,久别重逢,执手相望。
原标题:上清寺,藏着百年小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