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非“淘金地” 有本地房企2017年销售额同比狂降86%
03-30 10:24:01 来源:每经网

伴随着众多房企的销售额屡创新高以及“千亿俱乐部”的不断扩容,2017年是房企们持续高歌猛进的一年。而与此相对的是,由于“3.17新政”以来的一系列地产调控政策,一度成绩亮眼的北京市场如今逐渐回归理性、慢慢退烧。

对于广大刚需住房客来说,楼市降温实属喜闻乐见;但对房企而言,北京不再是昔日楼市淘金地,销售额缩水、江湖地位生变,做出改变成为了当务之急。

北京“3.17新政”已过去一年,在这一年里,接连不断的调控政策究竟对房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而房企们面对当前的政策、市场情况又做出了怎样的变革?

timg (1).jpg

销售额、排名齐震荡

面对严厉的调控政策,2017年在京房企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纷纷呈现了明显下滑的趋势。据克而瑞数据统计,2017年,前十名在京房企共实现销售面积367.49万平方米,同比减少近45%;销售金额1515.38亿元,同比减少近30%。

2016年,北京销售额超过200亿元的房企一度达到7家之多,而2017年,销售额破100亿元的仅仅7家,其中只有首开、泰禾和万科3家房企的销售额突破200亿元大关。

根据目前多家房企发布的2017年业绩报告,2017年北京楼市调控政策均是他们业绩变动绕不开的因素。金隅地产在公告中透露,如果政府继续出台更为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可能会为公司房地产业务带来不利影响。

此外,在京房企的排名格局也产生了较大震动,业务范围立足北京的公司成为受北京3.17新政影响最大的对象。

亚豪机构市场研究部总监郭毅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过去一年,北京地区房地产调控颁布了有关限购、限贷、限价、限商、限售的“五限”政策,这些政策对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而对房企而言,中小型企业以及业务集中北京本地的企业将体现得最为明显。

据克而瑞的统计,2017年“京城房企一哥”的称号依旧被首开以257.1亿元的销售额占有;不过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的报告,2017年万科以307.5亿元的在京签约销售额力压首开问鼎冠军。

不仅如此,根据不同机构的统计,2017年首开在全国的房企名次产生了大幅度下降,甚至已经跌出三十强之列。首开股份董秘王怡曾对记者表示,过去一年其销售额的变动主要原因在于,首开对市场的布局重点集中在北京,因此受到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考验。

然而,在京房企中销售额降幅最大的却并非首开,而是和裕地产。记者了解到,成立于1999年的和裕地产主要致力于开发高品质住宅,所有项目均集中在北京境内,因此在本轮调控中成为受影响最大的企业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和裕地产的销售额由2016年的243.1亿元猛降至去年的33亿元,同比下滑86%,其在全国的销售排名也由2016年的第66位跌到了如今的200名之外。

抱团取暖积极求变

面对北京日趋严厉的地产调控政策,房企们也正在做出改变。目前来看,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了房企的经营策略和业务布局层面。

与此前的激烈竞争态势不同,过去一年里,在京房企抱团取暖的现象十分常见。由于限价地和土地自持比例的增多,房企联合拿地联合开发的操作模式逐渐成为常态。根据中指院的数据,北京2017年销售金额排名前五的项目,全部为联合开发。

在商业地产领域,类似这种抱团现象也十分常见。公开消息显示,为应对北京市发布的商办调控政策,以及当前趋于“冰冻”的商办市场,北京保利联合金茂、绿地、首创、华润、远洋、旭辉等房企,成立北京商办联盟。

在业务布局层面,随着政策对共有产权房以及住房租赁市场等领域的支持,各在京房企对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布局也不断增加。

在住房租赁房方面,根据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底,北京已累计推出27个企业自持租赁房项目,企业自持面积约143万平方米,其中万科、中铁、首创、首开的房企均参与其中。

与此同时,包括万科、龙湖、远洋在内的多家在京房企均开始涉足长租公寓业务,其中龙湖旗下的冠寓还首次将长租公寓、联合办公、配套商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小综合体生态模式的业务创新。

对于在京房企的多元化布局,郭毅表示,无论是共有产权住房还是长租公寓,房企对此的大力投资都有各自的诉求。对于共有产权房来说,房企一方面可以用相对低廉的融资成本获取相应的资金;另一方面共有产权房的销售回款的回收速度也比较快,营销成本也更容易控制。但对于房屋租赁来说,目前市场上仍没有一种很好的经营模式,也没有哪家企业在这类项目上实现营收平衡,目前依旧是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来做出全新的布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