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有根宝,女有钱惠!24年,她成了中国女足“教母”
08-07 19:07:29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消息,盛夏时节的上海,绝大多数人的生存都离不开三样东西:水、西瓜、空调。 但在上海梅陇中学,每天下午3、4点钟,烈日灼热,足球场上却能看到一群小球员训练的身影。

这群小姑娘曾7度受邀参加欧洲青少年女足锦标赛,夺得5次冠军。今年7月底,她们又启程奔赴挪威,参加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青年足球锦标赛,最终,她们在7人制class p组别中勇夺冠军。

钱惠带领着孩子们。

而从1993年开始,梅陇中学女足主教练钱惠就开始了这样的生活:带着这些女孩子训练,跟她们一起生活。送走一批,再招一批。

24年了,几乎每一批她带出来的孩子,都有几个进入了女足国家梯队,至今已有十多名一线队国脚出自这里。这是她希望看到的成果,也是她坚持这么多年的原因。

当初,她跑了许多腿,流了不少泪,拉扯出了这样一直性质业余却水平专业的队伍。

在上海足坛和中国足坛,这句话就是对钱惠最好的评价:“男有根宝,女有钱惠。”

钱惠已经为中国女足培养了几代国脚。

招人就像“推销员”,习惯被家长骂回去

毫不夸张的说,钱惠是中国女足青训的“教母”。

曾经,钱惠也是一名专业足球运动员,家乡安徽的她曾在河南女足队踢球。

毕业之后,她没有选择直接分配工作,而是来到了上海体院学习,没曾想,就从此和基层青训结缘一直到今天。

钱惠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金沙江路小学带女足,“当时都是男足教练带着,一个男足队带几个女孩子,没有单独的女足教练。”

最开始一批,她手下只有8个刚招来的女孩子。而在球队初创阶段,她的工作内容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庞杂。

钱惠和她的弟子们。

为了住得较远的小球员训练方便,球队采取了寄宿制,“刚开始连床都没有,刚好当时一个家长在大学管后勤,就拿人家退下来的床。后来那个孩子五年级不踢了,又没有床了,我们又去找旅馆剩下来的床。”

在闷热的上海,有时候宿舍停电,队伍还曾因此到球场上打地铺。

因为条件一般,球队连洗澡也只能由钱惠带着队员去公共浴室,“有人不知道还说,你怎么养这么多孩子啊。”

但比起这些硬件条件上的困难,人们对女足的“漠视”,更让钱惠伤心。

为了更早地选取苗子,带队一段时间后,她就开始去幼儿园“招生”,亲自去幼儿园发传单,但常会有幼儿园不让她进门。

“很无奈,就拎个包,就像推销员一样的感觉。也不能讲保安什么。有的保安看我蛮可怜,还让到房间去休息一会儿,有的就让你站在门口。”

而当她看中了小孩时,难“打点”的人又成了家长,常常被对方一句话“顶”回来。

“打了几百个电话,家长就直接说,搞什么足球啊,中国足球烂成这样还要搞啊。直接给骂回去。”

炎炎夏日,钱惠带姑娘们训练。

给孩子求出路,她急哭了

虽然有困难,也遭遇过不理解,但在自己的坚持和丈夫张翔的帮助下,钱惠的女足队还是慢慢带出来了。

不过,在小学带了没两年,一个新的问题又开始浮现——孩子们毕业之后怎么办。

钱惠丈夫张翔也曾就读上海体院,毕业后同样投身足球青训,也帮妻子带过女足。在妻子眼里,他是个很有“远见”的人,“他当时就想要搞个好的中学,有了好的中学才能持续发展下去。”

为了找中学,钱惠四处张罗,甚至情急之下直接去找教育局领导求助,结果回来被校长批评“越级反映”。

找到梅陇中学之前,钱惠的球队和几所中学尝试过合作,有的因为学校取消初中部而中断,有的则干脆直接是因为校长“不喜欢”而停止。

而在和梅陇中学达成了合作之后,球队的命运也一度遭遇威胁。

当时梅陇中学还是民办学校,学费比较高,“1995、1996年,那个时候工资还很低,家长去报名,结果一个学期就3000多,很难承受,那批队员就全都不踢了。家长全部走了。”

“我求领导,领导不理我,我求家长,家长很坚决,没钱。我急得直哭。也不知道为什么哭,就觉得很难过,孩子都转走了,带了五年了,十几个小孩子一下子就废掉了的感觉。”

盛夏训练的孩子们。

好在,就在心血眼看要毁于一旦的时刻,事情出现了转机。

“这个时候领导来讲,体育局出一半钱家长出一半钱(学费),就给他们补贴,1500块钱。然后我再打电话给家长,他们才慢慢转回来。”钱惠说。

有了管理部门的帮助,这批孩子才总算保住。

梅陇中学的初中加上曹杨二中的高中,到1996年,钱惠所在的普陀区女足“一条龙”才终于完整。这才有了此后20年,她在这里所创造出的一系列辉煌。

场边的钱惠。

先有作为,后有资源

刚入行时,直脾气的钱惠曾发过一次脾气。有一次青少年教练开会,会上讲的全是男足,后来发东西发钱的时候,她一怒之下把钱给扔了。

“我说,你叫我来开会,女足一个字都不提。”

结果领导只对她说了一句话:“你先有作为,才有资源。”

为了在管理层面前证明自己,也是为了在同行面前争口气,钱惠在球队上花的时间和心血,是常人所难以达到的。

每一天,她都和手下的小球员们待在一起,自己的女儿却送回了安徽老家。夫妻俩第一次带女儿出门旅游,女儿已经是念到初三了。

提到作为,现在的钱惠可以问心无愧地为自己自豪。20多年来,手下女足队伍拿下的各类赛事冠军已经数不胜数,足有约40个。

在人才输送层面,她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加起来进入专业队或是大学的有七、八十个,现役球员十几个,国家队十三、四个,“基本上每一批国青国少都有我们的人。”

小球员和外国选手合影。

此前,梅陇中学女足曾7次参加在利物浦举行的欧洲青少年女足锦标赛,拿到的成绩是5个冠军,两个亚军。

姑娘们也去法国、西班牙等国家参加比赛。今年6月去西班牙,她们参加了一项男子的青少年比赛,总共18支队伍里面拿了第13名。

经历过“没人问也没人管”的时代,如今校园足球所得到的关注,是曾经钱惠想也不敢想的。

现在,除了体育系统的比赛之外,加上校园足球等各类比赛,以及各种邀请赛、教学赛,一年下来,球队的比赛数量可以达到三、四十场。而在一开始,这个数字只有几场。

更令人欣喜的,是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投身到这个行业。

现在,帮助钱惠带领梅陇中学女足的教练陆云,正是当年在钱惠手下踢球的弟子。没有进入职业足球的她,上完大学之后,便回到恩师身边,在教练岗位上继续着自己喜爱的足球工作。

“现在搞足球,外面赛事也多俱乐部也多,工作机会也非常多。”提到做基层教练的待遇,陆云说自己很满意,“和一般老师相比,可能还好一点吧。”

专业做派,是不是需要改变?

被钱惠“挑选”进足球队的孩子,走的路基本就是两条:

踢得好且有意愿的孩子,在小学高年级时段进入体校,走向专业道路。

而初高中队伍里的球员仍然是学生,只在正常课程之外训练。她们的未来,主要还是考大学,足球只是一种“课外生活”。

和梅陇中学女足队员钟鸣一起进队的人有10个,后来有的为了专心学习,有的因为转学,还有的进了体校,现在剩下的只有4个。

如今,下学期升初三的她,也因为户籍问题,即将转学回江西老家准备中考。

和她同龄的张智怡,曾经想过走职业足球的道路,不过现在仍还是学生。

她也说,“爸妈也不支持去体校。因为体校学习时间少,怕我成绩拉下来足球也没跟上,还是觉得作为爱好比较好。”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让女儿参加球队只是一种“兴趣”,是为了在学习念书之余,锻炼身体和意志品质。

有些确实有潜力的孩子,钱惠还得劝说家长“放”孩子从事职业足球,比如张影。她的家庭条件不错,家长一度看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要退出,后来钱惠几次家访,才有了后来的这位国家队球员。

夏季训练中。

事实上,据钱惠透露,在足球大环境日趋好转的当下,相比刚开始带队时,现在的确有了更多的家长愿意把孩子送来踢足球。

不过,集体住宿制以及寒暑假也要训练的相对“严苛”的日程,让很多家长最后打了退堂鼓,“她们还是蛮愿意参加的,可能一个星期来一次,让女儿健身一下。但是系统的训练可能不太愿意。”

为了吸引更多孩子踢球,这种校园中的偏“专业”做派,未来要不要改变,钱惠说自己也有过考虑,比如“双休日训练,一星期两三次(训练)”。

但她也表示,至少在现在,自己的球队作风,仍有其存在的价值。

“我觉得校园足球也好,只是一种基数,普及到一定的程度,还要有提高。”

“比如U12,你说踢的人很多,我觉得还是不够,真正去踢的人还是少,好的队员还是少。要有成果,不然出来永远打不过专业队的。”

钱惠和外国小球员合影。

“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

24年的基层足球经历之后,钱惠看到了一种新生事物:各种民间的足球俱乐部的出现。

这些俱乐部的出现,对于钱惠的校园体育选材模式,带来了一定压力。

在那些俱乐部当中,有的只是基础的“兴趣班”性质,有的则已经建立起了有一定水准的青训体系,这也带来了一种新的青少年培养模式。

“这些业余俱乐部,它出人,它有钱,能买卖人,有流通,教练也会认真带,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冲击。因为我们看到他们打比赛,看到那些小孩在成长。”

在对师资力量的吸引上,这些俱乐部也有一定优势,“家长愿意出钱一堂课300、400块。外面俱乐部带队工资高,也就有人愿意去当教练。”

“市场这个东西我不知道是好还是坏,但是对大家都有冲击。不过提倡体育总归是好的。”

在钱惠看来,无论如何,体育上的“多元化”和普及,总不是坏事。

而根据她多次造访欧洲,所看到的足球发达国家的情况,现在正在足球领域渐渐兴起的“市场经济”,似乎是一个正面的信号。

“我觉得想赶上国外(要)十年二十年,三四十年,普及和提高都要,参加人数多了,人才才多。”

“他们(国外青少年球员)一般以俱乐部为单位。学校里面踢,俱乐部里面还在踢。你一个地区三四个队,人家的队伍则是成百上千。”

原标题:男有根宝,女有钱惠!24年,她成了中国女足“教母”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