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消息,丁丰是传统的媒体人,曾任职于《青年时报》,2010年微电影开始热起来的时候,他跟报社合作成立了时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始做起了视频生意。
在一名短视频创作者的回忆中,2010年《11度青春之老男孩》的发布,是整个行业的拐点。极具传染力的故事背后,是中影文化、优酷联合雪弗兰克鲁兹汽车策划的一次成功广告营销。大家开始看好这种商业变现模式,微电影创业也随之而起。
时莱文化传媒的业务也主要是微电影和电视台栏目制作。入行后丁丰发现,影视制作公司只能在品牌商和渠道商之间挣扎,2013年电视行业也开始滑坡,于是丁丰决定从报社离职,自己创办了海腾文化传媒公司。
2014年7月,视频自媒体苗头初现,丁丰便在海腾内部孵化了二更,首批视频《杭州24小时》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后,二更便开始继续复制这种模式——5分钟讲故事的短视频。
丁丰的创业历程,也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官方数据,从上线至今,二更已经拍摄了2800多部视频,讲述了上千个平凡人的故事,视频累计播放量近200亿次,日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全网粉丝数近5000万。
继1月宣布完成B轮1.5亿元融资消息之后,二更于8月15日宣布完成B+轮1亿元融资,由云锋基金领投,源码资本跟投。此前于2016年3月完成超500万A轮融资,投资方为真格基金和基石资本。
B+轮融资消息公布后,丁丰就关于接下来二更的运营和业务发展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问答的精华部分,界面创业略作编辑:
记者:二更现在的盈利模式是怎样的?哪一块的业务带来的收入最可观?
丁丰:这一年半来,我们的主要变现模式就是商业化定制短视频,今年上半年已经有超过一个亿的订单量了。这块业务现在发展的也确实比较快,规模化也比较大。二更整体的收入增长比例是达到我们预期的,上半年我们增加了800%的收入。对于内容付费和电商业务的发展会相对比较谨慎。
记者:现在主要的运营成本是什么?
丁丰:是人。加上二更旗下的控股或是全资子公司,导演人数超过了100多位,加上内容运营人员,现在公司总共有300多个人,人才方面的投入是最大的,但是我们的导演大多都是青年导演,性价比比较高。
记者:现在已经有一些短视频平台撑不下去了,在您看来,现在短视频进入洗牌阶段了吗?或者说什么样的短视频平台或是内容生产商容易被淘汰?
丁丰:短视频现在很多平台确实还处于亏损状态,但是现在大家都把短视频这种介质当作一种非常好的流量入口,所以对于平台方来说,他们的逻辑还是互联网逻辑,先有流量再变现这样。但对于我们内容生产者来说,在内容生产环节
就已经可以完成变现。我们更希望二更自己有更强大的造血功能,我们现在有接近20%的内容是商业内容,这些内容承担的就是造血的角色。而现在短视频的问题不是太多,而是优质内容太少的问题。
记者:可否介绍下二更学院现在的情况?
丁丰:二更学院是今年比较意外的一个项目,今年过完年后才开了第一班,因为我们快速的在扩张,需要大量的导演,然后发现这是一种比较好的模式,所以现在我们陆陆续续做了四期了,规模在扩大,影响力在扩大,也给二更引进了一些人才。所以下半年,二更教育学院会成为我们的工作重点,也计划跟政府和高校进行深度合作,也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打造1到2个产业园,进行大规模的人才孵化。
记者:接下来还会有什么新的业务模式?
丁丰:除了内容多元化的布局,我们接下来一到两年还会重点推「栏目共建」的模式,因为现在我们看到了一些企业媒体化的机会,就是说,现在又大量的企业需要用二更讲故事的方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传播和宣传。我们现在跟长隆就在合作这样的模式,长隆主题公园已经有28年的历史了,里面有非常多的内容资源,这是2B的一种有效的商业模式。
记者:二更成立之初就已经在布局本地生活类内容了,今年开始成为工作重点的考虑是什么?
丁丰:当时在人力、物力、品牌运营等方面投入的并不大,今年我们看到了更好的机会,城市站的视频内容生产能力,可以承载企业品牌媒体化的需求。二更城市站拥有视频制作的品牌影响力、持续的原创视频生产能力和全网传播渠道的流量入口,优势明显。预计到今年年底,二更上线的城市站将达到30个。
记者:二更的扩张离不开平台和渠道,现在最重视的平台和渠道有哪些?
丁丰:头部平台还是老三样,微信、微博、头条。二更会配合不同平台的分发模式。线下渠道的覆盖一直是比较重的,地铁、公交系统、地面的LED屏,手机终端,家庭里的屏幕如有线电视、 IPTV等都布的非常完整。
记者:现在网剧和网络电影的布局状况现在是怎样的?
丁丰:我们不会做网大,网剧在布局,还在内容立项阶段,争取今年能开拍,明年能上线。
(原标题:二更创始人丁丰:现在短视频的问题不是内容太多 而是优质内容太少)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