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消息,这原本就是一个老一辈小一辈融合共生的时代,谁又能扎谁的心呢。
继泡枸杞的保温杯之后,又一扎心标枪隆重出炉。
9月3日下午,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布微博,自称:“作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我个人觉得压力山大!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界未来一定属于00后,加油!”
▲雷军微博截图。
雷军微博中截图的男孩言论,来自梨视频日前发布的一段采访视频。画面中,一名稚气未脱的少年称,“我这个年龄做CEO感觉很正常;可能一些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他们就没办法了解互联网。”
这名少年叫李昕泽,今年17岁,来自河南洛阳。两年前,他与朋友合伙创办一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担任CEO。工商资料显示,这是一家经营“计算机软件开发及系统集成”的企业。
00后CEO的标签,加上“扎心”的言论,将这名17岁少年推上风口浪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他自称无意冒犯,“不是针对谁”。
“要尊重老一辈企业家”
新京报:你说,三四十岁的老一辈企业家不懂互联网?
李昕泽:是我说的,但是我要澄清一点,我的原意是我们要尊重老一辈企业家,尤其是做实体经济的那一批人,他们对互联网的接触确实不多,我们作为互联网一代,要帮助他们,也要向他们学习。
新京报:为什么说这批人不懂互联网?
李昕泽:无意冒犯,但这是不可否认的。比如我有一个表哥,今年三十五六,他会上网,但是确实不懂互联网。可以说,那一辈人里,像我表哥这样的很多。你不能跟我吹毛求疵,从老一辈人里揪出一个懂互联网的来反驳我,是不是?三四十岁的人,对于00后,不就是老一辈吗?
新京报:所以你认为相比年长者,你在互联网时代更有优势?
李昕泽:我还没有更多的优势,比如技术不够专业,还有资金等各方面都捉襟见肘。但是我们有很多人关注,越来越多的人支持我。我们的优势在自己创造优势,可能现在没有优势,以后会有的。
新京报:怎么看待因为一句话而引起的争议?
李昕泽:雷军也转了这句话,只能说无意的一句表述,让一些人扎心了。实际上,我不是为了针对谁。
▲李昕泽。来自“崇才科技”微博。
“出来做点事比窝在家里好”
新京报:有人说你因为家境较好,所以敢折腾?
李昕泽:好吗?我的父亲是个公务员,母亲做生意,我认为我的家庭条件一般,比我有钱的太多了。比如现在我用的手机,才两千多,有钱的就用苹果了。
新京报:一些你的同龄人在网上说,“这个锅00后不背”?
李昕泽:80后、90后常说00后是毁掉的一代,光会玩游戏。不可否认有这样的人,没有一代人是完美的。我希望用我的经历,转变社会对00后的看法。个人认为,我有这个能力可以改观。
换一种角度说,如果我如今看见一个三四岁的人玩互联网,玩得还不错,醋坛子也会翻,也会忍不住黑几句。可以说,有一部分00后这么说就是嫉妒。
新京报:你认为这种关注都是因为嫉妒,没有其他的因素?
李昕泽:有的人关注我本人,有的人关注说的话,有的人关注00后这个群体。每个人关注的点不一样。我现在出来做一点事,也要比一些00后窝在房里打游戏,什么都不干强。就是有人嫉妒,一部分人。
新京报:有人说你瞎折腾,有人说你博关注,你怎么评价自己做的事?
李昕泽:我的目标是15年内上市,做一个伟大的公司。什么样的公司算伟大?举个例子,阿里巴巴算二分之一伟大,雷军的小米算三分之一。微软或者苹果这样的,才是百分之百伟大。
伟大的公司,是国际化的,改变全人类的。我的意思是,伟大的公司有一个信念,赚钱不是一个主要目标。有一句话叫“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我的人生格言。
“公司暂时没有利润,正在融资”
新京报:有人说,你成立公司是闹着玩?
李昕泽:2013年的时候,我上初一,比较喜欢玩一款游戏,在游戏论坛里认识了一个朋友。我们对于游戏比较感兴趣,算是志同道合,于是就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一起开发一些游戏模组。后来就在2014年开始筹备公司化运营,最终在2015年7月份注册下来。
新京报:一家公司必需的业务和人员,你具备吗?
李昕泽:我们的主营业务是网络产品开发,包括电脑系统、手机应用、游戏模组。团队比较大,看你怎么算,算上新加入的有三到四百人,核心成员五六十个。都是00后,全部都是。
新京报:这么庞大的团队,能支付他们的报酬?
李昕泽:公司暂时没有利润,不过现在已跟一些投资机构接触了。
新京报:你的公司有实质性业务吗?
李昕泽:正在融资阶段,用来发展公司的业务,有刚发给投资人的计划书。我们想做资讯平台,追求一种比较整齐的阅读体验。
▲李昕泽。来自“崇才科技”微博。
观点
在“老辈小辈”共生的年代,如何能走得更好
李昕泽关于“老一辈”的这段话,估计令很多刚撸起袖子创业的80后、90后,一口老血喷到手机屏幕上。自己刚刚意气风发地登上做企业的历史舞台,正要开始表演,怎么就成了“老一辈企业家”呢?长江后浪催前浪,属于历史规律,可这后浪是不是来的太快了点、汹涌了点?
混龄共处时代,代际差越来越短
在万众创业的时代里,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业变革的节奏越发剧烈。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甚至00后,并不拘泥于年龄原有的轨道,突然出现在同一个段位层面上PK。
从强调80后到炮制出85后,从强调90后到炮制出95后,直到前些天我看到有人强调自己是97后(为了强调比95后还要年轻一点),便越发意识到,大家对于年龄与代际,竟然有这么强烈的在乎和“危机感”。
曾几何时,我们是10年为一个代际;后来节奏快了,5年一个代际;现在恐怕真的是三年两年一个代际了。用我们一位教育类媒体同行的话说:75后的公司领导拢着85后的部门主任带着90后的新闻编辑给95后的大学生做内容,越来越找不准感觉。
在很多活动场合,你会发现年龄跨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大。前些天我参加了一个行业论坛,到晚饭的时候,二三十岁的一拨端着红酒玩游戏,旁边四五十岁的一拨百无聊赖,终于还是没忍住给主办方要了白酒;晚饭结束一拨人去迪厅狂欢去了,一拨人嫌太闹回房睡觉了,另有中间一拨竟然在迪厅大堂里找到了一张乒乓球台……
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个混龄共处的时代,表面很和平,内心难免起波澜。不服老是人的天性,多数人都会高估自己的理解能力,在自己又跨入一个代际门槛的时候,总会察觉不到,自以为还很年轻,起码还能理解更年轻的人。事实上,已经是自欺欺人了。
网上有人说,不同年龄,实际上就是一代人对一代人的抢劫。这话说的有点绝对,但这种代际涌动的紧迫感越来越强,却是不争的事实。
李昕泽的话可能挺刺耳,但也不是没有意义,“他们没法了解互联网,因为已经老了”——对于00后这批互联网的原住民,我们有些时候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事方式、思维逻辑、情绪节奏。
▲去年,2000年出生的高二女生戴安然被任命为崇才科技第10任副总裁。微博截图
老辈小辈各有所长,心态才是真“标签”
昨天翻报纸,有报道说,今年开学季不同以往的地方,各大高校迎来最后一批90后,还有一部分00后,他们可不是少年班,他们是普通的大一新生。
就如同曾被标签化了的80后“垮掉的一代”,曾被贴上“脑残”、“自私”、“非主流”的90后,00后一代发出的呐喊是:“请不要再给我们贴标签,我们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
时代有什么了不起?这是《岛上书店》一书中主人公不断拷问的一个命题。那么,年轻有什么了不起?这些年,我们既不断听到年轻人的“狂言”,对他们看不惯事务的蔑视;也不断听到“老一辈”对他们的指责:有什么了不起,幼稚不成熟,有栽跟头的时候。
或许,李昕泽们在成长中会栽跟头,但又有什么了不起?年纪轻轻有如此经历,不同样是人生财富的积累吗?就如同二十年前的马云一样。
这就是一个老一辈小一辈融合共生的时代。“小一辈”多激情,“老一辈”多理性;“小一辈”多精力,“老一辈”多智慧;“小一辈”多无畏,“老一辈”多经验;“小一辈”多个性,“老一辈”多规则……
如果只强调无畏就会多虎头蛇尾;如果只强调成熟就会多错失良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谁能从更加多元复杂的环境里,葆有开放包容的心胸,汲取到更多的营养,谁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稳。
至于你是要把自己归于“小一辈”,还是被简单地归为“老一辈”“老老一辈”,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身份证上那个年份,而是内心深处给自己贴上的标签。
早些年流行一本书《相约星期二》,莫里教授给人传递的最大智慧就是:以雍容的心态面临你自己所处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雷军自嘲为“老老老一辈”企业家,既感受了“亚历山大”,接受了来自后浪的挑战,又能淡定地给“新一辈”真诚的祝福。这样,就挺好。
你好,00后的新一辈。
你好,三四十岁的老一辈。
原标题:“三四十岁老一辈”被00后CEO扎心了?听听当事人怎么说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