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七夕的美食让人嘴馋!我们在现代也能做出浪漫又健康的大餐
08-27 12:46:20 来源:上游新闻综合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1.jpg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亦称“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历史上各朝代也有所不同。两汉以前多为尝黍饼,魏晋南北朝时流行吃汤饼,唐朝这天则吃斫饼,意味圆满,宋代时期巧果、荞面、花瓜及晚清年代红娘自配等为七夕节日食品比较盛行。 

七夕节通常吃什么?

一、饺子

2.jpg

鄄城、曹县、平原等地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二、巧果

3.jpg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是江浙地区一种常见油炸小点心,制作简单。将面皮切成寸长条或方圆形,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起撒上芝麻、白糖即可。宋《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因“巧”和“桥”谐音,因而古人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到了晚上,大家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三、巧芽面

4.jpg

除了吃巧果,有些地方,七月初七吃巧芽面。做巧芽面用的豆芽,要提前七天生,选没有虫蛀的绿豆一小碗,洗净,平铺到一个盘子里,用湿纱布盖好遮住阳光,放到炕头上,每天喷几次水使之保持湿润。七天后,待豆芽长至两三厘米长,便可做手擀面,下锅煮熟,过凉水拔透;然后热锅坐油,加肉丁炒熟,葱、姜爆锅,酱油、醋炝锅,放绿豆芽炒熟,加水煮沸,再加盐、味精,做成豆芽汤;把面条抓到碗里,浇上豆芽汤即可食之。

七夕为什么要吃面条?

七夕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有关,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传说牛郎织女被隔在天河两岸后,年复一年站在河边,哭着唤着,想着盼着,不灭的真情感动了鹊仙,召来天下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汇集到织女山的天河上空,搭起鹊桥让两人相会。这一天许多人都会吃面条,据说面条吃七根,亲人心连心。吃面条时还会扔在外面两根,犒劳搭鹊桥的喜鹊。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四、云面

5.jpg

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

五、江米条

6.jpg

江米条是一道汉族小吃,用糯米面加豆粉和面后在焖锅里蒸出来,放在石臼里用棒子捶,再秆成圆形,晒干用油煎出来,最后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制作而成的一种食品。

六、巧酥

7.jpg

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花瓜

8.jpg

在七夕这个特殊的节日,瓜果当然必不可少。七夕时吃的瓜果也有多种变化,有些人喜欢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等绘成“花瓜”。花瓜主要是一些待字闺中的女子在七夕这天,将瓜果皮表面雕绘一些图案等蒸煮食用。手巧心细的女子能将普通的瓜果雕绘出精美多异图案的花瓜,这样,十里八乡上门提亲的也就闻之而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七夕》曰:“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七夕习俗要吃哪些瓜果?

1、西瓜

七夕是以瓜果为主,因为这个时候瓜果下来了,特别是西瓜。夏季时节我们最喜欢吃的水果就是西瓜,汁水丰厚,果肉非常的甜,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同时可以起到补水、防暑、利尿的功效。

旧时宁波人乞巧喜欢用瓜灯助兴,宁波民间有将七月称为“瓜月”的。宋代庆元(宁波)知府吴潜《鹊桥仙》:“馨香饼饵,新鲜瓜果,乞巧千门万户。”制作瓜灯先将西瓜的瓤肉挖掉,再在西瓜的外皮上雕刻各种精美的浮雕图案,瓜内点上蜡烛,别具一格的观赏灯具就算制成了。

2、桃

七夕节可以说是爱情节、桃花节。而在这一天的桃花食物里面,首选的就是桃子。桃子的外观色泽鲜红,红代表一种桃花的气场,同时桃子的“桃”字也寓意着桃花,吃桃就等于吃进桃花的兆头了。

吃桃子的好处多多,除了补充人体水分和维生素外,还可缓解便秘等。中医认为,桃子性热而味甘酸,有补益、补心、生津、解渴、消积、润肠、解劳热之功效,为“肺之果”,适宜于低血糖、肺病、虚劳喘嗽之人作为辅助食疗之物。

3、葡萄

七夕前后又到葡萄成熟的季节,葡萄富含葡萄糖、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葡萄汁被科学家誉为“植物奶”。葡萄中含较多酒石酸,有帮助消化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葡萄能健脾和胃,对身体大有好处。在炎炎夏日食欲不佳时,吃葡萄有助开胃。

吃葡萄后不能立刻喝水。吃葡萄后立刻喝水,不到一刻钟可能会引起腹泻。这是因为葡萄本身有通便润肠之功效,吃完葡萄立即喝水,胃还来不及消化吸收水就将胃酸冲淡了,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了肠道蠕动,就产生腹泻。

4、苹果

苹果,历来是爱情的象征。希腊神话中,一只金苹果令三位女神斗艳争奇。评判人帕里斯,最终将苹果授予了象征爱与美的女神阿弗萝蒂特。因为她被女神许诺了美丽的爱情。

有科学家和医师把苹果称为“全方位的健康水果”或称为“全科医生”。中医则认为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等功效。而每天连皮吃一个苹果还能避免中风。

八、鸡

9.jpg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七夕为什么要吃鸡?

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有在七夕,才得以鹊桥相会;而当雄鸡报晓时,他们就不得不分开了。古时人们因为同情牛郎织女,有流行在七夕宰鸡的风俗,以祈祷有情人永不分离。因此,七夕节,吃鸡成为很多地方的一种传统风俗。

在七夕,在城阳当地还有扣公鸡的习俗。以前一到七夕节,城阳这边有些人家就把自己家的大公鸡从鸡窝里掏出来,用筐子扣在屋子里,传说是王母娘娘规定,天亮鸡一叫,牛郎织女就得马上分开,所以大家就认为,公鸡换了生地方害怕,自然就不叫了,这样牛郎织女在一块的时间能长点。

九、五子

10.jpg

七夕“拜织女”是少女、少妇们的大事。祭拜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等,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更是少不了,焚香礼拜默默祷告后,这些供品也就成了她们宵夜的食物。

十、吃蚕豆

11.jpg

很多人不知道,七夕节还与蚕豆结缘。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分食蚕豆,谓之“咬鬼头”,取驱邪的意思。

“分豆结缘”是福州七夕节特有的风俗。此俗缘出郊区,后传入城中。节日里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并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蚕豆谈天说地,以作结缘纪念。七夕成为促进家人和睦、朋友缘深、邻里友好相处的“结缘节”。平日,小孩、邻里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蚕豆一分,积怨便烟消云散了。

在福州方言里,“蚕”与“缠”谐音,分蚕豆就是“结缘”,是人们彼此表示友好的一种仪式。吃蚕豆就是希望把好事紧紧缠住,把友谊、爱情、亲情、邻里情紧紧地缠在一起。“分豆结缘”习俗在福州已流传了近千年。

十一、吃糖粿

12.jpg

泉谚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把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演变成“七位娘妈”,而在中国民间七夕节流传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传说。闽南人将两个传说“合二为一”,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七夕风俗,应令祭品糖粿除了用于拜祭“七娘妈”之外,还有一个美丽的说法——“用来盛放织女的眼泪”。

糖粿的做法其实很简单,用糯米粉加凉水调成面团,然后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然后,用手掌轻轻一按搓成圆形的丸子,使之成为扁圆;最后用拇指往中间一押,使其中间下凹即可。糖粿做好后,把水烧开,放糖粿、乌糖,煮片刻即成。

十二、红娘自配

13.jpg

红娘自配是晚清出现在民间一种七夕美食,用大虾和鸡茸辅以多种配料烹饪而成,盖因选材及做法过于奢侈,多流传于达官富商、书香门第之间,也是文人墨客七夕相聚时不可或缺的节日味道,其来历却有着一段佳话。

清宫廷每隔三五年都要采选一批民女进宫,同时也将些超龄的宫女送出宫。有一叫梁红萍的大龄宫女因平常一直随侍在慈禧身边,尽心尽力侍奉太后,慈禧被她侍候惯了,就不肯放其出宫。梁红萍有个叔叔在宫中做御厨,深谙宫中律规,当然不愿看到侄女虚度青春,就动了一番心思,在七夕这天,借《西厢记》之故做了这道名叫“红娘自配”菜肴供慈禧膳用,暗求慈禧高抬贵手,放人出宫。慈禧也非等闲之辈,一眼看出了厨师的用意,于是问身边仨超龄宫女这菜名“红娘自配”何意?宫女们佯装不懂,同时跪下求老佛爷赐教。慈禧便大发慈悲,说,你们几个可以随时出宫,各自选个如意郎君吧。仨宫女众声谢恩后,生怕有岔一刻也没停留,便随即离开深宫。红娘自配由此作为一个民间故事和一道象征自由爱情味道在世间慢慢流行开来,成为七夕一道美食。

十三、蜂蜜

14.jpg

蜂蜜在我国象征着夫妻甜蜜的生活,七夕吃蜂蜜,甜甜蜜蜜。

在七夕美食上的介绍,《太平御览》卷31引《日纬书》:“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主关梁;织女星主瓜果。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可以用松针象征绣花针,煮松针汤喝。松针可入药,具有预防流脑,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夜盲症、神经衰弱、营养不良性水肿等药效。或者用五彩面象征绣花线,用藕象征情意绵绵(藕与偶同音),用石榴象征团结,用红高粱与黄小米双色饭象征炎帝族与黄帝族的融合等。

七夕,可不只是古代人的专利,放到现代,也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在这个牛郎织女每年最期待最幸福的一天里,相爱的人们,即便是老夫老妻,也不妨放下生活琐事,吃个饭,谈谈情,不枉费这美好的时光。让我们用现代美食来表达彼此的关心和爱意,又浪漫又健康。

第一道:最相思(南瓜拌红豆)

15.jpg

诗曰:“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七夕美食,当然离不开红豆。

原料:老南瓜、红豆、冰糖。

做法:

1.将南瓜去皮去籽,切片,做成心字型,上笼蒸熟。

2.将红豆放开水里煮透,放入几块冰糖熬到出沙,建议放到压力锅里煮省时口感更好。

3.南瓜放盘子围边,红豆倒入中间,装盘即可上桌。

红豆尤其适合体弱胃寒的女性朋友多食用,温补,健脾益胃,常吃有益于保持好气色。南瓜膳食纤维丰富,蒸着吃营养保留更全面。红豆南瓜的组合可以代替部分主食作为晚餐,不易发胖!

这道菜可谓是寓意深刻,红豆代表相思,南瓜做的心型,代表牛郎织女虽然在天上相隔各一方,但还是心心相印,思念之情不断。

第二道:天生一对(椒盐基围虾)

16.jpg

原料:基围虾、盐、葱花。

做法:

1.新鮮基围虾,剪须,去虾线,从背面剖开后洗净沥干水,加少许盐腌15分钟左右。

2.锅中放适量油烧热后,加姜片蒜末煸香,放入腌好的虾煎至完全变色后盛出待用。

3.另起油锅,加少许油烧热,倒入炸过的虾,翻炒后撒入椒盐炒匀。关火后再加入葱花炒匀即可。

注意:

1.基围虾相比其他荤菜,低脂好烹饪。

2.如果虾没有在油锅炸过,口感相比炸过的会稍微差一些,但是油量会大大减少,更符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3.第3步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一些配菜比如洋葱、黄瓜、韭菜等,根据配色和口味自由搭配即可。

4.想制造浪漫,摆盘是关键,一对一对同一个方向最佳,需要比技术比用心啦!

第三道:比翼双飞(可乐鸡翅)

17.jpg

原料:鸡翅、料酒、可乐、酱油、葱、姜。

做法:

1.鸡翅背面用刀划几道口子,但是不要划断。

2.用料酒、酱油、葱段、姜片将鸡翅腌制半小时左右,至所有汤汁都被鸡翅吸入即可。

3.锅内油热后,把腌制好的鸡翅两面都煎至成金黄色。

4.倒入可乐及腌制鸡翅剩下的腌料,同时倒入适量酱油调色。

5.大火烧开后,中火慢炖。至汤汁收干,即可。

总的说来,选择自己在家做饭,吃肉推荐白肉(鱼、禽肉色较浅)优于红肉(牛羊猪肉颜色呈暗红色)。当然,红肉还是可以吃一些,红肉含铁质丰富且易吸收,对贫血的人尤为重要。对于素菜,清炒西兰花、苋菜、空心菜之类都可以,荤素搭配,颜色丰富,促进食欲,让心情更好。

(来源:齐鲁晚报网、天津日报、中国网、《家庭医药》杂志、吃货部落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