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悦读 > 正文
刷牙如何成为一种习惯?且看中国人的口腔清洁史
06-23 07:30:27 来源:澎湃新闻

关于中国人何时形成刷牙的习惯这个问题,不少史书中说唐代时社会已经流行刷牙了。但是,经人考证发现其实唐代更为流行的方法不是刷牙,而是揩齿或漱口。从时间早晚看,我们相信漱口这种简单清洁口腔的方式要早于揩齿。大概最晚在东晋时期,人们已经知用盐末揩齿的方法来清洁牙齿了。不过,对于揩齿这种方式在社会上的普及度,我们不可过高估计。南朝著名医药家陶弘景将其归类于“养性延命”的技术之一,可见其并非人人都懂的。

在敦煌壁画中有不少反映揩牙的画面。据王惠民先生统计,敦煌壁画中的刷牙图至少有14幅,最早的刷牙图见于中唐时期第154、159、186、361窟的《弥勒经变》中。

1.jpg

敦煌壁画中的“揩牙”

总体上看,历史上五代以前中国人揩齿这种方式都不常见,可能漱口相比而言会多一些。

历史上宋代是最强调刷牙的了,在这一时期的许多医书中均对刷牙与牙齿保健做过全面详细的说明,分述如下:

1、指出刷牙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若牙齿不好,可能引起全身疾病。正如民间经验所言,一个人健康与否可以从其牙齿的好坏上来判断。《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一《揩齿》中就说:“揩理盥洗,叩琢导引,务要津液荣流,涤除腐气,令牙齿坚牢,龈槽固密,诸疾不生也。……或缘揩理无方,招风致病,盖用之失宜,反义为害,不可不知也。”

2、规定漱口、揩齿的时间与操作细节,这些主要在《太平圣惠方》中提到,如卷三十四中记有为“揩齿朱砂散”的用法是“每日早、晚各以温水漱口三五度,用药揩齿”。又有“揩齿龙脑散”用法是“每日早晨及临卧揩齿”“揩齿散”“每日早晨及夜卧,常用揩齿”。有时还提到“每日二、三次揩牙”。可见彼时对于牙齿保健的重视理念,已与今天所倡导的牙齿健康保健知识并无二致。

3、用于揩牙的“牙膏”明目繁多。古代当然无“牙膏”这种叫法,不过有与它功能类似的药物制品,名曰“劳牙散”或揩牙散,也可称之为“牙粉”,如上条中介绍的“揩齿龙脑散”“揩齿朱砂散”,还有“揩齿桑葚散”“揩齿龙骨散”“揩齿麝香散”“揩齿槐枝散”“揩齿莲子草散”等数十种散剂。这些揩齿散剂的用法常为“以指点药,揩齿上”。《博济方》卷三记载了一种名为“揩齿乌髭地黄散”用法为:“每日夜用之揩齿。揩齿法,欲使药时,用生姜一块,如杏仁大,烂嚼,须臾即吐却滓,以左手指揩三五遍,就湿指,点药末,更揩十数遍。”

由于社会生活层面不同,民间百姓主要是使用简单的漱口,而且能做到的人也不算太多。他们日常漱口所用的水,多是白水,条件稍好者用些茶水、姜汤漱口也算不错了。青盐也是一种使用较多的洁牙剂,常常配合漱口使用。《红楼梦》中大观园内的公子、小姐们在漱口之前都会先用青盐把牙齿擦一遍。这种青盐含杂质较多,不能食用但却可作为洁牙的试剂。作为擦牙的青盐,常被做成棱柱形状,方便使用。

揩齿除了手指之外,古人还会用到揩齿布,我国大约在晚唐时候就有揩齿布了。1987年,考古队员在清理西安法门寺唐塔甬道时,在发掘的一块记录衣服的碑文中就刻有“揩齿布一百枚”的字样。宋代的医书《圣济总录》中的“治口臭揩齿方”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揩齿布的用法,“每日早,取杨柳枝咬枝头令软,摭药揩齿,瞬水漱,复以棉揩,令净”,南宋张杲《医说》总谈到丁香散治口臭,也是用绢揩齿。依据文献记载判断,揩齿布似乎既可以直接蘸药揩齿,也可作为手指揩齿之后的一道清洁工序。

从人类历史上看,清洁牙齿的试剂虽出现较早,不过其真正向全民普及还是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和香水,胭脂与乳罩一样,牙粉、牙膏之类的洁牙剂可以追溯到古代。在两千多年前,有一位希腊医生曾用诗写下一张配制牙膏的方子。美国于建国之初尚不知使用牙刷,乔治·华盛顿的牙医告诫他用一块布蘸了白垩擦牙齿。数十年之后,牙刷传入美国,不过,洁齿剂依然是一种奢侈品,并未太大众化。到了1859年,纽约有一个名叫维康·亨利·郝尔的药物批发商首创一种红色的擦牙水,取名‘苏珊顿’,是混合希腊文‘保全’与‘牙齿’两个单词而成。‘苏珊顿’含有酒精37%,对牙齿有害无利。但是,1894年郝尔逝世时,却已饱赚一千万美金。不过‘苏珊顿’虽然损害牙齿健康且因牙粉与牙膏的兴起而被废弃,但是,至少对它大肆宣传的广告教美国人开始刷牙齿了。第一个制造牙粉的美国人是牙医亚瑟·怀特·里昂,他的第一批产品名叫‘里昂牙片’。这些牙片是把牙粉压成一块薄饼形和条形的巧克力糖一样分成许多相连的小块,用时便折一小块下来放在牙刷上。1874年,里昂又制作了瓶装的牙粉,后来又改为罐装,销路压倒牙片。美国在南北战争之前就有牙膏出售,有的是舶来的,有的是牙医为他们的病人调制的。牙膏原来是装在小瓶里,用的时候须将牙刷伸到瓶里去蘸。这里使人们感觉到不卫生而畏缩不用。可以捏的试剂管是美国人约翰·兰德于1841年发明出来装绘画颜料用的。在1892年另一名牙医谢菲尔德开始使用这种管来装牙膏。一经问世,不胫而走,迅速为消费者接受,也奠定了今天牙膏外包装的雏形。”

2.jpg

20世纪初美国的牙粉广告,引自《牙齿的故事》

这是牙粉、牙膏等现代牙齿清洁剂在美国的演进史。关于它们在中国的引入与推广过程,李晓军《牙医史话》中有概要介绍,本文以兹参考。19世纪末,与其他洋货一起,牙粉、牙膏也进入中国,并开始在城市流行开来。这时期主要的使用者是学生、公务人员、社会名流等,刷牙也成了“文明人”的象征之一。不过刚开始,人们对于刷牙的认识还是不太清楚,担心用毛刷这样长久地刷下去,牙齿会坏掉。如1876《格致汇编》中《论牙齿》文就说:“有人喜欢用牙粉刷牙,此质虽能令牙齿变白,但久用之,则外壳销磨净尽,而牙亦易坏。”而在普通人看来,那些“每天一大早就往嘴巴里塞些粉子,弄得满嘴的泡泡,跟洗衣服似”的文明人,用牙粉刷牙“简直是脏死了”。

清末实行新政,开办实业,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鼓励、扶持商人兴办实业,其中就创办过牙粉厂。20世纪初,较为知名的牙粉国产品牌有“地球牌”“老火车牌”“同行牙粉厂”,是当时国产牙粉行业的先行者之一。一战爆发后,民族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牙粉业也有较大的发展,这在上海、天津等大都市的报纸广告中体现得尤其明显。1914年《申报》刊登一组竹枝词,其中就有描写小商贩销售国产牙粉的情形:“兜售牙粉把铃摇,假虎真人次第跑。为欲国人用国货,别开生面活商标。”可见此时诸如牙粉等洁牙剂作为新生事物被大力向民众推广。

中国国产牙膏行业起步相对较晚,最晚在1915年,汉口民生化学制药公司已经开始制造牙膏了。《牙膏史》说,1922年上海的中国化学工业社生产了我国第一支管状牙膏。不过,牙粉、牙膏这种洋玩意儿对于大多数中国百姓来说,那是新奇之物。

当时,上海是中国牙膏生产的中心,20世纪30年代上海就有16家工厂及药房兼产24种品牌的牙膏,牙膏销售量达60万打,到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牙膏厂增至78家,品种达110种之多。另外,在1949年以前,开放程度较高的天津地区也有9家牙膏、牙粉厂,广州有7家牙膏厂。据统计,在民国时期有近百家厂生产过120余种牙膏。

无论是牙膏、还是牙粉均是舶来品,起初从国外进口,所费甚巨。鲁迅牙齿不好,所以,他十分重视牙齿的保健。在他的日记中有不少记录买牙粉、牙膏的花费,如1912年6月16日,他上午在青云阁买袜子、日伞、牙粉,花了二元六角钱。11月,又去青云阁买拭牙粉一盒。1914年11月,鲁迅在青云阁买牙粉一盒,六角钱。对于有稿费收入的鲁迅先生来说,6角钱的牙粉,价格还算不贵。但对于普通大众,花6角钱来买这玩意儿,显然是过于奢侈了些。民国时期,牙粉、牙膏作为进口物品,被列为奢侈品行列,大有今日法国高档香水的派头。

3.jpg

1926年《申报》上的牙粉广告

相较于牙膏,牙粉因其较为便宜,故能为大众所接受,其生产与销售量会多很多。直到20世纪60年代,虽然国产牙膏生产更多了,但价格还是比牙粉贵不少。

常用的空腔清洁剂还有口香糖、漱口水,它们也是舶来品。国人对他们的使用也是晚近的事了。不过,其推广速度倒是很快竞争也相当激烈,现在世面上流行的各种口香糖、漱口水,其广告语总是要帮助使用者保持口气清新、保持牙齿健康。反正,人类在避免异味,追求香气的“文明进程”中也是各有高招。

原标题:刷牙如何成为一种习惯:中国人的口腔清洁史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