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奇葩招聘背后的就业歧视应猛药去疴
新闻事实:前不久,来自河北邯郸的宋先生在应聘某公司人事岗位时,竟被要求详细说明自己的恋爱经历和持续时间。对于如此奇葩的要求,公司的说辞是为了考察应聘者的“情商”。恋爱经历、父母兴趣爱好、星座、婚育计划……记者发现,近年来,不少与求职内容无关的问题被写进一些企业的招聘要求中。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奇葩招聘背后反映的是就业歧视。
光明网评论:虽然很多用人单位用“评估岗位匹配度”为自己开脱,但很明显,其并没尊重应聘者的人格尊严。隐私权是公民人格权的重要内容,相关企业的这种歧视行为已然违法,理应受到法律的惩处。但问题在于,发现、取证、执行等是一个技术活,即便最后歧视行为被调查属实,从改正到罚款处罚能否起到震慑作用?行政处罚力度偏轻,民事赔偿也仅具象征性,就业歧视面临的风险如此小,付出的代价如此低,难免一些用人单位明知故犯。
人人生而平等,奇葩招聘背后的就业歧视应猛药去疴,完善现有法律,提高惩罚性处罚和赔偿的标准,加大执法处罚力度,畅通投诉举报和维权的渠道。既要对违法者“零容忍”,又要加大违法成本“强震慑”,如此才能用规则引领,形成健康的就业市场价值导向。
新京报:儿童服装走“邪典风”?江南布衣需要给一个解释
新闻事实:近日,有网友反映称,“江南布衣”旗下的“jnby by JNBY”童装上印有“Welcome to hell(欢迎来到地狱)”“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字样,还配有撒旦、骷髅头等不当图案。部分网友晒出的“jnby by JNBY”童装图片显示,这些衣服上有疑似车裂、钉锤、小孩跌落、小孩身上插满箭等图案和文字。
新京报评论:死亡、血腥、暴力是儿童邪典中经常出现的元素,然而这些元素却出现在该品牌新一季度的童装中,这些元素代表不了酷,更不能以“品牌风格”的名义出现在童装上。未成年人特别是儿童处于敏感年纪,对于图案和文案带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猎奇、血腥、暴力风格的文案和图案对于儿童有极强的暗示性,对其身心发展都有不利的影响。再加上不少父母在为孩子买衣服时过于注重整体风格,常常忽视衣服上的文案和图案,很难形成有效把关。作为服装的品牌方,在设计服装中,不能为了过度追求品牌风格,而忽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在此事件上,期望“江南布衣”不要回避问题,给消费者一个解释。
澎湃新闻:小区保安拦停消防车,“领导报备”岂能高于人命?
新闻事实:9月21日,江苏南京某小区发生火情,居民报警,消防车赶到,却在小区门口遭保安拦停。保安声称需向领导请示报备,交涉6分多钟后才放行。目前,涉事保安被罚款200元,物业公司将被罚款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澎湃新闻评论:不得妨碍执行紧急任务的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应急车辆通行,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也属于起码的常识。然而现实中,在类似人命关天、刻不容缓的时刻,个别保安等工作人员,却动辄以“没有领导通知”等为由,阻挠应急车辆和人员进入。这些个案所暴露的,不仅是相关人员态度冷漠、不知变通,更暴露出相关物业企业管理的僵化和官僚,从管理层到基层员工都缺乏起码的法律素养和职业素养。所以,对于类似事件,要依法进行处罚,更要亡羊补牢,补足相关制度短板。公共安全的维护,物业和保安掌握着“最后一公里”,千万不能再掉链子了。
红星新闻:校内公示开除3名嫖娼学生,复旦是否侵犯隐私权
新闻事实:近日,复旦大学的3份处分决定书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争议主要有两点:一是处分的是3名复旦大学研究生,因嫖娼而被开除学籍;二是复旦大学的处分决定书被公开了。争议最为热烈的还是学生嫖娼是否属于隐私,复旦大学能否将这样的信息在处分决定书中公布出来,哪怕是在校内公告栏公开。
红星新闻评论:个人隐私当然值得保护,但是保护在法律上也是有界限的。嫖娼行为是对社会性道德、善良风俗的侵犯,当所谓个人不愿意公开的“隐私”与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则需要权衡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法律性质和程序来看,对嫖娼行为的行政处罚是公权力机关对违法行为的惩罚,而这样的惩罚结果是需要公开的。因此,学校处分并公示的内容是学生违法被处罚的事实,即便在公示内容的信息表达上做得并非尽善尽美,也不宜过于苛求。对于此类事件,关注的重点应当是规范教育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自尊自爱的当代大学生素养,抵制和摒除不良行为,而不是有没有“被社死”。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