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确定36种谈判药 救命药入医保瓶颈打开
07-19 20:24:07 来源:第一财经

第二批医保药物谈判终于落下帷幕,相比较第一批入围的3个品种,此次36种高价药入围的最终确定也可以说在“好药”的数量上翻了十倍有余。

7月19日上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将36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下称《通知》),将36种谈判药品纳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下称"药品目录")乙类范围,并同步确定了医保支付标准。

在这36个药品中,近一半为肿瘤靶向药物,涵盖了白血病、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其他为心脑血管疾病、罕见病、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用药——根据早前公布的药物遴选原则,这些品种的普遍特点在于临床急需、疗效良好、价格较高、群众负担较重。

而就在6月28日,一项堪称2017年最重磅的医保政策也被国务院颁发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未来将会实行多元复合式的医保支付方式,重点推进按病种付费,开展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试点等。

无论是医保目录的重新制定,还是支付方式的多元化发展,或是医保药物谈判的数量激增,近年来,国家可谓连下政策重拳。而这一系列组合拳的连续推出,能给中国人“用药难、用药贵”这个难题开出解药吗?

636360664040993594.jpg

高价药进出医保始末

今年年初,时隔八年之后新版医保目录终于出台,较2009年的版本,新版医保目录的西药、中成药多了339个,总数达2535个。此外,还宣布将新增45个拟谈判药品。

在年初公布新医保目录的同时,人社部医疗保险司司长陈金甫曾表示,考虑到部分药品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但价格较为昂贵,按现行价格纳入目录可能给基金带来较大压力,专家同步评审确定了45个拟谈判药品,下一步将通过谈判适当降低价格后再纳入目录。

半年后的七月,第二批36个国家医保谈判结果尘埃落定,在本次纳入药品目录的36个药品中包括31个西药和5个中成药。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包括诺华、拜耳、罗氏、阿斯利康等跨国巨头均有斩获,入围品种很多是临床大品种,在全球的年销售额可达几十亿美元。

事实上,在今年4月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曾公布了44个拟谈判药品的名单,经过与相关企业的谈判,其中36个药品谈判成功,成功率达到81.8%,与2016年平均零售价相比,谈判药品的平均降幅达到44%,最高的达到70%,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际市场价格。

 “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往往需要进行预算的一些分析。很多的专家学者认为,如果把现有的靶向药物全部纳入你的医疗保险范围之内,或者是你全额报销的话,是不是超过你的基金承受能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地方开始做一些大病的谈判,一个是把这些创新的药物尽快让患者受益;再一个是考虑国家基金是否能够承受。”辉瑞中国药物经济学及结果研究总监董鹏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此外,在公布目录的同时,人社部还公布了这些药品的医保支付标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的分担比例由各统筹地区确定,要被纳入医保就必须以这价格来销售,但是具体基金支付和参保人员的分担比例由各统筹地区确定。也就说,虽然这些品种被纳入了医保乙类目录,但是,各地到底报销多少,由各地自己决定,其比例可能是0-100%。

救命药的国产替代

但另一方面,尽管救命药入市并且纳入医保,多种支付方式的加入减轻患者的承担成本,在一段时间内可以满足一定的用药需求,但是对于一些救命药物动辄几万元的年消耗,对于普通家庭而言仍较难负担得起。救命药买不到、用不起仍是困扰国内患者的重大问题。

在一些药物专家看来,用医保谈判的方式来让高价救命药变得可及仍是短期之策,而要从长远上解决高价救命药的问题,应该是鼓励救命药的国产替代,即仿制药的创新与研发。因为国产仿制药的推进不仅仅会给患者多一个选择,也会给原研药的定价产生影响。可以看到的是,伴随着外资药企原研药的陆续到期,国产仿制药的相继推出,原本价高不可及的高价药也出现了降价的趋势。

对于国内企业来说,一旦得以进入市场,“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将会很快给企业带来盈利空间。

以此前备受关注的白血病治疗药物格列卫为例,其原研产品瑞士诺华所产的格列卫目前在华采取的是买三赠九的价格战略,即购买三个疗程的药物赠送后面的九个疗程,但尽管在这样的大幅度折扣下,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仍需72000元,与之相比,在前两年格列卫专利到期后推出上市的国产仿制药便宜了一半,年费用约在3万元。

作为国产格列卫仿制药的生产厂商之一,正大天晴方面表示,对其招牌产品之一的 “甲磺酸伊马替尼”,产能设计是年产1亿粒,可以满足5万以上患者一年的用药需求,这也意味着,如果市场符合预期,该药物的销售一年可以就突破15亿。

不过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很多国产药的治疗质量常常达不到要求,“安全却无效”是常常用来诟病国产仿制药的字眼。

“对于我父亲的这种疾病,吃进口药太贵了,每天200多元,每个月的费用超过6000元,并且不能进医保。吃国产药吧,虽然便宜,但一个星期就要去医院复查一次,不能多吃也不能少吃。”一位重疾患者的家属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要求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要求在2018年之前开展一致性评价。除此以外,新药审评的门槛进一步提高,过去三、五十万就可以提交新药审评的成本在这两年被上升至了数百万元,从源头上鼓励企业申报优质药物,与此同时,一些实力不高的小型企业也将于这轮改革中被淘汰。

将救命药入市重任降于仿制药企不仅仅是提升质量监管,另一方面,配套鼓励政策也在近两年陆续出台,鼓励仿制药企去承担尽快研发好药的责任。

2015年下半年始,密集政策的出台将药物审批改革推在弦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相继出炉,鼓励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审批审评罕见病药物、儿童药、癌症用药等政策也被陆续出台。

根据今年6月2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透露的最新数据,我国目前基本消除了药品注册申请积压,等待审评的药品注册申请已由2015年高峰时的22000件降至6000件。

来源:第一财经

原标题:人社部确定36种谈判药 救命药入医保瓶颈打开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