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新闻周刊消息,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时,给出了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判断,“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
据保守测算,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3亿人,大致占全球中等收入群体的30%以上。采访中,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尽管学术界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定义没有统一标准,但综合国际上各种研究方法测算后,“无论采用哪一种标准,这一判断都是立得住的。”
在看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同时,毛盛勇也表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中等收入群体的比重达到60%以上。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尽管规模最大,发展加快,但比重仍有较大差距,这是未来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2016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21元,比2012年增长了44.3%,实际年均增长7.4%。这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中等收入群体行列。
超过3亿人的中等收入人群,所释放的消费需求将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稳定器,而中等收入群体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将更好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重要支撑,是中国从高速增长阶段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最坚实的基础。
超3亿中等收入人群如何测算
毛盛勇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目前国内对于中等收入群体并没有统一标准,但国际上一些研究机构对此有过界定,其中世界银行提出的相关标准比较通用。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中等收入标准为,成年人每天收入在10~100美元之间,也即年收入3650~36500美元。按照美元与人民币1∶7的保守汇率计算,世界银行中等收入标准为2.5万~25万元人民币。毛盛勇强调,不论是以汇率还是以购买力平价测算,这个标准都不影响中国已经形成世界最大规模中等收入群体的判断。
他以2016年的国家统计局数据说明:按全国居民五等份(人数各占20%)收入分组,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529元,中等偏下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元,中等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20924元,中等偏上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31990元,高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59259元。
显然,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合计40%的人口落入了世界银行中等收入群体的标准。即使在高收入组内部把25万元以上群体扩大到10%,所剩下的10%的人口加上中高收入组的20%人口,合计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也达到30%。
此前,据瑞士信贷研究中心研究,全球大约有10.5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其中中国占比接近35%,也即3.7亿中等收入群体。毛盛勇认为,这个数据与中国实际情况也大致相符。
五重因素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对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的原因,受访专家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这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至少可以归结为五大推动力量。
一是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毛盛勇看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世界经济不断调整的情况下,中国经济虽从以往的两位数增长换挡为中高速增长,但年均7.1%的增速放眼全球也属于高增长。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为54万亿元,到2016年提升到74.7万亿元,2017年估计超过82万亿元。
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带动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尤其重要的一点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GDP的增速。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间,全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快于GDP年均增速0.3个百分点。”
二是中国的城镇化率稳步提升。2012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为52.6%,2016年提高到57.4%,四年时间里提高了4.8个百分点,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左右,对应的是每年进城人口约1700万人。更多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客观上带来了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是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据毛盛勇的观察,由于新兴行业成长性强,这些行业不仅从业人员规模快速扩大,而且收入增长较快,总体快于传统行业。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新动能将加速成长,带动全社会收入水平提高。
四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2%。2016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51.6%。与此同时,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比重也不断上升。2012年服务业吸纳就业占比为36.1%,2016年提高到43.5%。在工业就业比重不断下降的同时,服务业成为了吸纳就业的主阵地。
更进一步看,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有效联动,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增强。2012~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平均吸纳非农就业172万人,比2009~2011年多吸纳30万人。这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大力推动。扶贫不是为了增加中等收入群体,但扶贫有利于提升国民的整体收入水平。2012年,中国的贫困发生率为10.2%,2016年下降到4.5%。贫困人口从2012年的9899万减少到了2010年4335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从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2017年贫困人口再次减少了一千万人以上。
在此过程中所采取的产业扶贫、就业培训等帮扶措施,给贫困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对收入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脱贫的人口中,也不仅仅是简单地从贫困到温饱,一些人也进入到了中等收入群体。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也认为,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困难群众得到社会政策更好的托底保障,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也将显著提高,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奠定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
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何种影响?受访专家指出,无论从短期视角还是从长期视角来看,都将带来重大利好。
从现实经济增长角度看,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以后,这类人群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与以往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消费理念的变化,以及消费能力的支撑,将使得消费的规模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也将加快升级。这将客观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更多由消费拉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发展趋势。由此也将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和发展质量发生较大变化。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将进一步增强。”毛盛勇说。
中国银行原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也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指出,就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看,在需求结构上,2020年消费占GDP的比重会超过50%。在供给结构上,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会接近60%。“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届时会成为消费主导型的服务型经济,并使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可持续。”
从长远影响看,社会结构将更趋于和谐、稳定。目前中国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未来就业规模总量也将会下降。传统支撑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正在减弱。毛盛勇指出,中等收入群体增多,居民整体收入提高,将会更加重视教育,知识层次将不断提升,人力资本的积累将不断增加。
在他看来,“随着中等收入规模群体的扩大,人力资本的积累将进一步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将由过去的人口红利支撑转向人才红利支撑。中国的发展将由过去的要素投入驱动,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的提升、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人口素质的提升,加上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将会有更多的机会和土壤。”
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也就为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原标题:解码世界最大中等收入群体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