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上海苏州河北岸,曾经的灯红酒绿被战火和硝烟所掩盖,歌舞升平被不绝于耳的枪炮声所代替。曾经最繁华的十里洋场,此时变成了人间炼狱。整座城市陷入战火,看到的都是废墟。
2020年,上海苏州河北岸,高楼耸立车来车往的繁华,比曾经的十里洋场还要热闹。只是,四行仓库那一面满是弹孔的墙壁依然醒目。“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斗守战场。”这段歌唱“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拼死抗敌的歌词,依然让人热血沸腾。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八百壮士”的故事又一次重回到公众的视线。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上游新闻(报料微信号:shangyounws)记者走进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走近这场曾向全世界直播的保卫战。
▲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展出的海岚里昂拍摄的战火中的四行仓库。图片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死守四行仓库
“1937年,我十四岁,中学生,我家住在新闸路口,隔苏州河就是四行仓库。我登高墙,用望远镜观望,亲眼目睹一位战士,全身挂满手榴弹,从空中跳下,炸死日军;我也看到仓库顶层,孤军战士为了保护旗帜,壮烈牺牲,这些惨烈的战斗场景,我终身难忘。”2015年,四行仓库保卫战亲历者沈寂老人,手书当时的情形。这份历史记录至今仍保留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里。
那个战火弥漫的年代浮现在眼前。
四行仓库创建于1931年,是金城、大陆、盐业、中南四个银行储蓄会的堆栈,也是当时上海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1937年8月13日,侵华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全面爆发。10月26日,大场失守,苏州河以北中国军队防线瓦解,南京国民政府统帅部决定将原驻守闸北、江湾、庙行一带的中央作战集团撤往沪西苏州河南岸。此时,九国公约签字国会议召开在即,为向国内外宣誓抗战到底的信心和决心,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国民政府统帅部下达“留置主力一部在闸北坚持战斗”的命令。
10月26日深夜,第88师262旅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赴师部所在地“四行仓库”,接受坚守命令,进行防务交接。在那个深夜,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的第88师262旅524团中校团附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524团第一营的420余名官兵进入四行仓库坚守。
为了迷惑敌人,同时壮大四行守军声势,四行守军统一口径,对外称四行仓库内有八百人,外界故敬之为“八百壮士”。
27日清晨,日军发现四行仓库内仍有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受到“八百壮士”的猛烈阻击。10月28日晚,谢晋元向与日军激战两天的战士们传达了“死守四行仓库,与最后阵地共存亡”的命令。
当时的伦敦《新闻记事报》发表社论称:“华军在沪抵抗日军攻击之战,实为任何国家历史上最英勇的一页,上海华军的忠勇抗战,当可感动参加九国公约会议之诸代表。”
▲9月3日,上海,纪念馆里保存着2015年亲历者手写的战争情形,其中的小战士就是陈树生。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家书即遗书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里,复原了八百壮士同写遗书的场景,场景里一名战士坐在桌前,认真的写着家信,旁边战士在口述,其他人有的围观,有的坐在一旁等候。
“我的父亲问士兵们,这是什么地方?有人说这是四行仓库,有人说这是88师的司令部。我父亲说都不是,这里不是四行仓库,也不是什么88师的司令部,这里是我们400多人的坟墓。”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一书中回忆,很多战士都不会写字,或者从没写过家书,谢晋元让每一位留守的战士都给家里写一封信,而实际上这封家书就是战士们的遗书。这些战士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不过20出头。
“巧英吾妻爱鉴:日内即将率部进入淞沪参战,特修寸笺以慰远念。我神州半壁河山,日遭蚕食,亡国灭种之祸,发之他人,操之在我,一不留心,子孙无瞧类矣。为国杀敌,是革命军人素志也;而军人不宜有家室,我今既有之,且復门哀祚薄,亲者丁稀,我心非铁石,能无眷然呼!但职责所在,为国当不能顾家也。老亲之慰奉,儿女之教养,家务一切之措施,劳卿担负全责,庶免旅人之分心也。……”谢晋元在家书中写道。
10月27日拂晓,大战在即。此时,西边四行仓库与东边大陆银行仓库间的墙壁已打通,战士们将一包包的小麦、黄豆、棉花,一捆捆牛皮、丝茧、布匹,一筒筒白报纸搬运堵塞门窗。七点半,战斗打响。自东向西搜索的敌兵,已进入北站两路局大楼。在正面交战的同时,日军派出三架飞机四处侦察,发现目标,便进行轰炸。下午1时许,日军开始向仓库守军进攻,四行仓库保卫战自此打响。
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写到:日军一个小队从西边交通银行出发,大摇大摆地沿光复路向东前进。交通银行一带的敌军迫击炮也向我阵地轰击。三连三排排长陈岂凡指挥两个班战士隐蔽在沙袋工事后面,等敌兵接近满洲路(今晋元路)口,一声令下,十七八颗手榴弹一齐飞去,接着机枪、步枪一阵猛扫,打得敌人急忙向后逃窜。埋伏在民房内的蒋敬班,又投出一批手榴弹,敌人丢下7具尸体,狼狈而去。
27日,在旱桥阻击战及以后的战斗中共歼敌20余人,88师524团一营二连一排一班全体牺牲。
▲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展出的谢晋元照片。图片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舍身炸敌陈树生
28日凌晨1时半,日军枪声逐渐转寂,夜晚趋于平静。但日军的进攻并未停止。无法攻破墙壁,日军便将目标转移到仓库大门,试图通过炸毁仓库大门,进入四行仓库。
“轻重机枪猛烈地扫射,打得各个窗口东侧墙上如蜂窝一般,水泥碎块与土灰随着子弹横飞,弄得人脸上、眼睛里都是水泥粉灰。”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写道,突然,二楼响起一声枪声,在寂静的夜晚特别清脆。不久又听见手榴弹的震耳爆炸。谢晋元急忙叫身边的卫兵及敢死队员共十余人,如飞般地冲向楼下。此时,二楼西北角窗口又响起一颗手榴弹的爆炸声。
凌晨3时,敌军40余人,从国庆路往东,顺着墙根偷偷躲到仓库西北角墙下,再沿着大楼的落水管及墙角突出部攀爬到二楼窗口。守卫该处的二连三排战士张傲林抱着枪守在窗口,一连上来支援的郭兴发靠在两米外以杂粮麻包垒起来的矮墙上,眼睛盯着半扇窗口照进来的一点亮光。张傲林对着窗口就是一枪。谢晋元率领敢死队员赶到时,敌军已从窗口陆续爬进20余人,一场拼杀后20余敌人全部被消灭。
28日黎明前,战士们发现有敌兵在新垃圾桥西塊苏州河边打旗语招步兵和坦克来攻。20多个敌兵,乘天色未明时,已偷偷运动到仓库墙下,头上以钢板挡着,几名工兵在拼命挖掘墙洞,另有几人准备好在洞内安装炸药,进行爆破。只等铁门炸坏或墙壁炸开,坦克和步兵就来进行冲击。
此时,谢晋元正准备采取断然措施,派敢死队钻墙洞,从烟纸店绕出攻敌后路时,在五楼的敢死队员陈树生往身上捆绑了好几颗手榴弹,拉了导火索,从五楼窗外突然跳向敌人丛中,手榴弹在钢板下面爆炸,20多个敌兵全部被炸死或震死。年仅21岁的陈树生壮烈牺牲,他就是沈寂从对岸看到的全身挂满手榴弹的战士。
▲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陈树生“舍生取义”场景。图片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面向全世界的直播
四行仓库的特殊性,并不是银行仓库所具备的坚固耐用军事属性,而是它东南两面仅一水之隔的是英、法、美、意等国家公共租界。战争爆发后,大多民众进入租界躲避战火。正如电影《八佰》中讲述的那样,四行仓库的每一场战斗,就像是一场直播。
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写到:“上午(1937年10月27日)的阻击战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而下午激烈的枪声则引来了越来越多的民众前来观战。当看到数百名敌军在我军打击下纷纷败逃而去,隔河的民众莫不欢欣鼓舞。”
“八百壮士”坚守闸北四行仓库孤军奋战的枪声,牵动了越来越多民众的心绪。从1937年10月27日下午起,就开始有民众聚集在苏州河南岸,遥望对岸的战斗。如今站在苏州河对岸,看到满目疮痍的墙壁,依然能感受到战争的惨烈和民众激愤的情绪。
随着四行仓库保卫战进入白热化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来到租界对这场战争进行“直播”报道。《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立报》都以最快的速度报道战事信息,据统计,当时报纸一天的销量高达20万份。10月28日,上海及全国的各种大小报纸都在头版头条刊登了“四行孤军八百壮士英勇杀敌”的消息。同时,英文《字林西报》、《北华捷报》,法文《时代青年》,俄文《真理报》等均专题报道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战况。
当时媒体报道称:27日晨8时起,自江湾、闸北全区以及沪西麦根路车站以西一带,发生大火,浓烟蔽天,烈焰腾空。火势之猛,为上海有史以来所未有。大军虽已安全撤退,但尚有许多高楼大厦中留有少数官兵,拒奉撤退之令,宁洒最后一滴血,与敌死拼。记者27日中午至苏州河南岸某处观察对岸情形,在疏落枪声四起中,目击了惊天动地的一幕。88师之一营以上800余人,由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率领,仍在烈焰笼罩、敌军四围中,以其最后一滴血与最后一颗弹,向敌军索取应付之代价,正演出一幕悼天地泣鬼神、可永垂青史而不朽之壮烈剧战也。
▲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保留着大量四行保卫战的新闻报道。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全民参与的保卫战
作为88师指挥部,四行仓库虽弹药充足,仓库内堆放的大量杂粮,黄豆、小麦、玉米等,但却没有盐。战士们只能靠水煮黄豆充饥,煮黄豆、小麦饭要乘战斗的空隙,战斗紧张时,煮好了也没有时间吃,常常弄得一天一夜才吃得上一顿饭。10月27日晚,有战士发现了有萝卜,便用桐油炒菜,不少战士食物中毒。谢晋元马上叫来卫生兵,想办法让战士们呕吐,还要求他们多喝水,多排泄。
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写道,谢晋元通过守卫新垃圾桥(现西藏路桥)的英军,转出给当时上海市市长俞鸿钧的一封信,要求支援盐、糖各500磅,光饼五万枚。但是,消息被等候在桥头的记者获悉,马上登在报纸上,电台在27日当晚就作了广播,一下子成为一封公开信,在租界民众心中引起极大的震动。
据亲历者回忆,苏州河南岸从东边的西藏路,一直到西边的乌镇路桥、新闸路一带,马路、空地及楼房之间的空隙处,凡是能够隔河遥望到四行仓库的地方,无不人山人海。得知消息后,民众及各界人士将各种物资送到苏州河南岸,要求守桥的英军让他们过桥,将食品等送入仓库,但均被英军拒绝。许多民众心急如焚,甚至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物资尽力朝着河对岸扔过去,无奈河流宽阔,一件件都落在河中。不仅各界人士捐钱捐物,就连苦力、黄包车夫也加入到捐赠的队伍里。
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写道,虞洽卿路第80难民收容所244名难民节食半天,节存9元2角2分,广东路第101号收容所712人绝食一天,节存65元,先后送交地方协会,委托代办物品,接济四行仓库内苦守之孤军。新闸路的三个大饼摊主,停业一天,做了六七百只大饼赠送给“八百壮士”。
得知光饼是最受战士欢迎的军粮,上海市民将一万只光饼和熟牛肉,装入圆铁桶内,将桶盖焊牢,用竹竿从西藏路桥北堍马路东边连推带滚到四行仓库旁边的小烟纸店(四行孤军进驻四行仓库时,特意与旁边的小烟纸店打墙洞相通),“八百壮士”收到后,只要用刺刀撬开桶盖,就能吃上冒着热气的光饼和牛肉。同时,各种药品、救护用品及各种报纸和刊物也被送入四行仓库,激励了战士们的斗志。受民众情绪影响,租界守军只能睁只眼闭只眼的默认救援行为。
10月29日,当四行仓库屋顶升起爱国人士上海市商会童子军战时服务团杨惠敏送来的旗帜时,隔河观战的民众们欢呼了起来。据当时华东社记者报道:“四行仓库朝南窗口有两幅旗悬于左右,崇楼屋顶则高揭长约六尺阔约四尺之旗一面,随风飘展,在附近数幅敌旗中,凛然表示其不可侵犯。民众仰首视之,亦显兴奋,对八百壮士忠勇奋发之精神,毅然起敬。”
▲9月3日,上海,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内展出的海岚里昂拍摄的撤出四行仓库的孤军。图片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炮火中的撤退
10月30 日是四行仓库战斗的第四天。身处困境的日本外交人员和军事头目接二连三地发表露骨的谈话,威胁和恫吓租界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的抵抗行动。日本驻华海军武官本田辅少将和日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中将先后发表谈话,扬言日军将不顾一切后果,釆取极端手段,对付中国守军。这就意味着将以飞机投掷重磅炸弹并用远程重炮进行轰击。若炸弹和炮弹偏离方向,炸到苏州河南岸的煤气罐,将引起十分严重的后果。在各方压力下,谢晋元接到了撤退命令。当晚的撤退行动遭到了日军的猛烈袭击。
谢继民在《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中描述,日军可能从各种迹象中探知守军将要撤退,在北西藏路曲阜路口新建筑的半地下式碉堡内及其周围架设的轻重机关枪增加到了四挺,还安装了两架探照灯,将北西藏路桥塊一带照耀得如同白昼一样。在探照灯光的照射下,敌军机枪弹如雨下,敌坦克也不断发炮轰击,将部队要经过的路段严密封锁。敌人安置在开封路口一带的三英寸口径平射炮,也不时发炮射击。
亲历者回忆,当时英军在西藏路东边靠桥塊的地上铺了一面大的英国米字旗,表明属公共租界。路中间的铁丝网架子也撤去一段,从桥头碉堡撤出的英军在中国银行仓库楼上窗口和围墙上布防警戒,英军小队长奉上级命令将仓库沿西藏路两扇大铁门中靠南面的一扇打开,与四行仓库外的烟纸店遥遥相对,准备孤军撤退时进入。
当晚,日军炮火之猛烈超过往常,不仅射向四行仓库一带,还向路东租界及新垃圾桥头射击。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内共落下炮弹八九发。200多米长的新垃圾桥上炮弹如雨,整个撤退过程牵动着众人的心。
经过一次次攻守后,人员、枪械、弹药等均被安全运出。
▲9月3日,上海,四行仓库已改建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摄影/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重修四行仓库
在淞沪战役,甚至在抗日战争中,四行仓库保卫战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的四行仓库已褪去了战争的阴影,碧波荡漾的苏州河也恢复了平静。站在西藏路桥上,虽看不到墙壁上的弹孔,但灰色的墙体在暮色中更显沧桑。
抗战胜利后,为纪念抗日英雄谢晋元,上海北火车站到四行仓库西侧的马路(原名满州路)更名为晋元路,与孤军营一墙之隔的胶州公园改名为晋元公园。1983年,谢晋元墓迁至上海市万国公墓名人墓园。2014年,“谢晋元等八百壮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2015年,上海市政府对四行仓库进行了修缮,并在四行仓库西部1-3层辟建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据了解,仓库西立面抗战纪念墙按“修旧如旧”保留了原来的样子,墙上的8个炮弹孔、430个大小枪弹孔,全部按照原来面貌及实际位置还原。纪念馆内以浮雕、雕塑、塑胶人、油画等形式,再现当年战斗场景,还原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的战斗史实。
“四行仓库保卫战四天四夜,‘八百壮士’浴血奋战,向全世界传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坚定意志。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八百壮士’抵御外侮的英勇壮举,也进一步激发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投入抗战洪流、保家卫国、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壮烈、‘八百壮士’的勇敢和坚定,也树立起‘中国不会亡’的民族自信。”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馆员钟晔表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八一三”淞沪抗战,中国军人浴血奋战三个多月,广大爱国官兵前仆后继,同仇敌忾,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奋勇抗敌、民众积极支援四行孤军,全世界由此见证了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坚定意志。
本文素材来源/谢继民所著《我的父亲谢晋元将军》
感谢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提供采访支持
上游新闻记者 时婷婷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