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梁平竹帘非遗传承人 靠“原创”和“精细”取胜

12-18 10:09/新华网

牟秉衡从事竹帘生产和绘画60余年,是目前唯一的梁平竹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新华网发(重庆市总工会供图)

新华网重庆12月18日电(刘淳)摆脱竹帘画“临摹”的框架,善于“原创”,并做到精细、耐看,这是梁平竹帘画大师牟秉衡的拿手绝活。他从事竹帘生产和绘画60余年,擅长在竹帘上创作山水画,是目前唯一的梁平竹帘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

走进牟秉衡的家中,一股浓郁的竹香味道扑面而来,房间里堆满了制作竹帘的材料和工具,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竹帘画。“在竹帘上绘画不同于在宣纸上作画,它没有宣纸那种自然天成的晕染效果,但会给人一种清新、洒脱的感觉,尤其是山水画,清秀的画风很有韵味。”牟秉衡说。

1958年,梁平竹帘厂成立。同年,19岁的牟秉衡进入竹帘厂工作。因为从小跟着外公学习绘画、书法,有一些美术基础,他成了竹帘厂第一批美工。

当时梁平竹帘开始出口国外,并以其独特的工艺形式,吸引了众多知名艺术家一展身手。“黄胄、苏葆祯等书画大家都曾在竹帘上作画,我还曾跟大师们一起交流竹帘绘画心得,学到很多绘画技巧。”牟秉衡是梁平竹帘辉煌时期的见证者,也是这门技艺的传承者。

2001年,梁平竹帘厂改制,牟秉衡就在自己家里建起了竹帘工作室。此前,他的竹帘作品多为临摹别人作品,但临摹会遇到版权问题,重复的作品也容易让人感到乏味。所以他决定转型,尝试在竹帘上进行原创书画。

“梁平竹帘画成本高,最小的竹帘也要300多元,稍微画错,整幅竹帘就将作废。”牟秉衡说,在原创初期,为了降低至竹帘上作画的出错率,他每次都要先在纸上画,等整幅画的脉络都确定下来后,再画到竹帘上。

这期间,他还研究采用了喷、擦、画等多种绘制竹帘技巧,增加竹帘画的精细度。“一般的竹帘画远看尚可,近看却有些粗糙。”牟秉衡说,他的作品却不一样,松叶都是一笔一笔点上去的,山石中的纹路、线条也非常细腻。

凭借着深厚的绘画功底与丰富的原创经验,牟秉衡的原创作品《十二金钗》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中国竹业博览会上获了金奖。他创作的宽约1.3米、长2.5米的巨幅竹帘画作品《溪山行旅图》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

“我要坚持把梁平竹帘这门技艺传承下去。”牟秉衡说,自己年纪大了,眼睛不好使,但仍然坚持每天创作。目前,牟秉衡一家六口都在从事竹帘相关工作,大儿子牟寅初、二儿子牟静平已经成为工作室的主力军。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举报
[ 编辑:综合新闻编辑部 ]
分享到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