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料,也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其实它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用于疗病养生。近年来也出现过不少关于盐的传闻,比如低钠盐就是高钾盐,是送命盐,加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癌等等,那么这些传言都是真的吗?
这些盐的传闻是真的吗?
1、低钠盐是送命盐?
大家都知道人离不开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摄入过多又会诱发高血压,导致冠心病、脑梗塞、肾功能障碍、视网膜病变等多种疾病。低钠盐近些年为大家所熟知,低钠盐,是以碘盐为原料,再添加了一定量的氯化钾和硫酸镁,从而改善体内钠(Na )、钾(K )、镁(Mg2 )的平衡状态,有助人体钠钾平衡,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与普通钠盐相比含钠低(氯化钠70%左右),富含钾(氯化钾30%左右)。导致咸味的是氯离子而非钠离子,故低钠盐能够实现减钠补钾而基本不减咸。因此,低钠盐最适合健康人群尤其中老年人、高血压病患者及孕妇食用。食用低钠盐可以帮助高血压病患者控制血压,还可帮助普通人群预防高血压病。
食用低钠盐虽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低钠盐是高钾低钠,钾离子的摄取量相对增加。因此,患有肾脏病、肾功能不全患者不宜食用。肾病患者,尤其是排尿功能出现障碍(例如尿毒症)的患者,因为低钠盐中钾含量较高,而肾功能不全者不能将钾有效排出体外,易造成高血钾,出现心律不齐等副作用,严重时可出现心力衰竭。
2、加碘盐导致甲状腺癌暴增?
甲状腺癌是近20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实体恶性肿瘤,近年来,关于甲状腺癌上升是否跟碘过量有关,一直存在争议。
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目前尚不确定,放射线、碘过量、基因遗传、不良情绪、激素水平等都可能是甲状腺癌发病的诱因。甲状腺癌增多与食盐碘摄入过量没有必然联系,两者之间的推论依据并不充分,补碘的益处远大于碘过量引起的风险。
无碘盐是在食盐中不含碘化物的食用盐,市面上的无碘盐是针对一些不适合食用碘盐的人群供应的,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高碘地区,如海边居民食用海产品较多,而海产品含碘量高。在食物碘源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无碘盐。普通市民不应该在没有医生指导的情况下随意食用无碘盐。担心碘摄入过量的市民,可以从减少食物加盐量来控制碘的摄入。如果对自身的碘营养状况存在疑虑,可以到疾控中心或各大医院进行尿碘监测。
3、高档盐补微量元素?
近年在市场上很流行高档盐,而事实上,这些高档盐并非如宣传中的那么“健康”。食盐只是调味品,如果想靠吃盐来摄取微量元素,量少且作用有限,消费者不必对某些营养盐期望过高。按健康所需的标准量,每人每天6克盐就够了,这么小的量,即便添加了营养元素,其实也作用不大,所以,即便在盐中强化添加营养素,也没有太大的意义。
高档盐并不等同于高营养盐!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消费水平选择用什么盐。也完全没有必要仅仅为了跟风而去购买那些昂贵的概念盐。
盐的5大养生妙用
1、过敏性鼻炎:淡盐水洗鼻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由于吸入了过敏原而导致的免疫性疾病,在症状不是很严重又不想老是用药物控制的情况下,用淡盐水或者生理盐水洗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使用冲鼻器和盐水冲洗局部鼻腔,将鼻腔黏膜上沉淀和附着的过敏原排出,可一定程度缓解过敏性症状。
做法:首选已经制好的生理盐水,无菌、浓度精确,而且便宜,但在不方便的情况下自制淡盐水也可以,但注意一定要选用无碘盐,1000毫升的温水(37℃)中添加9克盐即可。
2、咽喉痛、牙龈肿痛:温盐水漱口、漱喉
轻度的咽喉痛、智齿痛、牙龈肿痛等软组织炎症,可以用温盐水漱口、漱喉。每次大约10秒钟,每天3-6次,漱完后不要咽下、直接吐出。
因为温盐水能在口腔中制造出一个短时间的高盐屏障,有消肿、抗炎、抗菌的作用,能暂时缓解疼痛。
做法:调制盐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浓度不能过高,用1/4-1/2茶匙的盐,溶解到一杯约240毫升的温水中。
3、寒性疼痛(痛经):粗盐热敷
对于因为受寒或者血淤而引起的痛经或其他部位的疼痛,用粗盐热敷能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起到很好的散寒镇痛、活血化淤的作用。
做法:用大粒粗盐放入干净的锅中炒热,装入棉布袋中后热敷在疼痛部位,注意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容易烫伤皮肤。
4、腹泻时补液:喝糖盐水
如果腹泻次数多又没有胃口吃东西,大量消化液的丢失不仅会消耗体内的水分和能量,还可能导致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此时可以喝点糖盐水避免脱水。
做法:配方参考:500毫升温开水兑1.75克盐和10克葡萄糖粉。
提醒:因为自己配置的浓度比例通常不够精准,且配方中缺乏钾离子和碳酸氢钠,若小儿腹泻或者腹泻非常严重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5、美容洁肤:盐敷脸上按摩
盐有清洁皮肤、改善粗糙皮肤的作用,油脂分泌旺盛的人不妨试试。
做法:用温水洗完脸后,用水沾湿少许盐敷在脸上,轻柔按摩数分钟后再冲洗干净,盐能去除部分毛孔中积聚的油脂和污垢,使皮肤变得光洁平滑。
清洁时注意避开眼部周围皮肤,清洁频率不能太高,每周一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