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的蟠龙百步梯是“万梁古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古驿道,临近“梁山八景”之一的蟠龙古洞,与崖泉瀑布仅百步之遥。
古驿道用它斑驳的历史印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和沧桑。这里,曾是诸葛亮与赵子龙挥舞铁戈的战场通道,是破山祖师来梁传播佛法的第一站,张卞曾在此挥洒豪情扩路修道;这里,曾是跑马送荔枝尘土飞扬的古驿道,是陆游三访蟠龙留下千古传奇的绝佳胜地,也是唐宋年间的国道关驿、官兵商贾的必经之路。
周末,邀约七八个友人,驾车一路奔向东山,探寻蟠龙百步梯。
约莫半个小时路程,我们到了蟠龙小学。停好车,沿乡村公路前行50米左右,便到了蟠龙百步梯的路口。
怀着满满的希望往前走,不一会儿,杂草丛生的石板路不见了,豁然出现的是一梯梯条石铺就的石梯,一直延伸到山脚。路宽约一米,路基在岁月的磨砺中变得有些塌陷,显得陡峭险峻。有跑得快的同伴在前面高声大喊:“到了!到了!”
站在百步梯的第一梯上放眼远望,目及之处,芳草沃野,山林俊秀。而身边的悬崖上,一棵棵树木生机勃勃,一朵朵野花争奇斗艳,不知名的鸟儿翻飞在蓝天白云之下,这景象宛如一幅生动的水墨丹青画卷,直看得人忧愁顿消,一时间万千感慨,直冲胸襟。
这时耳畔传来哗哗不绝的流水声,让我想起了不远处的崖泉瀑布。《梁山县志》记录,崖泉瀑布下泻200余丈,水势汹涌澎湃,浪花似飞珠溅玉,声音如雷霆震荡,其壮观胜过庐山瀑布。清代诗人吴承礼曾写诗赞誉:“蟠龙洞侧喷龙涎,二百丈余匹练悬,不夏犹雷声震地,非冬亦雪势满天……”
还未见瀑布,我已然感受到脚下的百步梯已被那崖泉瀑布的雷霆之声所震动。难怪有人传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来到蟠龙时,被这里的景色所倾倒,于是下令撤兵,在别处安营扎寨,以免破坏了美景。
收回思绪,我们沿着百步梯往下走。身旁高耸入云的山崖不见了,在一处平整的岩石壁上,我们看见了传说中的摩崖石刻。石刻上“天子万年”“蜀岭雄风”“蜀道难”三处正楷字赫然入目。这三处石刻都出自明清年间,石工精致,书法隽美,虽字面有裂痕显露,且荆蔓掩面,多有损毁,但石刻书法雄风犹在,并没有在岁月的流逝中失掉它的苍劲古朴,而今依旧峭然卓立于山崖当中,日月辉下,松柏之间,百步梯旁。
领略过石刻的古朴雄风,我们一鼓作气下到山脚,再回过头往上行,竟感觉那百步梯越往上越难走,几乎是走三步歇两步,细细数过梯子,居然真有百步之多!
待重新登回到百步梯的第一梯坎上,汗水早已漫过发髻,浸湿了衣襟,小腿在站立中微微颤抖着。难以想象,当年这条古驿道是如何转运军用粮草和物资,这里的人们是如何开展农耕劳动的。
据《梁平县志》记载:南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梁平古驿道蟠龙山段,重建百步梯上面的蟠龙桥即将完成。陆游来到蟠龙山下,一步步登上这陡峭的百步梯,只见前面青山耸峙,迭嶂连天,古树繁茂,遮天蔽日。脚下的溪水时而潺潺淙淙,传响空谷,如夜半鸣琴。
陆游乘着兴致为石桥题写对联词: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
蟠龙桥上的人们读了对联后无不拍手叫绝,而一位名叫英姑的姑娘却不屑一顾,说上联“桥锁蟠龙,阴雨千缕翠”无懈可击,而下联“林栖鸣凤,晓日一片红”却不太完美。若把‘一片红’改为‘一声红’,意为凤凰叫而旭日升,上呼下应,其气其势,迥然不同。英姑一番言语,直说得陆游直叹“妙哉,妙哉”,对英姑的文采更是赞口不绝。
这是关于陆游赞美百步梯周边景色提诗作词的传说故事。因是传说,这故事便蒙上了些许神秘色彩。
如今,曾经的波澜壮阔、战戈声声,飞马急蹄、书香婉约,都融进了这厚重却又悄无声息的石梯之中,让人们去猜想、去感叹、去体味……
《两江潮》是中共重庆市委机关报——《重庆日报》副刊,创刊于上世纪70年代,是重庆报纸历史最悠久的副刊。
《两江潮》每周刊出一期,讲述重庆故事,紧跟时代热点、展现人文历史、贴近现实生活,面向社会广泛征稿。
体裁要求:
纪实性散文、随笔为主,同时刊登优秀的文艺评论、特写、报告文学,美术作品、摄影作品。
投稿邮箱:
kjwtzx@163.com
撰文:曾小燕
编辑:兰世秋 赵迎昭
审核:袁尚武
同茂大道416号是《重庆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关注文化热点、挖掘巴渝文脉、汇集展演信息、弘扬城市精神,欢迎踊跃提供线索,转载请获取授权。
联系方式:kjwtzx@163.com
邮件标题请标明“同茂大道416号”
by.同茂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