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中国内地唯一“频道声”丁文山:有成就感,偶尔也孤单
03-29 08:47:20 来源:上游新闻

1.jpg

湖南卫视“频道声”丁文山

“爱重庆,看上游新闻!大家好,我是湖南卫视频道声丁文山。”28日下午,应上游新闻记者之邀,丁文山用标准而充满磁性的“湖南卫视腔”寄语上游新闻APP用户。这耳熟能详的声音,早已随着卫视信号传遍全球,现在,声音的主人来到重庆,站在了记者面前。

当天,原创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2》公开课亮相重庆西南大学。丁文山与节目制片人徐晴、“新声班”成员李川一道现身,与西大师生一道感受声音艺术之美。“频道声”究竟是什么职业?如何展开工作?有何护嗓秘诀?作为业界唯一大咖,丁文山毫无保留的跟上游新闻记者做了分享。

谈声音艺术

配音不是简单的模仿

3.jpg

《声临其境2》制片人徐晴

湖南卫视是中国卫视频道领军者之一,受众集中于80后、90后、00后,伴随几代青年人成长的,不仅仅是《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超级女声》《快乐男声》《歌手》《声临其境》等综艺节目,更有总在画外响起的“频道声”。湖南卫视的台标、呼号、宣传片等所有标志性配音,都来自丁文山。

丁文山是内地首位也是唯一一位“频道声”,“1998年大学毕业进了湖南文艺广播电台新闻部担任播音主持,2004年受邀进入湖南卫视担任频道声音,一晃15年了。”他的声音不但走进全球亿万观众家中,也渐渐引起了播音主持学术界的关注。

“从大类来说属于配音,但跟影视剧角色化配音不同,那是演员基本功‘声台形表’中台词的一部分。我的工作是专门给宣传片和专题片配音,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一个新分支,有学者称为‘商业语言’,因为它最早出现是在商业广告中;也一部分学者叫它‘实用语言’,我更倾向于后者。”

丁文山说,自己的工作是琐碎的。一杯茶、一个话筒、几页文档就是日常状态,“配音跟着节目安排走,随时待命,每天醒来不一定知道今天干什么。”但他也强调,虽然看起来枯燥,但是为宣传片配音并不是简单模仿,“不能拘泥于所谓的套路和格式,而是更多加入自己的思考、观察,哪怕同一句宣传词,在不同的场合都要做出细微的改变。”

《声临其境》节目的开发,丁文山也功不可没。制片人徐晴透露,节目原创之初,丁文山曾给出不少建议。“丁老师耕耘声音艺术多年,如何去打磨这个致敬声音艺术的节目形式,他很有想法。包括邀请哪些声音大咖上节目,他也列出单子给了很好建议。他的工作不单是配音,也是艺术。”

唯一“频道声”

有成就感偶尔也孤单

5.jpg

《声临其境2》公开课亮相重庆西南大学

15年来,“快乐中国,湖南卫视”的宣传语因为丁文山的声音愈发深入人心。尽管湖南卫视的诸多节目引领了中国同行的制作思路,但“频道声”这一创新岗位却依然没有跟风者。对此丁文山笑说自己作为“唯一”,虽有成就感,但偶尔想来也颇感孤单。

“‘频道声’这个小领域里,严格来说,我在内地一直没有同行者。”丁文山说,“岗位设立了15年,但并没有其他电视台跟进。我们台内部也很奇怪,因为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卓有成效的岗位设置,是对频道的很好包装,对于提升电视台辨识度很有意义。”

他坦言,“随着《声临其境》等节目热播,声音艺术愈发受到重视,我有时出去交流听到主办方总说我是中国内地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频道声’时,有自豪,也有一点点孤独。”

不过他也强调,这种“孤独感”属于另外一个层面,不是创作时的孤单。“我把配音工作看成一门艺术,工作时面对一份文稿,会考虑怎样把文字变成有温度、有感情、有气氛的作品,这个创作过程是充实而快乐的。”

他承认,自己也会关注一些网上反馈,“ 有时在贴吧微博抖音看一看大家的评价,那也是我修正自己创作方式与创作元素的重要佐证参考。很幸运也很感恩,正面评价还是多数。”

至于如何去锻炼提高配音技术,丁文山也有自己的观点,“我觉得‘频道声’也好,其他的配音也罢,声音艺术工作者最重要在于,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有自己思考的创作实践,比如拿到一个作品,不要第一反应去搜索作者背景等等,很多时候这些都是杂念 。拿到作品后,首先尽自己能力去理解,不要畏手畏脚不敢去表达,当你开口那一刻,你就接近成功了。”

对话 》》

上游新闻:似乎重庆等很多城市都更流行讲方言,你怎么看待方言与普通话的关系?

丁文山:重庆是很包容的城市,之所以高速发展就在于它一直在吸收来自各个方向的好东西。我来过四五次,感觉虽然方言流行,但以普通话为介质的语言艺术也在这里受到关注。方言很有意思,它的生动性实用性以及蕴涵的乡愁永远是普通话无法取代的。方言也要保护,但为了更好沟通表达,还是要推广普通话。

上游新闻:作为唯一的“频道声”,你自己如何护嗓。

丁文山:护嗓主要是休息,不要在过于嘈杂环境与人沟通,尽量用适宜音量说话。一些特殊工作者,可以的话尽量多使用扩音工具,比如老师、车站引导员等。当然,万一嗓子出了问题就只能休息,不要说话了,医学上叫“禁声”。

上游新闻记者  赵欣  摄影  胡杰

【免责声明】上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头条
  • 重庆
  • 悦读
  • 人物
  • 财富
点击进入频道

本周热榜

汽车

教育

美家

楼市

视频